【謝賀銘專欄 / 聲塵】另一種聲音敘事-廣播劇的變形與延續
近日重讀了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的科幻巨著《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發現幾個章節裡對環境聲響的描繪,偶如特為廣播劇所撰寫般鉅細靡遺。當然科幻小說改編為廣播劇最著名的範例,莫過於由電影史頭號教科書經典《大國民》(Citizen Kane) 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於1938年所製播的《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這齣廣播劇在當年向全美放送時,聲優「實況轉播」火星人正在襲擊地球的情境,以及夾雜其間的假連線報導與偽鳴笛警報,竟讓聽眾信以為真,引發了大恐慌式的群起逃難。
隨著媒體型態的代代流轉,廣播劇的影響力早已歇落。但今日的廣播劇,部分已改以脫離文學著作為文本的實驗姿態,轉進了藝術的範疇內。其實德語裡的廣播劇「Hörspiel」這詞,是由Hör(聽覺)與Spiel(劇作)兩字所複合,強調的並非其傳遞的媒介,而是其純粹以聽覺元素來進行敘事的獨特性,也因此任何可以構建出場景想像的聲響,便變得與獨白或對白的人聲、以及鋪陳氛圍的音樂同等重要。
德國的國家電台文化台(Deutschlandfunk Kultur),就在每周五午夜以近一個小時的格局,以「聲音藝術 」(Klangkunst)這個節目名,來同步透過網路與收音機,播送世界各地聲音藝術家們所獨立創作的當代廣播劇,穿越了各異其趣的題材、體裁與敘事風格。即使時有語言上的隔閡,仍交相呈現出各種以聲響為主體來敘事的可能性。而其線上的節目資料庫,更讓聽者們可以隨時點聽,一探新型態廣播劇的百變面貌。於是廣播劇代表的不再只是過去,而是現在,乃至未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