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賀銘專欄 / 聲塵】指間的沈響:Ellen Fullman的長弦樂器
如同世間所有發明,樂器的誕生常來自於一回偶然的試驗。或敲打或彈撥,人們意識到某個物件組合隨之產生的振動,能藉由聽覺感知轉化爲悅耳或奇妙的音色,進而開始試著「演奏」它,乃至為其鑽研或配置出相符的音律。但在這個數位科技得以模傚大部分既存樂器、以及製造出任何臆想中或臆想外聲響的時代,我們已鮮少聽聞一項類比實體樂器的創建與發表。
然而若將時間推回數位音樂開始蓬勃發展的80年代初期,美國音樂家Ellen Fullman正以自己的身體,尋找一回原音樂器的再造。她將多條鋼製或銅製長弦,固定在工作室兩端裝滿水的金屬攪拌碗,然後雙手塗上松香樹脂,在這些長弦間遊走,以手輕捏、磨擦、推奏出幾近懾人的冗長音頻(drone)。往後數年,她與幾位音響工程師將這座突破過往想像的樂器,持續改造推進,取名其為「長弦樂器」(Long String Instrument),爾後並將此具有裝置性質的「樂器」,帶進了全球各地的大型表演空間,將長度最多達21公尺的數十條長弦,固定在兩個木製的共振體,使其發出的聲響更為遼闊深沈,且反映了表演現場的建築特性。她形容這樣的聆聽體驗,就像是在一台巨型的平台鋼琴中佇足。
器樂因「演奏」此行為所傳達出的身體性與空間性,透過Ellen Fullman的長弦樂器與其表演,無疑再次被彰顯。近幾年Ellen Fullman開始與大提琴家Theresa Wong合作,讓長弦樂器與另一種熟悉的琴音合鳴。今年兩人的合作透過錄音專輯《Harbors》,完整地呈現予世界各地的聽者。那片片圍繞著港灣與水域意象的蒼茫音景,讓我們流連之餘,也重新覺察原音樂器的聲響可能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