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龔書章:文化不再只是生活品味,而是社會的公共意識
臺北文化獎今年邁入第24屆,以「長期關注社會設計、文化多元、促進文化資源平等」為重點,選出4組獲獎得主,包括:30年深耕芭蕾本土化的臺北首督芭蕾舞團、致力音樂扎根與推廣的大提琴家張正傑、投身城市改造的傑出建築師龔書章,以及對臺語流行音樂影響深遠的寶島歌王文夏。
(第24屆臺北文化獎獲獎報導請點此)
接下臺北文化獎獎座的那一刻,對身為建築師、老師與策展人的龔書章來說,等於手中牢牢握著名為傳承的接力棒,「疫情時代,2020是關鍵的一年,文化獎不是建築獎、也不是藝術獎,它是面向社會與公共的獎項。剛好今年迎來疫情的挑戰,應該讓所有專業者能夠在關鍵課題上發揮最大的功能,而這可能會影響未來的10到15年,剛好是我現在的年紀跟我能做的事。」
龔書章不斷思索著這座島嶼上每座城每個人的生活,文化與空間該如何整合,「其實關鍵課題非常多,尤其是城市裡人的生活,例如臺北市未來10年最大的課題是完成社會住宅,社會住宅和城市生活文化、城市空間怎麼結合,進而創造社會流轉、形成觸媒,並相互對話,我覺得這很重要,且需要許多設計人、文化人共同合作才能做這件事。」
然而這一切源自幾位建築巨擘,在龔書章的學生時代埋下啟蒙種子。「這幾年對我影響甚深、持續關注社會與公共議題的幾位建築師相繼去世,包含漢寶德先生、吳明修先生及陳邁先生,還有今年喻肇青老師、王鎮華老師也離開了,他們都捲起袖子積極參與社會文化與環境議題。」龔書章認為,今年拿到文化獎隱含著薪火相傳,如同接力賽般,開始交棒給另一群人繼續往下走。
不難發現,這幾年部分城市風貌正急速改變,龔書章也不遺餘力,協助臺北市運用設計思維導入公共政策,提倡創意思考,「這幾年我們正在以設計改變城市治理,或改變公共性。其實我們在努力『2016年臺北世界設計之都』時, 從2016年到2025年這10年,我們所要面對的就是生活和社會課題,而文化獎給我們的就是這項任務,文化不再是生活品味,而是社會的公共意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