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寫廚房、閨房,再直擊心房──解讀《孤味》的溫柔同理與強勁敘事
11月初,甫進入院線行列的《孤味》,在2020年末多檔強棒國片中,算是非常晚才加入戰場。逆勢而起的亮眼票房,除了獲得稱讚與好評以外,也有不少討論。有的人認為情節太過鄉愿,有的人認為人物太過駁雜。而在哭與不哭,共鳴和無感的二分法之外,我想從其他層面來解讀《孤味》。
女力、台語、連續劇
《孤味》刻劃台灣社會中的女人心事,演員陣容堪稱寶島女神戰隊,陳淑芳、謝盈萱、徐若瑄、孫可芳、丁寧、陳姸霏、張鈞甯、于子育。女力爆棚,題材在地,大勢橫掃2020金馬六項大獎。
《孤味》無論在題材或是商業面,都看得出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作品。戲裡,每個角色的形象飽冨厚度,個別挑出來都能獨當一面。從女孩到阿嬤,這些有實力、有流量的演員,也吸納了不同年齡層的觀眾。
近期不少討論出現一個很有趣的論點,指出《孤味》像是兩個小時的本土連續劇。某種程度上,我的確認同,不過我認為這反而是《孤味》成功賣座之處。長年以來,台灣電視收視率之冠一直是華視、中視、台視老三台推出的連續劇。它們題材貼近生活、演員個性鮮明,觀眾已經習慣這樣的敘事方式,因此,平常不看電影,只在晚餐時段收看本土連續劇的觀眾,理解《孤味》的門檻並不會太高。而《孤味》從台詞到主題曲,皆是以台語為主軸,這樣的語言特色,在近期眾多國片裡也成為亮點,更讓許多人直覺地連結「家」的感覺。
台灣本土連續劇的特質是什麼?台灣電影的特質又是什麼?這類的界線與關聯值得思量。2020年末眾多國片齊發,讓過去習慣西方影像語言的觀眾,也得以回頭檢視台灣本土的影像敘事。
Little Big Women:台灣女人的孤寂與堅毅
美國經典小說《小婦人》(Little Women)至今流傳超過一世紀,描述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四個姊妹面對大時代變動的女性姿態,今年初改編電影《她們》(Little Women)也在台灣上映。
《孤味》的英文片名「Little Big Women」和《她們》的英文片名「Little Women」正好能作為一種詮釋的互文。這兩部片都傳達出女人陰性聯盟的韌性,但《孤味》更帶著觀眾看見女性群體間的排斥、誤會、諒解,以及在生活幽微處由小見大的堅毅。一樣是四個女人,在台灣傳統社會中,她們順應世俗期待,又努力活出自己的獨特樣態。
那「孤味」又是甚麼意思呢?
「孤味」來自於一句台灣話,意指一家餐廳獨賣一道料理,並將其發揮到淋漓盡致。後來也成為一種人生哲學: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即使孤獨也在所不惜。片中,林秀英(陳淑芳 飾)從年輕時的路邊攤,到赫赫有名的大餐廳,都堅持把蝦捲做到好;三個女兒也分別在醫生、現代舞者、餐廳接管人的崗位上盡守本分。
但在盡守本分的過程,她們也一直有著深切的孤獨與失落。顧好家庭生計卻抓不住丈夫的心、努力考取醫學系只為父親的肯定、環遊世界跳舞終究定不下感情、延續家族事業卻始終錯過家族秘密。然而,當我們能夠明白這份缺憾,是無可避免的過程,我們就會更珍惜手中握有的緣分。
主題曲〈孤味〉與片尾曲〈別人的〉
看過《孤味》的人,一定都會對同名主題曲〈孤味〉和片尾曲〈別人的〉印象深刻。這兩首歌補足了劇中女性們,台詞以外的不捨與釋然。
主題曲〈孤味〉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監製徐若瑄在公開訪談中提到,找尋主題曲演唱者時碰到許多困難,然而,眾裡尋他千百度,她發現演員群中其實就有一個好歌喉,那就是飾演陳淑芳年輕時的于子育。于子育,就是20年前紅極一時的女子團體《錦繡二重唱》的琇琴。
這首主題曲,由柯智豪作曲、林逸心作詞,歌詞旋律不僅扣人心弦,更在劇情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孤單的味/請你盛乎滿」和「孤單的味/免盛乎滿」這兩句歌詞的顛覆改變,非常高明。孤單的滋味,具象為一杯酒。過去,總要讓自己浸淫悲憤,讓一切愁緒「盛乎滿」;隨著歲月推移,心態淡然,孤單依然惹人傷感,但不過分耽溺,淺嚐即止。劇中,飾演兩代秀英的陳淑芳、于子育聲線溫柔交疊,片尾再由飾演丈夫的龍劭華加入合唱,情感真摯,重擊觀眾淚腺。
如果說《孤味》是一桌料理精美的台菜饗宴,那片尾曲〈別人的〉就是饗宴結束時,那道韻味盎然的甜湯。
徐若瑄曾分享自己對於父親的情感故事。六年前的婚禮上,徐爸爸致詞時語帶一絲黯然地笑著說:「嫁出去的查某囝,著是別人的啊啦!」現場笑成一團,但一直有一個酸楚卡在徐若瑄心中。
傳統社會的女人,嫁去夫家侍奉公婆,雖成為別人家的媳婦,但又多麼想當那個孝順貼心的女兒。「明仔載,換我牽你的手/我疼你的心,乎你知影/阮不是別人的,免感覺會歹勢/我永遠是你的/是你的心肝寶貝」或許,徐若瑄用這首歌告訴自己,告訴戲裡的三個女兒,告訴台灣所有的女人:妳不是潑出去的水,妳永遠是最珍貴的寶貝。
◎ 責任編輯:翁家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