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塩田千春:過程與死亡相伴,讓我更想活下去,促成《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誕生

聯合新聞網 口述/塩田千春、文字整理/沈佩臻

森美術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巡迴展來到台灣,我非常開心。本來台灣是接在韓國、印尼、澳洲等國家後的最後一站,但由於台灣的防疫政策做得很好,是這些國家中唯一不用延期,能夠如期舉行的國家,台北市立美術館也非常熱情邀約,對這一切只有感謝兩個字。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於5月1日至8月29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展,藝術家塩田...

這一次來到台灣,我先經過兩個禮拜的隔離,個人進到館內參與佈展大約10天左右,因為我每一個作品都用毛線完成作品,在一個地方展覽結束後,就會全部被剪掉,所以到了新場域,我們必須重新編織這些線。當然,每一個美術館的空間其實沒有太大差異,可是北美館的天花板高度不太一樣,這對我來說也會影響設置這些作品時的呈現方式,例如《集聚——找尋目的地》400多個皮箱,與森美術館不同的是,這次由高處往低處排列而下。每一次我都會先觀察美術館的狀態後,再決定作品要以何種方式呈現。

我的作品通常想將內心難以言語形容的事物化為形體,與大家分享,到美術館看到這些作品,如果找到一些可以打動內心或產生共鳴的感受,就是我的目的。來看作品的人,首先你可以覺得作品很有趣,進一步找到共鳴,美術館就是要找到共鳴的場所。

作品《集聚——找尋目的地》。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其實在我過去的生活中,總是忙完一個展覽就緊接著忙下一個展覽,可能沒有太多時間思考關於生死的問題,但是這個展覽比較特殊的是,當時接受森美術館邀約後隔日,醫生就宣布我的癌症復發,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離我很近,原來我的生命是有限的,這件事對我來說影響甚鉅:「當我的肉體消失之後,我的心情、思想會到哪裡去?」所以我也存在著諸多疑問,企劃發想展覽的過程可以說是「與死亡相伴」,正是因為身在這樣的狀態中,我更想活下去,它讓我非常想要促成展覽成功,這可能是我至今的展覽經驗中,第一次有如此強烈的意願與動機。

藝術家塩田千春與其團隊。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另外,關於身體狀況,當初在確診後我動過手術,也經過抗癌藥物治療,雖然當時發現時已經第三期,也有一些轉移現象,但是經過治療後身體狀況已經恢復得非常好。此外,疫情爆發至今已經一年多左右,我們好像沒有辦法回到正常生活,這段期間大約有10個展覽陸續取消或延期,可是也因此我又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能夠專注在創作中。這次在台灣兩個禮拜的隔離時間,其實身為藝術家,我們都還蠻喜歡這種被隔離的生活,不用與人接觸的生活,因為我可以非常專心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還蠻樂在其中。疫情帶給世界的影響其實很難說,有好有壞,它讓我們有機會可以重新找回自己,雖然它確實帶來了不方便。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時間|5/1(六)至8/29(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1A、1B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欲知其他資訊請見台北市立美術館專頁

臺北市立美術館 塩田千春 疫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