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體感劇院主題特展《往家路上》,以雙眼更真實地走進創作者的家
編按:因應疫情,VR體感劇院即日起至5/28(五)休館,後續活動與票務訊息可見官方網站公告
高雄市電影館VR體感劇院推出主題特展《往家路上》,從「空間」概念出發,探討人在空間、建築中所產生的情感連結與認同,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家」的地方。策展團隊精選9部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創作者的VR影像作品,帶領觀眾遊歷虛擬實境,發掘、重新思考關於「家」的意義。
高雄市電影館自2017年起深耕VR新媒體領域的展演與製作,去年造訪高雄電影節在駁二場館舉行的「XR無限幻境」即能深刻感受到策展單位的用心,整個映演場域儼然化身成為一場大型展覽盛事,每件作品在展場隔出的空間中各自精彩,觀眾彷彿逛起藝博會般,自入口處開始即讓人處處驚奇。
本次《往家路上》也延續這般細緻的策展精神,360影廳上方垂吊著九張照片,這是策展單位邀請本次參展創作者提供的照片,各自回應「家」的主題,也提供一句想起家時會浮現的話語。在場外,也有一面類似「藍儂牆」的留言板,觀眾可以在觀賞作品之後,留下想回應創作者和作品的話,或是呼應展覽之核心主題「家」留下隻字片語。這些布展巧思跳脫VR過去一次性的初階體驗,營造與作品互相輝映的環境,足見高雄市電影館早已不僅僅關注VR新媒體的技術和設備規格,更用心營造讓觀眾能夠充分沉浸的整體經驗。
我特別推薦以動畫呈現的《雅加達時光紀事》,本片一舉擒下日本「Beyond the Frame 影展」最佳VR大賞,驚豔影壇,作品引領觀眾從1980年起一路時空旅行至2020年,觀眾在其影像世界中瞻前也顧後,目睹印尼雅加達的四季風光變化,也經歷時光荏苒、時局震盪,樸實鄉村轉眼間萬丈高樓平地起,街頭看板訊息反應當下政治與流行氣氛的快速更迭。本片日文片名《諸行無常》或許更能參透其真義:我們是觀眾,我們是佇立於一間平凡民房外穿越時空的觀照者,其中唯一不變的,仍是創作者對於家鄉的情感與認同歸屬感。
近年交出成績亮眼的劇情長片《誰先愛上他的》、《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在影壇大放異彩的台灣導演許智彥,在VR作品《舊家》中展現截然不同的影像魅力。觀眾在《舊家》觀影過程中被賦予第一人稱視角,看見大家族中的奶奶在家人團聚時刻的所見所聞,深刻體會到台灣家族最濃厚親情滋味與羈絆。許智彥有別於過去較明快的作品,在VR的360度世界中,他的影像部署顯得更為細膩沈穩,從老宅內的室內擺設,家族成員間的互動細節,甚至桌上擺放的藥罐與生活雜物、電視上播放的歌仔戲節目,皆讓觀眾有親臨現場滿滿的沉浸動人感受!
《真實山寨村》原為聚焦世界各地山寨景點的紀錄片,由導演班諾費利奇延伸再發展成VR作品,鏡頭探訪中國境內山寨仿造的世界知名觀光景點,包括法國巴黎花都與鐵塔、義大利威尼斯水城、英國倫敦塔橋等地,以VR形式呈現更有臨場奇觀之異趣,這些代表歐洲經典形象的建築物,彷彿鏡像倒影在世界的另一端,歪斜地在中國的土地上長出。有趣的是,作品中訪問到幾位當地居民,他們認為自己住的花都、威尼斯與真實地點並無二致,有同樣的風雅、有同樣的人文薈萃,甚至認為如果有一天真的造訪歐洲當地的「真跡」,可能會更有熟悉感,因為在山寨景點的生活經驗,已經讓他們與歐洲有了連結。在《真實山寨村》中,因為建築的文化符號所建立的認同感,成為思考「家」意義的有力反向辯證途徑:如果生活的場景一切是虛假仿造的?還能稱之為家嗎?或是人類與家的連結更關乎於情感與記憶面向?
動態影像的展映近年討論甚多,通常我們說在電影院放映的影廳是「黑盒子」,在藝廊、美術館看到動態作品的展間是「白立方」,而VR虛擬實境將人放進無所遁形的沉浸式影像中,有沒有可能就此跳脫過去黑白二元空間的討論,走進更開闊的全景三度空間?
VR體感劇院主題特展「往家路上」
日期:4月2日至5月31日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VR體感劇院(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 駁二大義區C9倉庫)
因應疫情,VR體感劇院即日起至5/28(五)休館,後續活動與票務訊息可見官方網站公告
◎ 責任編輯:翁家德,本文由高雄市電影館授權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