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推廣漢字,開啟中國古代文明的鑰匙:甲骨文

聯合新聞網 顏世鉉

中國人總以自己的國家具有綿延久遠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而深感自豪,但是這個文明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卻很難說得清楚。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舉辦漢字教育研習活動,希望將學術型博物館「歷史文物陳列館」中的漢字藏品推介給民眾,由漢字古文字時期的「甲骨文」說起。

劉鶚《鐵雲藏龜》。圖/傅斯年圖書館藏書

甲骨文大致是指中國上古時期記錄占卜事宜的文字。這些文字往往被刻記在用以占卜的材料上,這些材料包括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偶爾也使用其它的獸骨。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甲骨文,絕大部分屬商代,也有一些是西周時期。

商代的統治者非常迷信,對於各式各樣的事情往往要藉由占卜來看看吉凶禍福,這些事情包括:一旬之中會不會有憂患,天氣的好壞,農業的豐產和歉收,戰爭的成敗,以至於疾病、生育、作夢等等。因為甲骨文極大部分是記載與占卜有關的內容,所以也稱「甲骨卜辭」;但商代人有時也在占卜甲骨或一般獸骨上刻記一些跟占卜無關的文字。所以,「甲骨文」所指的範圍要比「甲骨卜辭」更廣一些。

甲骨文對於認識中國古代文明,具有很高的價值。由於甲骨文的發現與殷墟的發掘,明確地將可信的古史向前恢復了一大段,從周宣王提早了大約七百年。而關於甲骨文的發現,盛傳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說法。

趣談甲骨文 刻在「龍骨」上的「三代文字」

1899年,當時身為國子監祭酒、也是金石學家的王懿榮(1845-1900)在買藥的過程中,發現在一味稱作「龍骨」的藥材上刻有類似篆文字跡,憑著他對古文字的敏銳感覺,認為「龍骨」上所刻的是一種失傳很久的「三代文字」,經過他仔細的考訂,才知道這是商代的卜骨。這個說法雖很傳奇而又具趣味性,但是恐怕並非事實;不過,自從甲骨文被發現以後,這種古文字資料就受到世人的重視。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王懿榮不願投降而投井自盡,以身殉國。王氏死後,他生前所搜集的甲骨大部分轉到了他的好友、以《老殘遊記》聞名的劉鶚(1857-1909)手中。1903年,劉鶚從自己所擁有的甲骨中選拓了1085片編成《鐵雲藏龜》一書,以石印的方式出版,這是第一部著錄甲骨片的專著,這部書標志著甲骨由原來只供少數文人雅士玩賞的古董,搖身一變成為研究上古歷史和古文字的資料,意義十分重大。

劉鶚《鐵雲藏龜》所收錄甲骨拓本。圖/傅斯年圖書館藏書

1904年,孫詒讓(1848-1908)寫成了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專著《契文舉例》,他根據印刷不精的《鐵雲藏龜》來進行研究工作,因此不免容易造成錯誤;但是,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篳路藍縷的開創之功,仍値得肯定。此後有關甲骨的搜集、著錄以及甲骨文字和商代歷史的研究,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而展開。

孫詒讓《契文舉例》之敘言。圖/傅斯年圖書館藏書
孫詒讓《契文舉例》。圖/傅斯年圖書館藏書

甲骨文考古成果 讓中國文明追溯到商代晚期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陽小屯村進行考古發掘,揭開了科學發掘甲骨的序幕。在此之前,相關研究者所利用的甲骨材料全部都是非科學的發掘品。從這年開始到1937年,史語所一共進行了十五次有計畫性的發掘,發現了商代晚期的宮殿基址和商王陵墓群,同時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銅器、陶器、石器、骨器,進而證明殷墟是從盤庚遷殷一直到紂王滅國,歷時二百七十三年之久的商代晚期都城。這十五次科學性的發掘,出土的甲骨總計將近二萬五千片。由於這一系列發掘的成果,學術界才普遍接受中國文明至少要往前追溯到商代晚期。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各地考古遺址的發現和考古文物出土,也使得中國文明在時間上的溯源更加地提前,空間上的範圍也更加地擴大。

安陽小屯村第一次發掘:村中大道上第37坑出土之骨版,在骨版堆中挑選字骨(工作人員...

總之,甲骨文的發現,對於中國古代文明的認識和研究深具關鍵性的意義。從甲骨文被發現以迄史語所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掘大規模的展開,甲骨的搜集、著錄、研究,歷經多年,「甲骨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如今距離甲骨文的發現已經超過了一百二十年,這門學問的研究情況仍然持續蓬勃發展,並且獲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儘管如此,仍還有許多地方,等待著學者去拓展和鑽研。

顏世鉉: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政...

第十四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為中學教師設計的2項漢字活動:

1. 「國寶溯文.老派書寫」漢字研習,11/16 13:30~17:00,詳情https://reurl.cc/0xWDL6

2. 「創意書法教案」徵選,11/19截止徵件,詳情 www.tsmc-calligraphy.org

台積電 文學 漢字 甲骨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