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以「病毒圈」新視野切入新作,啟動共生體宣言計畫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 圖/C-LAB提供

自2015年開始以文學獎勵傑出文學家,2018年起延伸為藝術賞的「銅鐘藝術賞」,是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因文學、藝術與電影養分豐富生命而設立。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將於1月7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通信分隊展演空間登場。

「銅鐘藝術賞」延續基金會「播種」精神,以文化創投前瞻概念出發,每年遴選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並支持其藝術實踐。繼2018年支持藝術家許家維發表《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從數位時代物聯網智慧串聯看殖民時代以物易物的跨文化連結,2019年由藝術家鄭先喻獲得並發表《同化者》,探索人文與科技存在的焦慮和時代議題。

林沛瑩、陳儀霏作品《邊界溶解》。 圖/C-LAB提供

2020年疫情侵襲全球,藝術家林沛瑩透過病毒不受物種生殖隔閡限制的特質,嘗試以「病毒圈」(Virosphere)的新視野切入,呼應人類與生命個體相互依存的本質,藉由作品開展出人類與病毒共存的辯論。2021 年藝術家林沛瑩再結合自身生物科學領域特色,除了台灣、荷蘭跨域協作之外,亦跨界攜手訊聯生技,以最先進基因檢測技術支持藝術家催生出《相即共⽣練習簿-族譜X》作品。

新作《相即共⽣練習簿-出神1:1》創造出病毒與人類的對話關係,作品以 COVID-19 冠狀病毒 SARS-COV-2 分⼦⽣物結構層次中的節奏、速度與動作,透過手工針織形構出病毒外套膜—棘蛋白 S(Spike Protein) ,模擬電子顯微鏡下的病毒蛋白質複製機制,而當代薩滿召喚冠狀病毒靈的降靈儀式,藉由多宗教樂曲及肢體律動,書寫出病毒靈性的文化儀式。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召喚冠狀病毒靈的降靈儀式。 圖/C-LAB提...

另外三件作品也以病毒為鏡,揭示⼈類與病毒深層的交疊,例如《邊界溶解》建構病毒爆發的想像敘事體,收集疫情下人對病毒所隱藏的慾望恐懼,《相即共⽣練習簿-族譜X》結合訊聯生物科技(Bionet)的基因定序檢測,透視微生物家族是人類祖先的可能性,以及《合⽣體初⽣宣⾔(⼈類版)》10 個跨物種合作基本⾏為準則,初生學習與微生物共處的新模式。

此外,藝術家林沛瑩將啟動「共生體宣言計畫」,邀請參與者共同討論、修改,並改良現場展出的 10 項共生體宣言,預計於 1 月 8 日下午 2 點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通信分隊展演空間展開。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族譜X》。 圖/C-LAB提供

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

展期|1/7(五)至 2/28(一)周二至周日 11:00-18:0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Art Space III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C-LAB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藝術 疫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