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第9屆X-site計畫首獎出爐!《藍屋 Blue House》脫穎而出,預定於5月下旬展出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臺北市立美術館自 2014 年啟動「X-site 計畫」,以戶外廣場為基地公開徵選空間提案,將中介於城市與美術館之間的廣場視為一座實驗性場域,近年成為建築創作者與跨領域藝術團隊的重要發表舞臺。第 9 屆 X-site 計畫經兩階段評選結果出爐,最終由「藍屋Blue House」團隊以同名提案企劃《藍屋Blue House》從 20 件參選作品中拔得頭籌,獲得首獎及新台幣 350 萬元執行經費,預計於 5 月 21 日起至 7 月 30 日於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

《藍屋Blue House》日間示意圖,觀眾能夠在內部自由遊走,並藉由結構體與曲...

本屆徵件計畫回歸對於「X」的探詢,期待各種開創性議題與當代性跨域形式的提案,能夠對未知帶來更具創新的空間體驗,並建構出美術館、公共廣場及公眾三者之間的對話。獲選首獎的「藍屋Blue House」團隊成員跨足建築、藝術、構築、策劃、理論、插畫到社會實踐等專業,其提案企劃從「藍」的主要概念出發。混雜於可見光譜 450 至 495 奈米間的藍色,不僅是自然界最為稀缺的顏色之一,同時在人類多元的文化想像中,也具有從遼闊、靜謐到憂傷等相異的情感意涵。

團隊以抽象形式闡述:「如何通過層層堆疊的觀察和連結星群般四散的想像,希望藍屋作為一個概念,能以純粹的建築語言去實現一個多重閱讀的空間體驗。」團隊期待以非秩序性的結構形貌回應多層複雜、持續變動的當代社會,進而重新建立人與世界的意識感知。

《藍屋Blue House》作為由絕對的藍所構築而成的場域,觀眾不僅能夠在內部遊走,同時藉由形體、尺度、比例、光線、方位等結構關係,也可如同觀星般地尋覓感官與建築意象連結的邏輯。建築本體以木構創造出各具抽象意義的細部表徵,並藉由結構體與曲面地板、懸空斜屋頂的相互依存,呈現出藍色變換交錯卻又單純直覺的意象。

此外,團隊透過建築空間所凝聚而成的身體經驗,作品本身得以跳脫三維的視覺界線,甚至擴張到觀者記憶與想像之中的虛擬世界,在人與物產生共感的同時,也涵納具普遍性及包容性的思考、對話。

《藍屋Blue House》夜間示意圖,團隊希望藍屋作為一個概念,能以純粹的建築...

本屆評審團由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擔任主席,委員包含嶼山工房主持人林聖峯、大林工作室主持人林佩蓉、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凌天、藝術家涂維政、小智研發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黃謙智、北美館副研究員蕭淑文等多位館內外藝術及建築學者專家。

針對此次首獎作品,評選團指出其獲獎理由,為作品完整性高、建築輕量化、人與虛擬世界的重新定義等因素,透過屋頂、地坪、階梯等三個部分呈現作品的符號化及探討身體性的構思也極具特色。

評選團亦提及,藍色在當代中的視覺與虛擬間之轉換是有趣的討論,去物質化、尺度、放置角度及位置等讓作品與北美館間有了特殊的對話。具感性表現意念的斜屋頂構造,超越單一目的的建築功能形態,其特殊性與自明性不言可喻,再輔以其藍色,便與北美館的白屋、矩陣產生有趣的對照。

北美館第9屆X-site計畫首獎作品《藍屋Blue House》

預定展出日期:5/21(六)至 7/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更多活動訊息請見臺北市立美術館官方網站

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 藍屋Blue House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