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ART FUTURE藝術未來,「黑青」藝術家陳普個展登場:擁抱創意的可能性,數位化的世界也可以很有機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藝術家陳普作品「附共生」系列之一。 圖/陳普提供

第四屆「ART FUTURE 藝術未來」展覽自即日起至 1 月 16 日於台北君悅酒店開展,除了集結近 40 間參展單位、200 名藝術家、逾 1000 件最新藝術創作之外,更首次鏈結並展出 NFT 相關創作。其中,與尊彩藝術中心合作的台灣年輕藝術家陳普本次以個展呈現,集結多年創作系列於一室,並帶來全新作品〈無生無〉、衍生藝術(Generative art)數描與NFT作品。

提到藝術家陳普,以墨汁繪製而成黑色塊面、螢光綠色原子筆與宣紙,手繪下果實、種籽與動植物生命體的「黑青(Black and Blue Cosmos)」系列作品,是第一個映入腦海的經典印象,也是他10年來的創作精髓,至今已創造 100 多種角色造型。

藝術家陳普「黑青」系列。 圖/陳普提供

黑青」在 2010 年時以〈螢光綠色城市〉獲得荷蘭「:output」國際大賞開始,將繪畫作品與城市合影的方式結合生活場景,是其生態系最初的原型。初次嶄露頭角後,「黑青」開始現身於誠品畫廊、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並受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荷蘭設計週、廣州方所書店、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台東設計中心、肯亞與法國等各國單位之邀參與展出。

當你準備走入展間,門口持續投影著植物的畫面,在工作室擁有一片熱帶雨林的陳普說:「這是我養的植物,把它們 3D 化之後放入虛擬花園中,和我創作的角色們一起生活。」他的作品向來與生命關聯,無論是有機形狀的符號,還是生物樣態的描繪,始終是作品中重要的語彙。

作品「植動物」系列。 圖/沈佩臻攝影

從媒體設計的求學背景開始,陳普便以數位生命為命題,透過跨維度的創作媒介與平台,一次次穿越虛實的藝術與數位生態系。「在這個時間點,應該擁抱各種創意的可能性,數位化的世界也可以很有機。數位或手繪,其實只是工具的不同,而無論哪一種,都是創造一種體驗感。」

陳普接著說,其實古代人很早就創造 VR 體驗,「譬如說講到唐詩『千山鳥飛絕』下一句講到『萬徑人蹤滅』時,畫面開始 zoom in 進入情境裡,接著『孤舟蓑笠翁』又再 zoom in 一次,『獨釣寒江雪』則回到人身上,短短四句都是意境與場景的描繪和想像。」他想像,唐詩或許就是一種VR體驗,當代的 VR 是透過視覺觸發意識的想像,詩則透過文字觸發,都有它的呼應與連結性存在。

從10年前陳普便開始透過不同媒介與平台創作,他認為應該擁抱各種創意的可能性,數位...

這一次的新作品「附共生」系列,帶有陳普早期較常運用的水墨風格,在超現實的生態系統中彰顯出生命力。陳普提到:「我在畫的是場景,同時也是生物體,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場景,每個人身上的某個區塊都擁有故事性,譬如說一位咖啡師的手、電腦工程師的腦,生命的態樣多元豐富,不只是單一形象。」作品探討生物世界中,物種因為互相依附、競爭、共生,產生了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對數位依賴越來越高的當代,人們將時間、意識種植在虛擬的數字世界中,也產生了因為依附而共生的生命狀態。

「附生獸」系列,將手繪藝術化為數位藝術後,再立體化為3D物件回到生活場景,成為一...

陳普從10年前就開始發展數位藝術,近年在建立平面圖像的辨識度後,開始延伸轉化為雕塑、大型公共藝術裝置、2D 動畫、3D 動畫以及 AR 作品等。本次在展間螢幕上,可以看見陳普透過演算方式將手繪創作發展成數位創作,鏤空處自行滋長而成新作品,他亦從中觀察到,演算過程的符號與記號,與自己手繪圖像有很高的連結度,原來虛實並非互相排斥,而是互有共鳴。同時,陳普再將這些數位結構立體化而成實際物件,運用於3D列印植栽器皿,一切又回到生命場景,他認為這樣的「循環」很有意思。

而「黑青」未來的發展,仍將持續有機的成長與環境依存共生,其下一步與每一步,都可能在各種不同形式跨維度的創作平台中展現。而存在於不同載體中的作品樣貌,將「黑青」的視覺語彙延展於各式空間中生長,穿梭於無邊界的意識入口與想像中。

「黑青」系列創作累計至今已有100多種角色造型。 圖/沈佩臻攝影

ART FUTURE 藝術未來

公眾展期|1/15 (六) 至 1/16 (日) 11:00-19:00

展覽地點|台北君悅酒店(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10樓)

藝術 NFT 黑青 陳普 尊彩藝術中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