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n Normal《線形》個展登場:從萬華市場到赤峰裝幀老店,探索線條與現成物的二創可能
近年陸續於台北藝術自由日、白晝之夜嶄露頭角的Norman Normal,於新富町文化市場舉辦的《裡容院》個展甫於2月底結束,5月中旬再走進台北赤峰街上,擁有58年歷史的志文裝訂行舉辦《線形》個展,以裝幀書籍使用的活體鉛字、器具等作為靈感來源,甚至作為畫布與之對話,將細膩如詩詞般的線條融入物件,策展人張鐦方自百件作品中,完整收斂出Norman Normal創作至今的精華與新作脈絡,即日起展出至5月22日。
除了活躍於藝術活動,在金曲獎入圍者影片、手搖飲料品牌Logo、雜誌插畫都看得見Norman Normal標誌性的黑白線條、微歪扭、故事感十足的筆觸。髮型師與藝術家雙軌並行的身份,無形間為他的觀察力奠下深厚基礎,2015年開始以獨特線條風格創作,作品於台北、上海、東京、大阪等城市皆有展出。Norman Normal畫面圍繞於各式人物,探討人與人私密關係與微妙互動,有反諷、有渴望、有偽裝、有酸楚,特別的是這些毫無表情的人們,彷彿在紙上上演激烈內心戲,荒謬而尋常。
「Norman Normal的作品以線條表露的細膩情感,在《裡容院》展開的參與式藝術,以及澆灌樹酯於現成物上的作品中,將創作提升到當代藝術的精神。」擁有10年藝術策展經驗的張鐦方,以期待作品能被收藏的心情,為藝術家策劃了《線形》個展,同時探索與挑戰藝術白盒外的可能性。她自Norman近百件作品中,挑選2017年至2022年的選件與新作,由平面繪畫作品到市場系列,再與展覽空間的前身「志文裝訂行」進行創作對話。
Norman Normal大量運用現成物進行創作,張鐦方對此分享,現成物作為載體的藝術品在邁向收藏的過程,需要被思考收藏的方式,形狀各異的現成物中,如何對應藝術家創作思路以及藏家收藏需求來進行呈現方式的二創,是一項有趣的考驗。
紙製蛋盒、活版鉛字、鍋杓容器、榨果汁器具,都像人一樣,隨著四季推移佈滿了時間痕跡,甚至破損殆盡。張鐦方將Norman Normal的紙製蛋盒作品〈結束〉以質地輕透的壓克力密封,紙製蛋盒會隨著時間緩慢的剝落,這是藝術家創作中想要對應的人生樣貌,她推敲了20年後作品的狀態:Norman Normal澆灌樹酯後畫的圖可能不會產生變化,但是紙製蛋盒可能緩慢剝落在壓克力盒中,凸顯當代藝術的美感與意義。
Norman Normal《線形》個展
時間|5/11(三)至 5/22(日)12:00-20:00
地點|赤空間(台北市中山區赤峰街49巷24號)
Norman Normal・Wild Open Arts 沉波立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