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光環境獎決選名單公布!南華微光、鳴日廚房、波光市集、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等9件入圍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2022台灣光環境」於9月19日揭曉決選入圍名單,由屏東「南華微光」、桃園「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南寮漁港「波光市集」、台中「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嘉義「讓光游於藝」、台南「竹溪月見橋」、「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及「鳴日廚房」共9件作品進入決選,本屆首次出現觀光列車、橋墩等公共設施類型入圍。評審團後續將實際前往現場進行評選,並於11月25日頒獎典禮揭曉得主。9件作品依據性質與特色,可分為地景、城區、公共設施、文化場館共四大類,以下依序介紹。

2022台灣光環境獎得獎名單公布: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波光市集、台南竹溪月見橋、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照明創造地景: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波光市集、南華微光

01|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位於桃園平鎮、佔地3.5公頃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建築體以簡潔不落柱之跨橋「乙未之環」的圓,象徵族群合作歷史,環形跨橋串連南北兩處綠地,半月型的無邊際鏡面水池,象徵桃園千塘之美,並以此紀念客家先烈保衛台灣的精神。

桃園「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趙宇晨

清水模紀念之牆高達7公尺,牆上象徵戰爭時槍孔痕跡在靜謐的夜裡透出微光,如同過往傷痕昇華為夜空中的星光,而一旁竹林景觀亦加入光線設計,呼應竹林戰的歷史。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透過燈光隱喻土地的歷史,以勇敢的靛藍色之光象徵不同族群的交流與融合。

燈光自客家文化中的藍染出發,設計出漸層緩慢流轉的靛藍色光帶,光帶每半小時便會緩慢轉動一次,轉動中光帶的深藍、靛藍,會漸漸銜接成玻璃扶手的3000K光色,極緩慢的變換速度,隱含著族群漸進融合的意義。紀念之牆上,象徵戰爭的槍孔痕跡在夜裡透出微光,述說著歷史傷痕的昇華。以勇敢的靛藍色之光隱喻土地的歷史,象徵不同族群的交流與融合。

(建築設計/張涵瑋建築師事務所,景觀設計/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照明設計/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建築前期概念設計/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李金威、OWMF Architecture)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02|波光市集

新竹南寮漁港的「波光市集」進駐超過80個類型多樣的攤販,自2016年起耗費5年時間整合,於去年完成。以海浪理念進行建築設計,將波浪狀屋頂融入海港,以水平延展出大型頂棚及擋風牆體做整合,形成可抵禦海濱夏季酷熱、冬季東北季風強襲的嚴苛氣候條件,是一座回應港區地景的濱海建築。

新竹南寮漁港「波光市集」。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趙宇晨

新竹南寮漁港「波光市集」。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建築照明設計上,由於天地壁無多餘空間裝置燈源,設置點成為重要關鍵,透過節制地由下打亮頂棚、重點勾勒牆體拱型輪廓,並以色溫回應木材質與水泥質感,以4000K營造主建築優雅俐落並帶著輕盈感的混凝土天花,3000K對應垂直向度與空間使用者尺度較為接近的木質柱面體。透過適當的照明規劃融入建築語彙,同時兼顧得宜的照明機能營造整體光環境,夜裡的波光市集,由內而外透亮的光體與其剪影,形成別於日間的特色風情。

(建築設計/嶼山工房、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新竹南寮漁港「波光市集」。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03|南華微光

位於屏東高樹鄉的南華微光原本是一所農村小學,因少子化影響廢校,50餘年校園重新置入農業科技與自然景觀,轉型成為服務社區與高齡者的地景公園,也是屏東農業數位科技化的教育創新與創業基地。

屏東「南華微光」。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重生的園區讓居民重新感受在地風土,以當地常見的環境脈絡轉化成為幾何地景,連續漸變的擋土牆,順應著鳳梨田的阡陌紋理,翻摺出大武山脈陵線的想像;種滿可食地景的草坡,和復育了豐富水生植物的水池,成為民眾生態教育的場所。夜間的微光與水霧順著稜線上的光暈蔓延草坡而下,充溢桃花心木林,並浸潤滋養了鳳梨田。迷幻場景彷若遙望基地遠方,層疊於雲霧中的山水印象,訴說在地獨有集體記憶。

(建築設計/一起設計、丁尺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瓦豆製作,結構設計/圓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植栽設計/原生環境設計整合)

屏東「南華微光」。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屏東「南華微光」。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以燈光形構城區歷史記憶: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

04|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

2年前新竹市舉行台灣燈會活動,為了讓光之美不僅是曇花一現,因此籌劃「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將新竹州廳、消防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像博物館、護城河、新竹公園入口、菸酒公賣局、孔廟共9個地點,重新進行夜間照明改善,以永久性燈光規劃,點亮古蹟建築立面,並整合都市節點與綠帶,融入步行街道系統及生態環境環繞的生活圈,打造一座日夜皆宜的「步行城市 」。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之ㄧ「新竹菸酒公賣局」。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

燈光設計考量古蹟建築立面特色,細細調整光強度、色溫、投射角度與明滅時間,與周遭都市光環境協調,並結合低尺度與無眩光照明,整合都市節點與連續綠帶的光環境,考量生態和諧,創造夜間舒適的市民活動空間。

(執行/新竹市政府城市行銷處,照明設計/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瓦豆製作有限公司)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之一「新竹菸酒公賣局」。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之一「新竹菸酒公賣局」。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

05|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

以位處古蹟、歷史遺跡最密集的中西區為核心,「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計畫以台南孔廟為中心,改善孔廟及周邊街廓,包含葉石濤文學館、聞道出版社、神社事務所多棟建物的光環境。透過光的介入,重塑老城區的夜間表情,並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及生活產生更多對話,展現出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

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之一「孔廟」。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楊士宏

在尊重地方在地性為前提之下,透過燈光重塑區域夜間表情的和諧與相容,例如「台南市美術館」全白建築加上白光,本次歷史建物則以黃光為主;至於「葉石濤文學館」則以可變色溫,讓古蹟隨日落夜色跟隨城市作息;孔廟及周邊的人行道,則透過重新整理,置入新的照明系統,點亮的樹木綠意與孔廟紅色牆面,交織出耳目一新的光景,增添視覺層次與深度。

(執行團隊/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照明設計/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之一「神社事務所」。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

公共設施首次入圍:鳴日廚房、台南竹溪月見橋

06|鳴日廚房

鳴日廚房重新改造70年車齡的莒光號,使老舊列車搖身一變成為移動中的光影饗宴。空間上,運用不對稱的天花設計,在面山側延展自然元素,面海側放大窗框邊界,充滿細節的鳴日廚房,創造一處靜謐空間,創造乘客與山海的連結。

鳴日廚房。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李國民

鳴日廚房。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李國民

在燈光色溫調配上,嘗試顏色轉換的手法,克服燈具規格與電力的限制,並考量整體空間照明的和諧,受限於列車的電力及燈具,設計單位屏除原車廂的冷白色溫,改以暖色燈佈置,透過光線明暗的規畫凸顯料理色澤,營造出宜人的空間感受;由特殊材質打造、可任意揉塑的壁燈,在每趟旅程、乘客的參與下,使壁燈都猶如藝術品般的獨特風格。

(建築設計/柏成設計,照明設計/柏成設計)

鳴日廚房。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李國民

07|台南竹溪月見橋

「竹溪」於日治時期又名「月見溪」,「月見橋」位於竹溪公園中心河道拓寬處,設計團隊以賞月動線出發,打造一彎新月造型,連接水岸兩側。而此意象中,也想呈現出竹子天然生長姿態,輕巧的質地,在強風中彎出弧線,隨之擺動,展現堅強韌性。

台南竹溪月見橋。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羅慕昕

燈光設計於下弦結構安置的LED投射燈,呈現木構造空間桁架的結構美感,也輔助周邊景觀休憩場所的使用亮度;扶手中藏著LED燈安全的照亮橋面,橋面燈槽中的LED投射燈向上微微打亮擴張網欄杆,反射之處在遠方與夜間的繁星一同隱約閃耀,同時兼顧美學與節能的設計。「月見橋」連接河岸兩側都市的紋理與機能,延續著台南古都木構造的傳統,曲橋上不斷變化的風景,穿透與輕量的結構設計,色澤完全地融入周圍的環境之中,讓竹溪的景致更有層次。

(建築設計/文滙設計有限公司,照明設計/十田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台南竹溪月見橋。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羅慕昕

光影點亮文化場館: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讓光游於藝

08|讓光游於藝

「讓光游於藝」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建築深具傳統閩南式特色,閩南民居之建築技藝完整表現在藝術中心的思想理念與空間群組布局,交織成優雅、豐富且多層次的空間。透過重新整理、改善園區燈光照明,創造整體園區的夜遊體驗,同時兼顧安全及氛圍。夜間光環境亦可看作是日間的延伸,延續原有建築語彙之美,展現景觀及建築的對話與美感,創造嶄新的入口意象及各遊憩節點的趣味性。

讓光游於藝。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照明設計上可歸納三大重點,一是改善主入口及主要遊園動線燈光照明,加強入口圓環照明導引功能;二為全區建築物外觀燈光照明改善,突顯建築物特色,加強戶外廊道氛圍,堆疊整體光環境的層次;三則是次建築群如小荷花池、蝴蝶劇場、涼亭劇場等外圍環境及走道建構出遊園的動線,透過照明亮度的強與弱,創造整體園區的夜遊體驗,同時兼顧安全及氛圍,展現戶外景觀及建築外觀的對話與美感。

(執行團隊/袁宗南照明設計有限公司,照明設計/袁宗南照明設計有限公)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讓光游於藝」。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09|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

「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文化資產園區,原為台灣菸酒公賣局第五酒廠,又稱台中舊酒廠。設計單位從減光的概念出發,移除已失能與不合適的燈具,加入新的照明系統。藉由調整園區整體氛圍,結合舊酒廠意象,重新整理園區主要活動場域的光環境,包含串聯園區兩個主要入口的文資大道周邊,以及民眾最常聚集的鳳凰木中央廣場區域。

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楊士宏

照明著重於表現空間元素,點亮歷史建築的立面,型塑夜間空間表情;在置入新照明系統的同時,也保留了不同時期設置的燈桿並加以利用。透過燈光,讓民眾夜晚在園區散步時,感受到獨有的歷史氛圍與文化底蘊。

(執行團隊/偶得設計有限公司,建築設計/莊學能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楊士宏

台灣光環境獎 鳴日號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南華微光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