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 以食為題,感受漢文化的經典之藝

聯合新聞網 郭慧

「民以食為天」是自古流傳的箴言;然而,人類對於飲食的追求,從來不只停留在飽暖肚腹而已,也延伸到味覺、視覺的感官之藝,更乘載了文化的傳承、技藝的究極。而在今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主辦第十五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便以「食」為題,邀請青少年觀看古人如何讓舌尖品味化作文學靈感,寫下一篇篇觸動人心的詩詞、書法,更舉辦「宋之花宴-書宋詩,品秋饌」,向藝術書畫與飲食文化鼎盛的宋代致敬,也透過細緻風雅的宋代書畫、飲食,鋪就年輕世代走向經典的路徑。

宋代雅士以書法表情達意,今人福慧雙修拉近與經典的距離

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分享宋代書畫與飲食的關聯。圖片提供/何傳馨

「宋代以博學廣聞、精曉文詞為尚,也因此許多文人士子會以詩文創作抒情表意,而因為書法、詩文本就是一體兩面,因此在表情達意的詩文中,書法也有更多個人性情的發揮與創新空間,講究整體意韻的表達,而非侷限在一點一畫的鑽研。」說起宋朝的詩文書畫,長期投入中國繪畫史、書法史的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分享道。

而在這些寄興、寄意的書畫中,有時也能看見人文雅士藉著食物,抒寫感受或理念。何傳馨舉例,像是米芾〈蜀素帖〉卷〈吳江舟中詩〉中一句「玉破鱸魚金破柑」,便以秋天太湖生產、鑲金戴玉般的柑橘與鱸魚,表達旅途中的愉悅心情;宋人書信中也常提到收送「珍果」、「佳茗」、「精茶」、「佳釀」等,也反映了當時文人間交往清淡風雅的氣習,也看見過去書畫與日常生活、人際往來的緊密扣連。

米芾〈蜀素帖〉卷局部圖。圖片提供/故宮Opendata

然而,相較於過去書畫與生活息息相關,如今人們對於書法接觸較少,究竟能如何拉近與書畫之間的距離?關於這個問題,何傳馨則以「福慧雙修」作為回應。「『福』指有好的指導老師,『慧』指增長見聞,多看、多讀、多寫。這就是賞析書法藝術的不二法門。例如故宮收藏豐富歷代重要書法作品,民間也經常有當代書家創作展,都是觀摩學習及培養賞析經驗的對象。」而在此之外,如何運用現代科技,將古代書法經典化為新媒體創作的題材,也是何傳馨眼中,值得現代年輕世代族群嘗試的途徑。

融合書法與設計,為飲食文化增添悠遠氛圍與深邃底蘊

「設計詩人」陳俊良擅長將東方傳統書畫融入設計,為作品增添深邃底蘊。圖片提供/陳俊...

有趣的是,對於擅長以當代手法詮釋東方文化,同時也愛吃懂吃的「設計詩人」陳俊良而言,飲食與書畫的串連,早已具現在當代生活裡的方方面面。「像是品嚐日本懷石料理時,料理長會親自以毛筆書寫當日菜單,並在菜單之末蓋印、落款。這樣一份菜單,不只讓顧客知道當日菜色,更像是送給用餐者的禮物。」他信手捻來地舉例道。而除了菜單之外,也有許多日本清酒以或蒼勁或柔婉的書法字體勾勒酒標,讓人在品飲之前,便透過那酒標上的一筆一劃,感受到酒液的清冽渾厚與雅緻清麗。

書法大家董陽孜為「上乘三井」揮毫Logo與廳名。圖片提供/陳俊良

儘管想到書法與飲食的結合,首先浮現腦海中的,或許會是懷石菜單與清酒酒標;然而,書法與篆刻的結合,也不只存在於日本而已。當我們細細爬梳陳俊良往日的設計作品,更能看見這位出身於出版世家的設計大師,對於書藝的傾心,以及結合書法與飲食的巧勁。其中最經典的案例,或許便是陳俊良為「上乘三井」餐廳打造的形象設計,其Logo便以書法字呈現,「漢字從象形開始,象形字師法自然,所以漢字也有一種自然的對稱性。我曾經翻過字典,發現具有對稱感的漢字超過870個,像是『三井』、『鼎泰豐』、『東西南北』、『金木水火土』都是對稱的。這種對稱性應用在商標標準字設計時,更顯得沈穩、大氣、雋永。」陳俊良說道。而除了「上乘三井」Logo由台灣國寶級書法藝術家董陽孜揮就之外,給食客的另一個驚喜,則是餐廳中包含「杜若」、「青柳」、「月季」、「白微」等所有廳名皆由陳俊良命名、董陽孜揮毫,以文學的悠遠想像、書法的流動美感,鋪就一場超越味覺的優雅饗宴。

陳俊良為國宴設計「天圓地方」系列餐具,其中茶杯杯底都有一枚篆刻印記。圖片提供/陳...

陳俊良邀請書法家程代勒以狂草揮灑鶯歌牆面。圖片提供/陳俊良

陳俊良邀請書法家程代勒以狂草揮灑鶯歌牆面。圖片提供/陳俊良

不只如此,陳俊良過去也曾與台華窯合作,攜手董陽孜、視覺設計師王行恭、美術系教授林磐聳、建築師陳瑞憲等人,共同設計「天圓地方」系列國宴餐具,為東方傳統做出了具有國際高度的現代演繹,其中每只茶杯杯底更輕巧地安了一枚篆刻印記,更是書法篆刻傳統與當代食器設計的巧妙融合。而在今年,陳俊良也在為鶯歌區公所操刀牆面設計時,特別邀請曾獲全國美展書法首獎的程代勒教授以狂草揮毫,「鶯歌是陶瓷之都,也是許多食器的產地,透過這樣的牆面設計,也希望能為食器的製作者帶來更多美學靈感。」陳俊良如此期盼。

不只磨練技藝功底,更從兩種路徑迎向當代創新

藝術家古耀華認為扎實技藝、風格創新在料理、藝術領域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圖片提供/...

設計詩人陳俊良從書法出發,盼能為工藝職人帶來靈感;長期投入書畫、篆刻領域的藝術家古耀華,則從技藝的角度切入,直指主廚磨練廚藝與篆刻家的日日練習,堪稱為同工異曲。「料理與篆刻乍看是不同的領域,但其實兩者都需要技術、概念、美學兼具。其中『技術』就是硬功底,就像廚師如果只有擺盤好看、說得一口好菜,但實際端出來的料理風味無法滿足食客,那還是走不了遠路。篆刻也是如此。無論篆刻者抱持多麼宏大的概念、想法,最終在作品表現上,技法成熟度依舊是決定作品高度的關鍵。」

古耀華《食爲天-米其林 食神造像》、《當代與當戴》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古耀華

然而,在紮穩馬步、熟練基本功之餘,如何在傳統的書畫篆藝術中創新,也是當代創作者面臨的課題。關於這個問題,古耀華則提出兩種路徑。首先,對於已初步發覺個人風格的創作者而言,古耀華認為「藝術不一定要走中庸之道」,相反地,將個人特質發揮至極致,創新或許便能從中產生。像是自由的線條與造型、圖像化的表現手法,雖非傳統篆刻的主流,卻是古耀華鮮明的創作特質,而其創作也立基於此,以刀筆跟隨時代,創作出刻畫米其林寶寶形象的《食爲天-米其林 食神造像》,以及帶著口罩的小熊維尼、川普肖像等呼應疫情時期的《當代與當戴》系列作品,以圖像化創作風格為現代篆刻開拓新局。至於另一條路徑,則是在「印外求印」,也就是多多涉獵篆刻以外的領域,讓世界萬物化作創作養分,而新意或許便於焉產生。而這樣的創新,或許正如當代飲食融匯東西,變幻出更多令人經驗的融合料理(Fusion)般,為傳統書法篆刻、漢字文化的當代演繹,增添了更多應用、玩味與品鑑的可能性。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圖/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為提升青年學子對書法、篆刻藝術的興趣,長期舉辦「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歡迎人們以此為契機,共同傳承漢文字藝術的精粹與美好。【篆隸楷、行草、篆刻、臨帖】四組競賽報名與收件時間:即日至111年11月28日(一)截止,以郵戳為憑。【創意書篆教案】徵選,即日至11/21截止。活動詳情: https://reurl.cc/x10zRE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