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那是一種向「源」致敬的感動

聯合新聞網 張維真

曾文溪,全台第四條長河,源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主要往西南奔流,灌溉以台南為主的嘉南平原。

出發往麻豆大地藝術季前,我尚摸不清曾文溪與麻豆的關係,直到導覽團把我們一行人從嘉義接上車,一路奔東,開上台18線那彎彎繞繞的阿里山公路,抵達石棹附近的福山壩。在厚達數米的攔砂壩前,並沒有任何「藝術家的作品」,但我們看見曾文溪向下切割,與順向坡、逆向坡的急緩關係,寬達兩米的混泥土福山壩缺口,便是人為與大自然共構的「作品」,而由非藝術背景、接受水利工程訓練的「藝術家」陳伯義以攝影記錄下來,是為「地質紀念碑」。

2022大地藝術季Mattauw:橫跨曾文溪3大展區、超過60件作品、百場文化體驗

福山壩
陳伯義的〈地景紀念碑〉,原本是科學踏查尋找水利工程的答案,卻意外震撼與召喚鄒族漁...

以紀念碑為名的作品,深深震撼我——古今多少事,是天災、是人禍、是戰爭、是不可挽回、但人類又拼命想要以有形的巨大量體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的產物。福山壩的地質紀念碑,是人類、是自然相互角力的「作品」,更是一個研究水利、尋找解答的科學家、工程師的長期觀察與研究,但又在偶然間以瞬間快門記錄的藝術作品。

順著曾文溪向下而流,初秋涼爽的麻豆與官田,有更多藝術家的作品可以觀看與參與。觀看,是藝術季裡我們慣常的行為,但參與,是麻豆大地藝術季最特別的身體經驗。就讀台灣文學研究所的小青春們身體力行,種了一塊水稻與菱角田,用身體付出的勞力來感知土地給予他們的反饋;攝影師張景泓紀錄長時間紀錄長達138公里曾文溪的各種樣貌;李岳凌的作品或立、或躺在人行的木棧道上,紀錄曾文溪流域中,式微凋零的民俗與信仰,畫面有時蒼茫,有時孤單,人們的眼神有時空洞,但又時而專注有光——我為這些或山、或河、或海、或人的真實性而感到震動,它美或不美已非關至要,而是記錄下的這些亙久不變、抑或即將消失的日常與無常,令人心折而牽動個人的情懷。

土地想像農耕隊的展場素材,全部來自農事的工具,照片中是水稻秧苗盤

從福山壩到秋爽的麻豆與官田,從曾文溪的上游,到水渠交錯的嘉南大地,麻豆大地藝術季展現的不是藝術作品,而是藝術家的身體、感知與心懷的大地山川,他們向大地山川致敬,提出疑問、反思與紀錄,帶領著我們向「源」致敬,並一起臥躺這塊我們腳下的土地。

回歸源頭,回歸大地,沒有什麼可以比這樣的謙卑、學習與體驗,更加動人。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如同大地之母,有著千百種樣貌,以千百種姿態,滋養著嘉南大地。

土地想像農耕隊種出了一塊水稻與菱角田,在農作中,紀錄土地教給他們的一切

李岳凌的作品或立或臥於人行的木棧道上,易於親近觀看,也與環境中的光影與落葉交互產...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展覽時間|2022 / 10 / 15 (六)—2023 / 01 / 29 (日)

展覽地點|總爺藝文中心、171市道沿線區域

責任編輯|elif chan

台南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