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尹個展《BODO》北美館展出:從 「我」開啟獨有觀展路徑,幽暗劇場內的角色扮演

聯合新聞網 文字整理/沈佩臻

2020年臺北美術獎首獎張碩尹的全新個展《BODO》於3月11日至6月4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藝術家延續近年創作脈絡,探索不同領域,拓展其社會議題到精神層面的表述,並營造互動的敘事場域,邀請觀者探問意識選擇、情境演變的各種可能,進一步思索人類與媒介和社會的關係。

展場透過畫外音景描繪男性世界的暴力情境,多頻道聲軌呈現電子遊戲、科幻作品、海洋與...

藝術家張碩尹是誰?

藝術家張碩尹1982年出生於臺北,2011年自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碩士畢業,現工作與居住於臺北與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近年曾於北師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等地舉辦個展,並參與臺北雙年展、廣州三年展、薩奇藝廊、 Compton Verney美術館、惠康基金會之群展與委託案。

張碩尹個展《BODO》主視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0年張碩尹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以作品《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獲臺北美術獎評審團推舉為當年度首獎。其詼諧反諷的創作語彙擴及社會政治議題、自然生態與當代生活的各種層面,其合作計畫統合科技、科學與歷史等不同知識領域,媒材跨及大型裝置、錄像與劇場。

藝術家張碩尹2020年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以作品《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獲臺...

《BODO》從「我」啟開,推動敘事發展

《BODO》展名源自黃明川導演的《寶島大夢》(1993)。如同電影刻劃的離島軍營敘事,伴隨著怪誕夢境與虛實交錯的情慾,《BODO》以許多人的共同記憶「當兵」出發,透過半自傳的第一人稱視角,描寫個人於海軍陸戰隊軍旅期間,處在男性世界的奇想、慾望、與暴力輪迴,從其中的階級思維、施暴與受虐關係探討身為「男人」的抽象概念,如何在扮演「保衛國家英雄」與「殺戮工具」之中,於無可避免的、夢魘般的規訓與生活裡,逐步操演而成為社會現實。

《BODO》採大型現地製作,結合多重敘事、互動科技和多頻道聲音裝置,將展場轉換為...

本展敘事奠基於張碩尹近年《肥皂》(2021)、《如果》(2021)、《她與你與她的戀愛》(2022)等計畫,劇本為藝術家與電影編劇吳俊佑共同編寫,內容雜揉虛構世界與個人記憶,分為四個章節,以主角「我」開啟,觀眾將潛入其記憶深處進行一場冒險之旅。

《BODO》內容雜揉虛構世界與個人記憶,分為四個章節,以主角「我」開啟,觀眾將潛...

每位觀眾創造獨有探索路徑

藝術家採大型現地製作,結合多重敘事、互動科技和多頻道聲音裝置,將展場轉換為混和現實與虛擬的自動劇場,當中多處錯落如瀝青滴流的巨岩景象,觀眾僅能憑環繞的語音敘事、紅/藍光線的指引,於幽暗空間裡選擇前進或是繞行,朝向下一步未知情境。

觀眾僅能憑環繞的語音敘事、紅/藍光線指引選擇前進或是繞行,繼續參與《BODO》展...

語音敘事刻意採用女聲口白描述,試圖模糊主角的在場與消隱,並異化、錯位其性別既定印象。在此,觀眾如同「角色扮演遊戲」的參與者,須以自我意識推動敘事發展,其所行走之路線、所做之選擇都將影響整個故事的發展,而每個人的感知皆因其在探索路徑之差異,成為獨特的存有。

置身《BODO》當中,觀眾僅能憑環繞的語音敘事、紅/藍光線指引,朝向下一步未知情...

其中,主角提出「人生是否能重來/靈魂是否死後仍存在/鬼魅BODO的真偽/服從或反抗對方」等情境選項,邀請觀眾從中選擇,場景將因應不同的文本衍生多條關聯的劇情路徑,時而岔開、並行或是合併,最終導出不一樣的結局並改寫其生命歷程。展場透過畫外音景描繪男性世界的暴力情境,多頻道聲軌呈現電子遊戲、科幻作品、海洋與軍隊等元素,創造環繞於空間的沉浸體驗。

觀眾如同「角色扮演遊戲」參與者,須以自我意識推動《BODO》敘事發展,路線與選擇...

張碩尹個展《BODO》

展期|2023/03/11(六)至 2023/06/04(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E、F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個展期間陸續推出座談、對談和工作坊活動,最新資訊請關注北美館官網臉書專頁

臺北市立美術館 張碩尹 展覽新訊 2023展覽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