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志個展「七個在海上的人」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瑪德蓮時刻系列首展,呈現60-80年代成衣工人的生命經驗

聯合新聞網 文字整理/沈佩臻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國際聯展首場展覽「七個在海上的人—黃博志個展」於5月27日至7月23日在公館立方計劃空間登場,展出台灣藝術家黃博志的長期計畫,呈現關於六零至八零年代亞洲成衣產業重鎮中成衣工人們的生命故事與共感經驗。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瑪德蓮時刻」計畫最終階段

立方計劃空間策展團隊自2022年展開《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研究暨策展計畫,為期兩年中進行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一系列主題性論壇,邀請多位講者,從技術史、醫學、哲學、人文科學、藝術等不同角度為這個主題揭開多面向思考路徑;2022年底,立方策辦以表演與聲響經驗為基礎,為期四天的「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

步入第三階段的2023年,將呈現一檔9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的同名國際聯展,為了拓展觀者和參與者的異質藝術經驗,「瑪德蓮時刻」嘗試以三個展區、連續五個月,以帶狀方式分別與台中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洪建全基金會、覓計畫共同合作,呈現台北與台中兩大展區,由黃博志個展「七個在海上的人」為活動揭開序幕。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自家庭處境出發的多元化藝術實踐

1980年,藝術家黃博志在桃園呱呱墜地,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後,曾出版散文集《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從母親職業出發,間接反映台灣成衣產業變遷;過往創作以影像、裝置為主,目前則透過聲音、攝影、文字紀錄,建構自農業、製造業、生產、消費等議題多元化的藝術實踐,皆與個人家庭處境和家族歷史息息相關。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七個在海上的人,橫跨4個時空7個人生

「七個在海上的人」是黃博志在不同展覽的因緣際會下所書寫的故事,含括藝術家在台灣的母親、中國深圳吳姨、吳姨的兒子濤、韓國首爾鐘路區昌信洞裡小型成衣加工店鋪的金太太、香港棚仔投身於反迫遷運動的何先生,以及紙樣師張師傅與樣品師傅杏姐。這些橫跨四個時空的故事,聽起來相似卻又不同,如洋流般循環著重複,在時代轉型過程中從一地到另一地。藉由影像、文字和物件等多種媒材,不同故事被串聯起來,呈現他們生命與工作史中的人生經驗。

黃博志於自述中提及:「中國的吳姨追隨著微信(WeChat)上的訊息流,從湖南到深圳,笑說自己想像力貧乏,卡在工業區中廁所般大小的服裝修改工作室,等待未曾實現的白日夢造訪之際,一個響屁便可讓自己窒息。」而吳姨的兒子濤在網路衝浪與遊戲虛擬寶物交易中,把每天當作末日如Windows藍屏死機恨不得將自己一口吃掉。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談及香港樣品師杏姐時則說,杏姐與母親同樣自嘲自己因為長期操作縫紉機,導致小腿腫脹有雙大象腿,「她說她是腦袋裡裝滿水有金魚繞圈的藍色玻璃大象,每繞一圈都在執行她的逃跑計畫,存檔並且遺忘她的記憶。」

延伸著作《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以及2011年關於母親的藝術展覽〈清水里147號〉,黃博志於展覽提到母親,「政令宣傳和鄉土傳說中藏帶現代化的夢想,植入一個個棄農從工的年輕女性身上,我的母親也不例外,被招喚穿上自己量身剪裁後的藍色背心,化身為大象、鴿子或是某種藍色皮膚的生物,是她暫時脫離生產線的造夢路徑。」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系列展|七個在海上的人—黃博志個展

展期|2023/05/27-2023/07/23

時間|週三至週日14:00-20:00

地點|立方計劃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官方網站|https://thecubespace.com

2023展覽 黃博志 立方計劃空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