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視覺藝術群五友@池上攝影展」邀莊靈、黃永松、郭英聲、林柏樑、劉振祥以影像呈現時代切片

聯合新聞網 陳宜慧

《V-10視覺藝術群—五友@池上》攝影展於6月10日至9月3日在池上穀倉藝術館展出!此展由莊靈、黃永松、郭英聲、林柏樑、劉振祥五位相識超過半世紀的V-10成員親自參與策畫,精選五人自七零年代至今超過60幅作品,不只呈現跨距五十年的台灣面貌,現場亦展出多幅攝於東台灣之作品,其中林柏樑更首度公開早年拍攝的蘭嶼的黑白影像。

「V-10視覺藝術群五友@池上攝影展」6月10日至9月3日在池上穀倉藝術館展出。...

大師雲集見證台灣影像發展五十年

當AI迫不及待的追趕著世界,在轉速過快的世代,我們朝向的時間究竟是上游還是下游?是直面而來的過去,還是難以預測的未來?縱觀歷史這條長河,每幀影像都猶如一個時代的切片,也是以鏡頭捕捉、無法逆行的吉光片羽。

1971年由10位年輕攝影家所成立的「V-10視覺藝術群」,其作品型態多元,見證了台灣社會從戒嚴到解嚴,自文學論戰到社會運動等種種衝撞與論辯,所帶來思想與藝術上的百花齊放。陸續加入的成員多達20位,且皆以敏銳的視角,為變動的時代留下珍貴的見證。

展場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展場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一如劉振祥所說說的:「V-10視覺藝術群裡有藝術家、設計師,也有建築師,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不同領域,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大家都不喜歡傳統沙龍攝影那一套,所以當年深受西方視覺思潮影響的大家,聚會時就是討論當代攝影。」

在《V-10視覺藝術群—五友@池上》攝影展中,每張照片的背後都暗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甚至是一個人生;不只見證台灣50多年來的影像發展史,更是透過每位攝影家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洞察目光,展現出極具時代意義,或是與東海岸有所連結之作品。

展場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展場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莊靈凝視下的當代藝文群像

做為第15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曾任電視台攝影記者的莊靈,創辦過「劇場」雜誌,亦為V-10視覺藝術群發起人,在他的凝視下,留下了許多深刻影響當代藝文思潮的重要人物影像,包括攝影大師郞靜山過世那一年最後的身影,彈著月琴的傳統民謠歌手陳達,手持煙斗一派瀟灑的藝術家劉其偉,以及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1976年彩排薪傳等珍貴的畫面。

今年85歲的莊靈表示,「即便面對同一個場合、對象, 攝影有它豐富,可以無限表現的空間,這是攝影令人著迷的地方。我覺得人生就是,當你覺得你可以投入全部心力去留下一點什麼時, 就會覺得很快樂。」

展場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攝影家莊靈。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左上為〈傳統民謠歌手陳達 台北圓山 1973〉,右上〈歌仔戲演員楊麗花 澎湖 1...

左上〈作家林海音 台北市林宅 1994〉、右上〈作家黃春明金門金城鎮 2004〉...

林柏樑—以影像寫詩的紀實之眼

作為台灣重要的紀實攝影家之一的林柏樑,說話聲音洪亮、個性幽默直爽,23歲的他因跟隨畫家席德進走訪台灣各地的古蹟、廟宇、民間藝術,開始用攝影紀錄台灣的人文風景。自此從土地、人文、藝術、人物肖像到建築等,皆為他的拍照守備範圍。

但就像林柏樑所說的:「以前的相機無法預覽,必須一按就中。」那種一擊必殺,正如站在孔廟樹影牆前的作品〈詩人 林亨泰〉,透過詩意的影像敘事呼應了這位現代派詩人心頭千思萬縷的情緒。也像是林柏樑鏡頭下,文學家葉石濤在作品〈台灣文學暗夜中的一盞明燈〉中,不經意透露他所深信「文學是地上之鹽」的精神,以及曾歷經白色恐怖後的心境變化。

攝影家林柏樑。(背後照片為〈等待 席德進 大甲 1975〉 圖/Chris ...

林柏樑作品〈臺灣文學暗夜中的一盞明燈 葉石濤 台南1998〉。 圖/Chr...

最左作品為林柏樑所拍攝的〈詩人 林亨泰彰化 1998〉。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此外,在展場裡有一個小展間,林柏樑也在此首度公開早年拍攝的蘭嶼影像,如〈攝魂〉、〈遠觀〉、〈施伯虎十四歲〉等。這些照片皆為1979年所拍攝,之前從未沖洗過且首次曝光的黑白底片,也讓人透過影像一睹1979年代離島質樸的人文風貌。

林柏樑表示,「因為2022年來到池上參與《傳奇— 席德進作品私藏展》,後來我就喜歡上這個地方。在這次展覽中,我的最後一張照片,便選了去年秋收所拍攝的池上國中孩子們的照片。」這些孩子在秋收時期擔任義工,不只負責打掃、接待貴賓、舉牌,但也因為他們與土地的連結,創造了最真摯的瞬間。

在展場裡的小展間中,林柏樑首度公開早年拍攝的蘭嶼影像。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

林柏樑首度公開1979年所拍攝的蘭嶼影像。 圖/Chris Chen提供

左為林柏樑所拍攝的〈池上孩子 2022〉。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左為林柏樑所攝〈沉思中的林懷民 台中 1979〉,右為〈午后 北投1981〉(蔣...

一覽先鋒攝影大將郭英聲的孤寂風景

作為台灣new color先鋒攝影大將的郭英聲,是首位赴法國巴黎從事影像創作的華人藝術家。他兒時曾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但因母親赴義大利進修,童年時期的他長期處於無人陪伴的孤獨感中,因此造就郭英聲作品鮮明卻寂寥的影像風格。

其中郭英聲的〈迪化街〉以一名站在迪化街老宅裡,曝光過度、面無表情的女子,恰如其分詮釋了他孤獨的內在風景;而作品〈草〉則以一叢雜亂無章的秩序,烘托出一股無盡的想像可能。此外他於1991年所拍攝的〈西藏〉則忠實展現了其彩色攝影的紮實功力。

展場中郭英聲作品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郭英聲作品〈迪化街1969〉,19歲的郭英聲以電影科的女友AMY為主角所拍下的1...

郭英聲作品〈西藏 日喀則1991〉。 圖/Chris Chen提供

走進劉振祥眼中的池上風光

此外,今年甫獲2023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的攝影師劉振祥,曾拍過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楊德昌導演的《恐怖份子》,亦為導演鍾孟宏與雲門舞集的御用攝影,並長期紀錄劇場藝術與街頭運動。在這次的展出作品中,劉振祥帶來了兩組作品,其一是為高雄攝影節做拍攝的〈旗津臨水宮〉門神,紀錄常民信仰中經時間沖刷褪色後的氛圍,另一組則是他於2022年在池上展覽時所拍攝的池上風光。

展場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圖中為)劉振祥作品〈旗津臨水宮 2018〉。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

出自劉振祥之手,曾因暗房漏水、底片在定影後產生質變,所形成的特殊紋理,則讓(左)...

攝影家劉振祥。 圖/Chris Chen提供

從復興美工畢業、早年習畫的劉振祥,經常會將類似繪畫的手法,轉化成攝影去詮釋影像。這次他在穀倉美術館廊道區所展示的作品〈池上立春〉,便是以空拍方式捕捉池上風光,再將影像飽和度壓低,造就迷人的繪畫肌理。

但真正讓影像展現多重層次色彩的原因,其實是時機。劉振祥說:「拍攝那天下了雨,是一個陰暗的狀態,其實我拍照不是很喜歡陽光普照,反而喜歡天氣很糟糕的時候所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像這張〈池上立春〉你看不到陽光變化,卻能看到土地跟植物的色彩。最主要是前一天有些農地還在用耕耘機整地,所以是綠色的,有些翻過土則會變黑。特別是土地業主不同,耕作時間有落差,所以才產生不同的色塊,形成現在眼前的樣子。」

兩度駐村、第三次來到池上參展的劉振祥也推薦來看展的朋友們,到此旅遊觀展前,不妨在早上五點時出門,可以飽覽海岸山脈縱谷曙光乍現的絕美景色。

劉振祥所拍攝的池上風景。依序為〈池上雨水〉、〈池上立春〉、〈九曲橋〉。 圖/...

劉振祥作品〈池上立春〉。 圖/Chris Chen提供

從黃永松眼中洞見台灣七零年代常民風景

最後在展場一隅,則可以看到《漢聲》雜誌發行人黃永松的作品。他的攝影極具情境感,同時也對民間文化發揚及保存具有卓越的貢獻。擅以編輯角度讓影像説故事的黃永松,在這次展覽中選出了1971至1975年間,出現在他鏡頭底下的常民風景;從纏小腳的婦人〈請進〉、到〈棋中不語真君子〉的屏氣凝神,以及〈媽祖婆保佑〉畫面中抱著孩童的母親跪拜準備鑽轎腳時眼底的依託,皆忠實呈現了台灣七零年代獨有的社會氛圍。

透過這次的展覽不只能看見時代的軌跡,也能感受到一群朋友志趣相投的二十年好交情。展覽期間不妨造訪台灣東岸的縱谷小鎮,在池上穀倉藝術館裡,細細凝視攝影家們鏡頭下的人和景、過去和現在,也看見台灣一路走來的變化與美好。

「V-10視覺藝術群五友@池上攝影展」6月10日至9月3日在池上穀倉藝術館展出。...

黃永松作品。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左為黃永松〈請進 台南1973〉,右為〈棋中不語真君子 大溪1975〉。 圖/C...

右為黃永松作品〈媽祖婆保佑大甲1973〉。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柏樑

【V-10視覺藝術群:五友@池上】攝影展

日期:2023年6月10日(六)—9月3日(日)

時間:週三~週日10:30~17:30

地點:池上穀倉藝術館(台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電話:089-862-089

門票:全票50元 / 優惠票20元 /池上在地鄉親出示證件免費入場

講座內容 (地點:池上穀倉藝術館)

7/15(六)14:00 ~15:30 《V10好友話當年:莊靈vs.黃永松》

8/19(六)14:00 ~15:30 《攝影的啟蒙與對話-V-10視覺藝術群:林柏樑》

8/26(六)14:00 ~15:30《池上秋色:劉振祥》

2023展覽 池上穀倉藝術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