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威映象孫宗瀚:只流行一種電影,世界會太無聊

聯合新聞網 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93「在串流時代,賣有意思的電影」

內容爆炸的串流時代,充滿同質與覆述的選擇卻令人迷惘,會在院線挖寶的觀眾也變少了。然而有群愛電影的人,依然以挑剔品味為影迷篩選好片、豐富觀影選擇。美國有A24、Neon,開創藝術與商業平衡的新面貌,台灣也有不少獨立片商發展出特異的經營方向,形成更有機的觀影風景。

他們是眼光敏銳的buyer,是擅長說故事的行銷專家,也是將新作品與導演帶入陌生市場的伯樂。他們完整一部電影的生命,將多元的世界觀帶到我們眼前。

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拿下坎城影后的《世界上最爛的人》,去年在台灣上映,收穫超過六百萬票房的不俗成績——連發行此片的「好威映象」負責人孫宗瀚都意外,這部看似輕巧卻充滿自我揭露的挪威電影,穿越了藝術片與觀眾的距離,引起二三十世代的共鳴,也暗示當今觀影取向的變化與多元。

2020年創立的好威是三人編制的迷你團隊,專注於發行藝術外語片,孫宗瀚和行銷夥伴余政洋在電影發行領域十多年,心情總是隨電影票房或得獎消息起落,縱然折磨,看到喜歡的電影時仍然放不下分享,甘願作為電影和觀眾的牽線人。

孫宗瀚曾任職於前景娛樂、美昇國際等片商,現為好威映象負責人。電影與藝術所學形塑了...

《世界上最爛的人》探究年輕世代的虛無與認同,也是孫宗瀚經手尤沃金・提爾的第四部片...

關注導演與美學表現

孫宗瀚從國中就開始看藝術片、跑影展,在美國讀書時,從電影研究到投入錄像與裝置藝術創作,直到發現自己「不是有故事想說的人」,他消除當藝術家的念頭,回台後進入前景娛樂擔任老闆黃茂昌的助理,為日後在美昇國際擔任選片總監、乃至現今創立好威,奠定了扎實基礎。

「我的角色就像藝廊策展人,要銷售更要長久經營,要將導演視為作者,去看見他想探索的主題和風格。」 在美國的所學養成,讓孫宗瀚格外關注導演風格與技巧,透過女性主義、酷兒理論、後殖民主義等濾鏡看待電影的習慣,也體現在他的選片。「美學比故事吸引我,例如一顆有力的長鏡頭,或是像MV般快速翻動畫面的剪輯。我喜歡的故事偏單純,像是讓角色陷入虛無、去處理自身的存在,或是討論女性的情慾自主。」

孫宗瀚坦言自己深受北歐文化吸引,那種環境下孕育的電影乾淨冷冽、帶著追究生命本質的愁緒,是他想和觀眾分享的價值觀與美學;如他當年被《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中的Aura(靈光)震撼而買下此片,成為影迷每到夏天就會想起的經典。

「好威」一名來自孫宗瀚養了13年的黃金獵犬,書架上能窺見他對電影的投入,以及對女...

孫宗瀚的住家兼辦公室,隨處可見喜歡電影的海報。 圖/陳婉寧攝影

緊跟國際影壇的專業

能搶先觀賞電影、買下喜歡的作品,這工作聽來十分浪漫,但孫宗瀚語帶嚴謹地說「這是一項專業」。整年的工作從日舞影展揭開序幕,以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影展為重點,中間還穿插多倫多影展、釜山影展、金馬影展等等,他也從瑞士盧卡諾影展等小型影展挖掘有趣作品。

出國跑影展是場體力戰,兩週裡從早上八點到凌晨兩點,瘋狂看片中穿插各種社交應酬;在台灣也通常是半夜醒著,接收國外賣家與影壇的消息。「全世界不斷有大量的電影出現,要一直追電影首映、跟新聞和影評,觀察產業與市場動向;維繫在國際市場的人脈,關注開拍前的案子,以掌握買片先機。」

歐美電影之外,孫宗瀚與中國製片人單佐龍的熟識,讓他持續關注中國獨立製片的能量,也促成好威今年舉辦「坎城短片選」影展,聯映包含畢贛在內、三位中國青年導演的作品,讓中國電影在台灣能見度低的現今,仍有一處認識新創作的窺口。

做外片發行需要密集跟國外聯繫、關注國際影壇消息,孫宗瀚和夥伴余政洋半夜時多還在工...

取得平衡卻也保持嘗試

疫後戲院觀影人數下滑、影展和觀眾口味改變,加上有群影迷很主動關注國際影壇流行,未必全盤接收片商的選片,好威也在思索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我不像以前那麼追逐獎項,傾向故事容易入口、藝術性高的類型片,考量市場『想要』的同時也能帶領觀眾。」孫宗瀚以明年選片舉例:《Passages》集結知名演員,以不俗美學建構一齣包裹議題的愛情劇;拿下坎城金棕櫚的《Anatomy of a Fall》則以驚悚片探究婚姻與人性——這是一份好威風格鮮明、卻雅俗共賞的片單。

在夥伴眼中太過執著於電影的孫宗瀚,直言近十年的創意時尚、流行文化有點無聊,各種內容爆炸式地生產,藝術性純粹、果敢做自己的作品卻變少了。但他消極的語氣裡,有著不放棄被電影觸動的期待,他仍然分享那些自身欣賞、但預期迴響有限的電影,也持續挖掘新作者,讓戲院裡的世界更多元、更有機一點。

孫宗瀚依然嘗試分享並不輕鬆討喜的作品,近期上映的《幸福的所在》,是克羅埃西亞導演...

圖/陳婉寧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電影 獨立片商 Issue93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