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率季主辦人黃偉倫:越來越多人發展創作身份,定義喜愛的事物

聯合新聞網 口述/黃偉倫、採訪、整理/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94「在市集交換創作風景」

台灣現今的市集發展,可用春秋戰國時代來形容,不論流行或另類,定期或游擊,各種獨立出版、類型創作、生活主張的市集風景,在全台遍地開花。本期《500輯》像是搭起鑑賞市集的入口,在一片市集海中,擁有獨到的眼光會讓你更靠近創作者的寶藏。問市集的魅力何在?它是個人發表作品的起點,是群體橫向交流意見的場所,那些在市集裡告別的錢錢,不只換來好商品、酷東西,也成為支持創作者集體刻畫台灣當代生活風景的力量。

草率季起頭說來真的率性,主辦人黃偉倫本只是想打造一個輕鬆交流藝術創作的場合,沒想太多的開放性成了草率季迸發驚喜的火種,既回應也鼓勵了這個創作慾旺盛的時代;2016年舉辦至今從五十攤增加到超過四百攤,疫情前國外攤商高達四成,以台北為主要據點,成為台灣具代表性的藝術書市集(Art Book Fair)。

草率季自2016年舉辦以來,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書市集。 圖/草率季提供

Q:請簡述何謂Art Book Fair?草率季即將舉辦第七屆,你有哪些新觀察?

Art Book是一種不侷限於「書」的創作形式,更像是有印刷、裝訂等元素的作品,常見的例如小誌(Zine)、獨立出版刊物、藝術家畫冊、攝影集等等。這種藝術書市集發源自歐美的藝術書出版社或書店,目的之一是面向經銷商、建立合作關係,但草率季主要參與者是創作者和一般大眾。

全世界Art Book Fair都出現越來越多「非書」的創作小物,如托特包、T恤、打火機等,草率季雖然以報名機制鼓勵書刊創作,但不想阻擋創作形式發展,因為不論賣什麼,創作者都必須要有代表自己的企劃在背後支撐。越來越多人發展第二(創作)身份,經營另一個有自主權的私密領域,獲得不同面向的認同感。過去被認為是次文化的,有了更大眾廣泛的樣貌,像刺青也能柔和可愛,大家更有自覺地探索可以定義自己的事物。

黃偉倫觀察到發展創作身分的人越來越多,觀眾與創作者更有意識地尋找可定義自己的事物...

藝術書市集可見各種有印刷、裝訂元素,卻非典型書籍的作品,例如小誌(Zine)、獨...

Q:草率季強大號召力從何而來?主辦方的角色或目標是什麼?

挑選攤商時都是以作品對決的盲選,名氣高者或作品精美的未必會入選,沒沒無聞但風格獨特的更吸引我們。場域營造上希望「大家在其中盡情表現也不會覺得奇怪」,像是用海綿搭建裝置,創造破格的桌椅,把空間和動線打得更混亂,走在其中會迷路、不期而遇就聊天⋯⋯讓氛圍更輕鬆自在,大家相互去影響、打開自己。

我們設定好每年主題並提供桌椅,軟內容都讓大家自由疊加;講座和工作坊也是開出區域和時段後讓大家填入,共創的生命力會讓「台灣」的樣子更獨特且明確。我們最重要的任務變成規劃After-party(笑),讓國內外創作者在市集首日結束後交流。

草率季希望營造「大家在其中盡情表現也不會覺得奇怪」的場域,從攤位、講座空間到休憩...

圖/草率季提供

Q:在線上內容爆炸的時代,藝術書市集魅力為何?

藝術書市集能刺激靈感、與創作者交流,有介於買書和收藏作品的經驗,還會成為推進創作的動力。美國《Interview》雜誌曾提出:當創作者在現場販售限量刊物時,會和購買者形成非常緊密的團體——全世界幾億人中就這250人收藏你的作品,內容私密地留存在紙本裡,你知道「確實擁有」的就是這些人,沒有那種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內容,可能被截圖留存在誰的手機裡,被幾十萬人無聲觀看過的壓力。

Q:你怎麼看亞洲各國藝術書市集的特色?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

活動樣貌會跟創辦者作風和產業生態有關,東京和首爾整潔有序,出版單位與內容類型很豐富;北京發源於獨立藝術家聚落,After-party的場地和氛圍非常「地下」;歐洲有些有趣的Art Book Fair則是寄生在書店周邊,或以學校藝廊為基地;從創作者的分享交流開始,發展成越來越完整、面向大眾的展會市集。

草率季在亞洲比較「脫軌」,像是充滿實驗性和開放性的創意節慶,氛圍上更接近東南亞很草根生猛的狀態,但放鬆反而讓活動更有發展性。大家來自四面八方,養成很迥異,認同很游移,創作內容很分裂,反而成為特色。

黃偉倫期待草率季是充滿實驗性和開放性的創意節慶,不限形式地鼓勵共創與交流。 圖/...

草率季

發起人|黃偉倫(草字頭)

活動時地|今年11/3~11/5 ,於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舉辦頻率|每年11月舉辦

Instagram |@taipeiartbookfair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issue94 市集 草率季 獨立出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