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漫畫家韋蘺若明:漫畫乘載思想,說出「我想說的」

聯合新聞網 韋蘺若明

本文選自《500輯》Issue99「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

這十年間台灣漫畫正以沒有既定形狀的無拘狀態,在提高能見度與國際化的同時,與讀者維繫著難以取代的親密感與共鳴。適逢去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開幕,「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緊接著在一月底到來,台灣漫畫的能量與討論度持續燃燒。本期《500輯》邀請十位讀者/創作者分享近期最愛的三部作品,蒐集每一個被漫畫擊中或拯救的瞬間,用30部私推書單向讀者分享台漫世界的多元姿態。

韋蘺若明|愛看政論的漫畫家。首部作品《鬼要去哪裡?》售出三國版權及台灣影視版權。...

我是一個日漫偏食者,童年的我以為全世界的漫畫都應該是「MANGA」。11 歲那年因為愛看戰隊影集,拿起書店架上的《LOVE 少年隊》,作者是艾雷迪,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本台漫。但當時我還沒有台灣漫畫的概念,殊不知十幾年後的自己,也會踏上同樣的台漫之路。

升上國中,我在租書店被咎井淳的《鏡子的另一邊》吸引,唯美的封面和社會寫實又帶點絕望的故事風格,對當時的我產生巨大衝擊,原來漫畫也可以這樣敘事!知道她是台灣人後,才意識到台灣也有一群人在創作漫畫。我開始有意識的閱讀台漫,如賴安的《戀影天使》,李崇萍的《搖滾狂潮》等等。而咎井淳成為我學生時期在繪畫上重要的榜樣。

相較於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大國,台灣乘載著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民主,正積極在世界中尋找自我認同與定位。我認為這樣的社會氛圍也影響著台灣漫畫家,有開闊的心去探索挖掘,也有更多空間發展出自己的獨特,使得台灣漫畫呈現不拘一格的多元面貌。當我也成為創作台灣漫畫的一份子,對於「自我」的感受以及對台灣漫畫的使命感日益增強,也更熱衷於說「自己的故事」。如何透過漫畫傳達自己對社會、文化、甚至政治的看法,融合成為台灣漫畫的風貌之一,讓漫畫乘載思想,說出「我想說的」故事,是驅使我創作下去的動力。

韋蘺若明的私推台漫

圖/原動力文化、蓋亞文化、時報出版提供

01 《怪物社會》/爛貨習作著,原動力文化

故事的開始,主角體悟到自己的邊緣人生和別人的差別「只是一層外皮」,有了不想當人類的想法,揭開「怪物社會」的主旨。作者精闢融入人際觀察,以怪物暗示人類的種種特性,引起我頻頻認同,敘事邏輯也流露著一股吸引人的怪奇。當主角認識到與眾不同的自己才是怪物,將我從虛構拉回現實認同,內心跟著主角一起喊著「真的好孤單啊!」心中有任何邊緣角落的人,都非常推薦這部作品!

02 《青空下的追風少年》/簡嘉誠著,蓋亞文化

這是一部鐵道漫畫,在不刻意灑狗血的情況下,我被賺了兩次熱淚。故事發生於二戰後的台灣,濃烈卻自然的時代感將我帶入其中,使我立刻就對這些戰後青年們產生濃厚興趣。而作為鐵路主題的核心C57女王,承載著人們的夢想,情感連結上毫不遜色於人物主角。鐵道不僅串起這片土地發生的種種故事,還巧妙將人們的感情引導回對鐵道未來的關切,讓人對故事中的歷史元素萌生興趣與好奇心。

03 《怕魚的男人》/李隆杰著,時報出版

以無對白形式呈現,深厚的敘事技巧清晰呈現故事的轉折。故事世界充滿奇異的氛圍,從幽默的情節逐漸轉向後段的黑暗,結尾的悲劇中又帶著詭異的滑稽。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作者在卷末提到的「小題大作」,將恐懼的事物「魚」作如此任性的延伸,而這份「任性」是本作最可愛的地方。雖然作者強調本作沒有特別的寓意,但在細緻的敘事和獨特的表現手法中,相信讀者能發現許多引人玩味的層次。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issue99 台灣漫畫 漫畫家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