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MoCA Studio登場!一探城市底層生活真實樣貌

聯合新聞網 文字編輯|陳宜慧

台北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高房價、高就業率、高知識水平?你所描繪的台北跟現實之間是否具有落差?4月27日至6月16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登場的「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邀集13組貧窮經驗者、NGO團體與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透過8組作品獨有的藝術形式,不只深入探討城市底層的生活現實,更藉由在城市中被邊緣化的群體生命情境,打開可對話的社會機制。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於4月27日推出「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以城市敘事!以展覽揭示台北的多元面貌

台北這座城市一如白先勇筆下「風是熱的,公園裏的石階也是熱的,那些肥沃的熱帶樹木,鬱郁蒸蒸,都是發着暖煙。池子裏的荷花,一股濃香,甜得發了膩。」也像是舒國治所寫的「傳統的老住宅區仍舊維持大致的情境,雖然有些許截切。泰安街、銅山街、臨沂街、永康街、青田街、潮州街等是何其佳美的住宅巷弄,倘金山街沒有拓寬成金山南路、並向北打通,會更看得出附近聚落的完整感。」

然而台北的輪廓僅僅只是詩意的存在嗎?

窮學盟自2017年發起「貧窮人的台北」迄今已邁入第八年,今年首度於當代館展出,策展人朱剛勇表示:「窮學盟與聯盟成員包含貧窮經驗者、19個非政府組織(NGO)、藝術家和社會學學者,他們每年透過展覽、劇場和公民論壇等多種形式,促進社會大眾與經驗者的交流與對話,打破貧窮的汙名,共同勾勒出一個更包容的台北。這次展覽嘗試重新解構人們來到城市的敘事,透過三個子題陳述人移動至城市的歷程、在城市的遭遇,以及主體之心聲,還原那些常被媒體和輿論貼上『不努力』、『沒希望』標籤人們的立體多元樣貌。」

此次參展的13組藝術家及團體為—人生百味X劉于瑄X劉怡萱X李翊綺X李昀庭、樂窩與都會區的族人們 X唐佐欣、陳若軒、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社區實踐協會X黃妙貞X張璞與張羽儀。

參與展出的貧窮經驗者其身交織著性別、族群、疾病經驗等多重身份,參展藝術家則具備異鄉人、社會工作者等多重認同,「遷移」與「期許」為雙方所共鳴的情感,也是在城市生活皆需面對的課題。

示意圖《什麼風把你吹來的》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 圖/台北當...

三大展區、13組藝術家一次看!

展區1 「無名的城市,移動勞工們的心聲」

蜿蜒在展間廊道上長約900公分的長櫃組成的作品《什麼風把你吹來的》,是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團隊共同製作,每格抽屜依年代時序擺放的文字,是各時代來到台北的貧窮經驗者自述分享,讓觀眾從另一種視野拼湊出這座城市的樣貌。由唐佐欣與樂窩協會與都會區的族人們在美術館中搭建的工寮裝置作品《家有兩個名字》,放置錄像、物件、共創勞作等展品,陳述都市原住民的生命經驗。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由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團隊共創而成。 圖...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作品一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唐佐欣與樂窩協會與都會區的族人們《家有兩個名字》。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家有兩個名字》作品一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家有兩個名字》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區2「聲名狼藉者的生活,聆聽背負汙名生活在邊緣的群體」

在當代館戶外廣場中,置放一座被擴增欄杆數量的長椅,明顯異於一般公眾友善休憩的街道傢俱,是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創作,刻意以強烈違和感的裝置手法,將這樣的景觀議題化,提醒公共空間中對於無家者排除的現況。

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過了這裡,就是河堤。》是陳若軒及她的團隊以影音與文字創作,記錄安康平宅被拆除為興隆社會住宅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個體的拆遷歷程,描繪埋藏在社會住宅政策下,被遺忘的生命處境。循著展間精油香味的牽引,一座座陶製人偶的擴香器,是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帶領著脆弱家庭的母親們的共同創作作品《郁郁青青》,透過捏製創作的過程,暫時忘卻媽媽的生活角色,自由地傾訴自我的情感。

陳若軒作品《過了這裡,就是河堤。》。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陳若軒作品《過了這裡,就是河堤。》。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郁郁青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郁郁青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區3「另一座島,創作發聲想像另一個烏托邦」

《身體的度假小島》是夢想城鄉陪伴許多貧窮經驗者一起將身體輪廓製成一座度假島嶼,用創作許願、用眼睛在彼此的島嶼上旅遊,此展區同步展出創作課歷年學員作品《一起走修復之路》。《發聲事紀》記錄了窮學盟自2017年起,創造貧窮經驗者現身、與他人相會場域的歷程,包含策展、交流以及修法行動,展場中放置的留言紙條期待與觀眾開啟一場互動對話。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一起走修復之路》。 圖/台北當代藝術...

一如臺灣原住民族作家孫大川所說的,「如果我們願意回顧歷史,很快會發現:台北今天的光彩奪目,其實是百多年來,南往北來的逐夢人、一無所有的人、底層勞工、移民、原住民和貧窮人,付出心血、貢獻勞力打造出來的結果⋯⋯從某種角度說,今天繁華的台北,不單是成功的人、有錢人的台北,也應當是挫折的人、貧窮人的台北。」

因此當我們走進此展,我們將一步步從不同面向的爬梳重新發現屬於台北的另一種樣貌。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一起走修復之路》。 圖/台北當代藝術...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展期:2024年4月27日—6月16日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展覽網頁:https://mocatpe.tw/art04WfByA

2024展覽 台北當代藝術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