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的手去寫書了 千秋陶坊主人林永勝:寫作是我的夢想
對林永勝而言,創作有兩種,一是陶藝,一是寫作。前半生,他的千秋陶坊是米其林餐廳最愛,如今50歲,他恣意澆灌心中深埋的寫作種子,要為自己而活。
「我一直以為做陶是這輩子最喜歡的事,但遇到寫作,我發現我停不下來。」林永勝說:「陶,安定了我的生活,行有餘力,我要去做我喜歡的寫作。」
玩陶土的年輕人
「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繼《七號錐倒了:一個百年窯火守護者的孤獨修行與溫情》後,推出第二本新書《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於是,人們問了那個庸俗的問題:你是被陶藝耽誤的作家嗎?
「人最不能辜負自己,而寫作是我埋了很久的夢想。」林永勝說:「在寫作的時候,我整個人被文字充滿。」
林永勝在自介中說自己是成長於南投山城、內心拒絕長大的男孩。的確,他從高中畢業後就一直玩土,憑著一股「想振興南投陶」的傻勁投身陶藝工作,正是自稱的「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陶,構成了林永勝的第一人生。那時他高中畢業等當兵,一邊在餐廳唱歌,一邊去陶瓷工廠打工,做了三個月,才聽說自己成為廠裡的異類,因為先前好幾個年輕人都做不到幾天就跑了。林永勝想,難怪報到時老闆說「做幾天就給幾天薪水」。
退伍後,林永勝又回去做陶,聽拉胚師傅說南投陶的故事,他想:「我在南投成長20多年,卻對地方的東西一無所知。」現在他可以從1796年嘉慶年說起,可以分析南投陶和鶯歌陶,但當年,他什麼都不知道。
「我想,如果沒有人傳承下去就太可惜了,但放眼望去沒有其他人啊。南投陶的故事至少感動我了,我希望透過我再感動其他人。」林永勝1997年創「千秋陶坊」,現在很多知名餐廳指定使用他的陶器。但在那之前,他為自己的熱血付出代價。
受雇時,為了精進技術,一整年之間,幾乎全年無休,下午四點半到晚上10點半,一個人在工廠埋頭拉胚,他形容:「我喜歡做陶,看到一個漂亮杯子就想做做看,做不起來就想為什麼,一到要練到會。」他每天都在廠裡,沒時間約會,女友只好坐在旁邊陪著。
一年,林永勝從「小白」到可以做兩米高的水缸,可他發現自己月薪兩萬多,老闆只是在他做的作品上加簽個名就賣五、六萬,不想再做接受指令的機器,他自己出來做。現在回想,林永勝笑說:「成立工作室是災難的開始。」幾乎零收入。
摸索,研究,林永勝學了七年茶道,搞清楚各種茶最適合的器皿,慢慢從賣不出去,到開放心態,認清「無關買賣,做我自己想做的」,到後來大陸有代理商拎著現金來收購,一訂要一百套茶具。
分析成功原因,林永勝笑說:「我妥協度高,因為我在技術上什麼都可以做到,所以我什麼都可以做。隨便你來點。」例如屏東名餐廳Akame指定他做盤子,不管是要山、雲霧、青苔等各種抽象的感覺,林永勝就能做出來。
千秋陶坊27年了,至今每一個陶器都出自林永勝之手。他說:「我的體悟就是,你不可能討好全世界,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一值做下去。包括寫這本書也是如此。」
追求作家夢的大叔
誰能想到,拉胚做陶的手,還能打字寫稿?林永勝晚上十點多下班後開始寫,寫到凌晨兩、三點,甚至天亮。
媽媽叫他不要浪費時間,妹妹說訂單很急別不務正業,以前約會陪他拉胚的老婆覺得他半夜打字很吵;出了書把照片貼在家族通訊群組,沒有人理他,繼續討論晚上要吃什麼。可是林永勝說:「寫書是我的夢想,我知道我為什麼要做。」
這是從小就有的夢想。林永勝小時是運動細胞比較發達,學科成績不好,沒想到國中一次國文課,他的作文被老師讚賞、朗讀,第一次在課堂上被老師肯定,因此每次作文就更認真寫,為了作文就看很多書。
老師送他一本子敏的《小太陽》。林永勝發現:「原來文章可以這樣寫,不需要文以載道,可以很生活,我想成為像子敏這樣的作者。」
第一本書出版時,圓了林永勝的作家夢,但談的是陶,還是合理、可以想像的,第二本書突然轉了個彎,寫起散文、遊記,以2023年在日本九州旅行時的感動為主軸,真的像他小時候期望的像子敏那樣,寫很生活化的經驗與體悟。
做陶與寫作 互為成就
做陶和寫作,林永勝認為兩者的共通性是扎根很重要,做陶是一年地扎實蹲在那裡拉胚,照著書上的照片練;而寫作,他是一寫就停不下來,號稱「可以一天不吃飯,不能一天不寫東西」,做陶時交給肌肉反應動作,腦子空出來構思寫作,不然就一直聽有聲書。
「海明威說的對,當你從寫作中獲得樂趣和成就,這樣的習慣會持續到生命的終止。」對林永勝而言,寫完一本書的成就感大於燒出一批陶,陶,是必須的工作,是對家人的交代與經濟的維持,寫作才是創作。
林永勝說:「我今年50歲,之前的我為家庭在做,人生那麼長,現在我要為自己做。我的寫作不是要成為多好的作家,而是希望這書能感動到人。」第一本寫陶,第二本散文,現在已寫了七萬多字的小說,而他有個理想,最終想寫南投陶的長篇小說。
跟他做陶的初心一樣,都是想讓大家認識南投陶,林永勝的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最終都還是那個玩陶土的男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