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個展「環繞自畫像的鄉愁」以壯遊追尋自我
壯遊是迷惘的解答,抑或追本溯源的必經之路?藉由身歷其境的探訪,是否就能找到自己的創作模樣?全新登場的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在台首個展「環繞自畫像的鄉愁」,於6月28日至8月2日在安卓藝術展出。此展將呈現藝術家最具代表的20餘幅油畫,並展現其經歷傳統繪畫訓練與遊歷羅馬後,對藝術、輪迴、自身等主題的深入思考。
有點陌生,但值得深入認識的當代藝術家
1971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的柏格丹‧弗拉杜塔,本科系畢業後,曾前往義大利深造,在壯遊羅馬的兩年間,他深刻體悟到文藝復興藝術與宗教對當代藝術的影響,開始投身挖掘「死亡、消逝」的過往,並以神秘、莊重、逝去的筆觸,將其重現。
有趣的是,因弗拉杜塔在大學接受傳統油畫訓練時的90年代初期,正是羅馬尼亞從共產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經濟的轉型階段。彼時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各個領域的巨變都讓藝術家陷入了「究竟畫什麼才真實」的思考。因此,為了找到答案,弗拉杜塔開啟了一段屬於自己的「壯遊」,他前往義大利去尋找宗教與文藝復興繪畫的根源,並在羅馬遊歷、繪畫的兩年中,深深意識到了自己的創作與基督教的深刻聯結,包括對歷史的敬畏和對生命輪迴的思考,並決定在創作中用提香(Titian)所提倡的黑、赭、黃三色去呈現一個神秘、莊重、逝去而又復生的過往。
展覽亮點作品搶先看
弗拉杜塔對過往的追溯與重現在「博物館房間與舉著二十面體的自畫像」這幅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藝術家借用了安德烈‧馬勒侯「想像的博物館」的概念,在畫布上展現了他腦中的博物館裡保存的珍貴的文化符號和聖物,包括源於古老文明的伊特拉斯坎之手,起始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被二十邊形環繞的「完美的人」的形象,古典主義的人體雕塑以及遠方的羅馬建築等。藝術家用壞畫(bad painting)筆觸構建美術館墻壁,讓場景中如超現實般組構而成。
而在「梵谷的房間與自畫像」中,藝術家透過細膩的筆觸投注了對偶像的緬懷和對死亡的敬畏;這名已經逝去的荷蘭大師靜靜地躺在棺材中,地上的煙斗與靴子回應著他生前創作的重要時刻,而掛滿了墻壁的自畫像則回望著觀眾,無聲地訴說著他生前經歷的貧窮、困苦、掙扎與堅守。然而,無論是少年時的母親,橫渡冥河的梵谷,還是承載亡靈的聖髑之手;在弗拉杜塔筆下的創作,最終都呈現出一個個回首過往,且追尋精神原鄉的凝視的瞬間。
「環繞自畫像的鄉愁」柏格丹・弗拉杜塔個展
日期:2024年6月28-8月2日
時間:週二至週六13:00–18:00
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