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歷史力》尊彩藝術中心展出!周代焌以身體感受土地:這不是偷來的故事
藝術家周代焌繼《地貌.輿圖.穿越劇》後,時隔四年,於11月15日至12月15日在尊彩藝術中心展出個展《借歷史力》。向來擅於處理繪畫跟影像的周代焌,此次延續以繪畫仿擬繪圖軟體常用的去背技術與數位圖層,透過四年來深入東台灣部落所獲取的身體經驗,不只將「還我土地」等議題轉換成圖像上的視野,並透過全新嘗試的流線性「數位筆刷」,在觀者與歷史之間拉扯出一種距離感,亦邀請大眾在觀展的同時,也能跳脫藝術家的路徑去想像,並產生出個人的詮釋。
周代焌將身體感轉換成圖像上的一種視野
1986年出生於台灣新竹的藝術家周代焌,曾獲2022年臺東美術館南島國際美術獎首獎,並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藝術博覽會等重要展覽。他擅於透過創作展現對當代社會與歷史議題的持續關注,其作品類型從平面繪畫到繪畫裝置,不只逐步建構出屬於這個世代的獨特視覺語彙,同時也透過對台灣地貌變遷的深入研究,延伸出具有時間縱深的歷史敘事。
周代焌表示,「我一直以來都在處理繪畫跟影像,因為十幾年前影像進步太快,我有種對影像的焦慮感,因此會以16 位元像素去創作繪畫,因為我想要慢下來,甚至有點懷舊,那其實是為了要體現我沒有辦法跟上時代的速度感。但如今肉眼已分不清楚4K、8K的跳躍式差距,而當前的影像焦慮又與過去有所不同。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用現在的立場去描述繪畫與影像的關係,而不是要讓大家一直進入到我所營造的歷史空間之中。」
特別是,相較過往從新聞素材中去擷取與環境有關的議題,以及純粹挪用圖像拼接影像的經驗,在2020年個展結束後,周代焌最大的改變即是做了更多的田調,並開始與台灣東部原住民族人有了更多的互動。「實際踏上這塊土地上後,我覺得召喚出不一樣的心境。因此這個系列,就是我如何去處理自己進入到部落的感受,同時又要與過往的研究產生連結。」
因此,除了如何觀看歷史之外,藝術家還想再去討論,這個身體感還能帶給他什麼樣的養分?「有別戶外寫生定格式的風景描繪,我是將參與的過程體現並轉換成圖像上的一種視野。」特別是,周代焌在部落裡進行了各種工作坊與創作,並將作品在展出結束後,送還給部落;因為他認為,「這不是我偷來的故事,我只是一個窗口,我希望能透過個人的方式與理解,將其轉換成視覺,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故事。」同時,他也藉由流線性的「數位筆刷」,讓觀者去跟這些事件產生出一個距離感。「我希望大家不要照著藝術家的路徑去想像,而是拉出一個空間感,讓觀者自己保有一種想象、詮釋的空間。」
從尋根到連結土地!周代焌新作探索部落故事與歷史敘事
回溯六年前,周代焌依循家族祖先渡海來台的事蹟,探查漢蕃土牛紅線、西部殖民史與臺灣樟腦產業史相關的研究,試圖梳理史觀上人與土地的關係,並於2020年《地貌.輿圖.穿越劇》(Terrain, Maps, Time Travel)展出階段性創作。
後因2021年疫情肆虐全球,在往返台灣東部駐村的這四年,讓他有更多時間與土地相處,同時在走進部落後,藉由族人們口耳相傳的方式,聆聽了許多家族故事與部落傳說。自此他開始思索如何從「尋根」的角度面對史觀,以及人要如何在不同時間與空間與這塊土地產生連結。
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透過繪畫、裝置與影像,結合阿美族港口部落,講述關於土地發展的歷程與「還我土地」的抗爭事件,以及太魯閣族銅門部落所分享關於狩獵文化與探索祖靈(Gaya)的經驗。將其對數位圖層、修圖技術的創作手法結合當代史觀。同時也在此系列作品中嘗試加入以流線性的「數位筆刷」貫穿不同空間畫面,將這些線條以透明、半透、不透與去背化的數位手法表現,隱喻為土地的歷代更迭、塗抹與重劃地標的歷程,藉此呈現多重敘事下又彼此相連的狀態。
亮點展出作品一次看
步行至二樓展場,可見藝術家以牆上字樣「Terrain.Maps.Time Travel.What’s Next?」破題,呈現此次展出的系列延續2020年個展《地貌.輿圖.穿越劇》概念,並從台灣西部延伸到東部的意味。
踏入展場後,藝術家即以「當代的我們為什麼還要回看歷史?」做為提問,邀請大眾思考,過往多半從網路媒體、雜誌、書籍等視角所進入的歷史,與真正走進土地之中,由地方耆老所捎來的口述歷史,是否有所差異。而展覽最後則以「你覺得山裡的氣味應該是什麼樣子?」並藉由展場內緩緩燃起的錐香氣息,邀請觀者在看完整個展覽後,重新去感受自己解讀的歷史是什麼。
▍作品〈帝景切片〉
首先在第一面主牆,藝術家透過金屬板處理了一個極其曖昧的空間,周代焌表示,「過去的我,會將描寫山形當做一種風景在看待,但入山後,身體感的經驗讓我好像身在叢林之中,而創作裡也出現了與自然共處的狀態。」
而這件作品中的這條線,來自藝術家前往花蓮港口部落(Makotaay)石梯坪訪問時,所瞭解到在地關於「還我土地的抗爭」事件。周代焌解釋到,過去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有所謂的地籍遺失的情況,原本屬於原住民所運用的土地,因人為疏失讓土地收歸國有。對於在地人來說,他們不明白,整個家族好幾代都在使用的土地為什麼沒辦法擁有。但因原住民並非土地擁有者,而是使用者,因此當政府收回去,他們有感於無法與祖靈交代,因而產生了抗爭。」
因此,透過作品〈帝景切片〉,他以特意安排的線形,不只體現出山的風景與稜線之外,也像是一個空拍的海岸線,而「硓𥑮石」的出現,也暗示著石梯坪所標示在海岸線附近的位置,亦將這段敘事凝鍊成創作。
▍作品〈海風‧眼淚‧靈的滲透〉
以窗簾、霓紅燈、鋁板做所組成的裝置〈海風‧眼淚‧靈的滲透〉,從映入眼簾巨大壓迫的簾子,象徵了先民渡海來台所面對的未知狀態;波浪造型的鋁板烤漆,象徵著未知的黑水溝;水滴型狀的霓虹燈,回應的是先民來台的辛酸血淚,也暗示這座島嶼的多濕氣候。
而鋁板上的符號,則是「八仙綵」上會出現的圖騰;這是跟著閩南人渡海來台的重要信仰,藝術家將其挪用指涉為大規模渡海來臺的情境。「因為臺灣歷經了好幾波的一個移民狀態,這也像是在談論古時候,這些外來者移到這塊島嶼上,跟原住民產生了無論是戰爭,或是因為資源產生了所謂的協作等,都是藉此要帶出一種立場身分的轉換。
▍作品〈潮溼難耐的季節〉
在此次展覽中,也能看到周代焌在東部學習狩獵文化與祖靈祭拜等經驗,以及他將其轉化為象徵性的符號與色彩。其中這件裝置,則是體現了藝術家與獵人上山經驗的轉化,用皮革搭建了一個象徵工寮般的棲身之所。作品中使用的水晶球,也是對於在山中感官放大後才能發覺獵物線索的回應。
▍作品〈記憶與時間的重組〉
此次藝術家除了運用仿擬繪圖軟體常用的去背技術與數位圖層,與流線性的「數位筆刷」,亦加入陶製物件與攝影裝置將觀眾拉回現實空間。此作以繪畫的形式體現多重且感性的臨場狀態,看似抽象的底圖上有些許能辨識的圖像,搭配模擬描圖紙的圖層勾勒補述歷史事件的多元觀點。
關於這座島嶼,土地永遠是一個未盡的故事;然而透過繪畫創作與影像所打開、被注視的一角,將持續激起每個觀者看待世界的想像力。
借歷史力-周代焌個展展期|2024年11月15日—12月15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11 AM–6 PM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 二樓展覽館(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66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