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偶戲館20有成 館長蔡易衛期許創造更多可能 開創多贏局面

聯合新聞網 袁世珮
台北偶戲館20周年特展邀請同樣20歲的飛人集社劇團製作裝置藝術。圖/王聰賢攝影

武松和魯智深跳躍翻飛了起來,經操偶師的手,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精巧的傳統技藝在兩個小戲偶身上傳了下來。

台北偶戲館20週年了,以優化、活用、有趣充分運用偶館空間與館藏,到偶戲表演與跨界合作,「偶」不再只是給囝仔看的老東西,而是藝術的一種形式,20+的偶戲館還有更多源源不絕的創意。

館長蔡易衛說:「顧好偶戲館的基本盤,做好教育推廣的任務,因為這些文化是我們的根基,一定要保留下來,所以我們要讓節目能吸引更多人。」

走過20年的偶戲館

台北偶戲館2004開館迄今邁入轉大人20歲。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週間的偶戲館人聲鼎沸,老師帶著小朋友來參觀,孩子們擠到人偶前細看、到巨型的偶首下擺姿勢,開展在眼前的是「20+現在進行未來:台北偶戲館20週年特展」。

這是偶戲館慶祝從初生到如今的蛻變,從最初捐贈者林經甫博士的熱情,再到各時期同仁的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期待共同孕育成長,現場有文物、有戲偶、有共同創作的龍形裝置作品,有因偶啟發的時裝與伍佰的搖滾歌劇造型等等。

20年瞬忽而過,開館之初由九歌兒童劇團經營,2008年後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期間歷經三任館長,各以不同專業背景為館務注入特色。2021年11月,蔡易衛正式上任,續寫新篇章。

引進新的活力

台北偶戲館2023首創Taipei Puppet Slam偶戲衝擊波。圖/台北偶...

蔡易衛出身從事酬神戲的布袋戲家庭,本身能操偶,學習文化資產維護管理,經歷現代偶戲、當代藝術的經驗,就任前獲選傅爾布萊特獎學金,2022去紐約三個月進行偶戲交流。他就任後,偶戲館海納百川了。

蔡易衛指出,偶戲館有兩個主要路徑,首先是博物館本身的典藏要活用、有趣,整理戲偶、開箱庫房,讓4700件偶不只是藏品,除了教育功能還得有新的展覽詮釋方法。超過10年的「育藝深遠—偶戲初體驗」計畫持續推廣,以偶戲館為根基,提供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

第二是作為實驗交流平台,給創作者舞台,邀請各藝術類別進來,迸發不同火花。新氣象就是藝術家駐館計畫。

蔡易衛說:「偶戲館可以作為一個孵育平台。」偶戲館要有自製節目,駐館藝術家提供可能性,本身也獲得舞台。三年來已超過十組駐館藝術家,第一屆創作者黃思瑋隔年受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邀請參與兒藝節;今年有舞者、國外藝術家參與,陸續將作品帶到印尼、越南、墨西哥演出。

另一新氣象是「Taipei Puppet Slam 偶戲衝擊波」。創意來自美國,以偶戲同樂會概念讓創作者有實驗發表機會,偶館將其定位為偶戲版本的「Stand-up comedy」概念,海納各類創意,偶戲館2023年就辦了兩場,共有15組演出,還吸引到受「湄公河文化中心」邀請的泰國藝術家參與,售票演出含飲料350元的票價,很能吸引年輕觀眾。

創造雙贏 走向國際

搭配20週年特別邀請德國藝術家Karla Kracht進行期間限定駐館創作。圖/...

偶戲館也拓展國際路徑,與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藝術進駐」國際徵件,共同合作一個偶戲主題的名額。2024年入選藝術家是來自越南的TôLô Puppet Theatre,與蔡易衛交流布袋戲的操作,運用在演出創作中。搭配20週年特別邀請德國藝術家Karla Kracht進行期間限定駐館創作;來年預計有美國藝術家來偶館參與駐館創作,並持續與國際保持友好交流。

因為這些大膽的嘗試,偶戲不再拘限於小小的四方舞台,已經有超乎想像的跨界。如去年做懸絲傀儡,因為其祭儀的特性,在宜蘭當地都算是瀕危文化,偶戲館就結合頌缽,取其「療癒人心」的共同性,也開展了一波客群。

或者發想自梨園戲演員參照傀儡動作的肢體演出,以台南高雄泉州系統戲碼「童子戲球」演出作為延伸,搭配街舞、現代舞、馬戲作展覽閉幕舞鬥BATTLE,Puppet Slam加入現代詩、馬戲、嘻哈,都可以「尬」起來;與其他藝術團體的跨域合作也在進行中。

「表演者需要舞台,由偶館提供創造雙贏。我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火花,讓大家認識「偶」這個媒介,表達想說的故事。」蔡易衛說:「大家可以來玩,來看「偶」的多樣性。」

20+的偶戲館生機勃勃

布袋戲體驗式導覽一直都是偶戲館招牌活動,吸引大小朋友參與。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20週年特展不只有老派經典,更充滿創意實驗的新奇體驗,持續創造全新觀點的多元偶戲...

努力有成,入館人次逐年增加。藉由公眾活動了解到2022年多數觀眾是第一次進館,去年今年回頭客的比例增加了,按蔡易衛的說法:「我們就從新觀眾培養,透過這些奇奇怪怪的、有的沒的的節目內容。資訊與娛樂等內容大爆炸的現在,更需要讓觀眾Have fun,讓他們認識到偶戲的多樣性」

未來還有好多點子要實現,「物件劇場」是其一,以日常大量生產「現成物」等物件來演繹一齣戲,又因為偶戲館這幾年吸引國際目光,將有更多國際藝術交流,2025年三月有「台法交流展」,即將在巴黎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舉行。

對於20+的偶戲館,蔡易衛期望能堅持住既有的核心與存在的目的,運用文化資產創造新的生命轉換,並持續性表演偶戲,孵化更多的參與者進來、再擴散出去,讓大家認知偶戲是重要的文化環節。蔡易衛說:「觀眾進來這裡,除了娛樂性以外,也能認識文化的根源、認識你自己是誰。」

台北偶戲館幕前幕後工作人員與志工實習生。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