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美館《移動觀察者》展出中:四組新銳藝術家創作,提供再發現嘉義的線索
嘉義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嘉美館)自2020年開館以來,致力於成為地方居民的「客廳」,一貼近日常的藝術場域。2024年適逢嘉義建城320週年,嘉美館延續前兩年主題展,帶入城市命題與線上虛擬體驗,策劃《移動觀察者》(Mobile Observers)主題展,集結四組台灣新生代藝術家;邀請民眾一起化身為「移動觀察者」,再發現嘉義市深厚的生活文化之美。
「地景」通常是緩慢積累成形且不斷改變的景象,我們可能因身在其中而感到「平常」。藉由藝術家化身移動觀察者的獨特視角,捕捉嘉義市從過去到未來的訊息,落實為雕塑、裝置、版畫、新媒體互動影像等創作型態,看見城市景象的變遷,也打開對日常環境的感知。四組作品分別以「身體運動」和「時空交織」為題,呈現於嘉美館館內外的過渡場域或畸零地,回應場館建築的精神。
地景中的身體運動,探索美術館的公共性
#01 黃韶瑩〈一個臨時的安排:從推倒一座石墩開始〉
在嘉美館前的戶外庭院,黃韶瑩延續以雕塑、立體裝置與環境對話的擅長,從嘉義傳統手工棉被行得到靈感,創造了一系列可移動、可坐下休憩的「棉被捲」。藝術家想像著庭院原先存在的石墩與花草,是否能產生某些「動搖」或改變,例如石墩「跌倒」後看見的景象會是什麼?她在軟雕塑上速寫般拓印了石墩與庭院地板的紋理,摻入擬藍天與綠草的色彩。希望這件作品能創造一種環境中的隨機性,成為大家在庭院聚集停留的契機。
#02 吳依宣〈過渡空間(走廊)〉
吳依宣從嘉美館的空間感與建築材質發想,在二樓大三角區玻璃帷幕旁,創造出展台般的雕塑裝置,其中元素令人聯想到屋簷、窗簾、抽屜等建築與居所家具的意象,帶出其對嘉義木構老屋、木業及香角等傳統產業的觀察。藝術家透過仿日常的物件和場景,在刁鑽處埋藏細節,引導觀者變換觀賞姿勢與視角。四樓瞭望台上的裝置則回應館內的挑高空間,堆疊積木般的盒體,邀請觀眾走近作品,展開材質、空間與身體的對話。
地景中的時空交織,用藝術回應城市歷史
#03 游雅蘭〈桃城八景圖繪〉、〈山景〉
在嘉美館鄰近中山路窗戶以及蘭井街燈箱,呈現了游雅蘭以版畫創作的兩系列作品。來自雲林的游雅蘭,高中曾就讀嘉中美術班,她以〈山景〉致敬心中的阿里山,以〈桃城八景圖繪〉呈現對於這座城市的歸屬感與觀察體悟;寫實魔幻的構圖與色彩,交疊了藝術家的生活記憶與城市變化,融合了她眼中嘉義的自然之美與民主精神。此回展覽摺頁也彙整地圖,將游雅蘭的〈桃城八景圖繪〉結合文學創作者許蕣紘的撰文,邀請民眾按圖索驥,來場嘉義古今八景的小旅行。
#04 2enter貳進〈Data Verse Chiayi〉
2021年組成的新媒體藝術團隊2enter貳進,以遊戲引擎打造鏡像虛擬城市的沈浸影像裝置,觀眾可透過手機與作品互動,自創「火雞肉飯店招」。在嘉美館古蹟棟3樓圖書室,則邀請觀眾搭上森林小火車「福森號」,來趟虛擬的鐵路之旅。車廂內可見熟悉的嘉義景點與前輩畫家名作,一路上車內外的景觀變化,連動著真實世界的天氣預報及Google關鍵字搜尋熱度,有如將真實的城市景觀模糊重組,提供觀者有幾分熟悉,又打破認知、拓展想像空間的體驗。
《移動觀察者》
展期|至2025/3/2(日),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戶外庭院、本館棟2樓與4樓、古蹟棟3樓圖書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