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榆鈞音樂劇場《明 Dawn to Dawn》年底登台:演員與劇情的「缺席」,探索認同與存在

聯合新聞網 林亞璇
王榆鈞於倫敦首演《明 Dawn to Dawn》,獲外媒盛讚。

「王榆鈞獨自在舞台上演奏著多種樂器——原聲吉他、電吉他、鋼琴和口琴⋯⋯有時,這些聲音素材會顯得突出,非和諧與奇特的節奏與她多樣化的演奏相互碰撞。當這些消散時,正是觀眾得以專注於現場演出時,而真正的美感才得以展現。」藝術家王榆鈞今年春天於倫敦首演《明 Dawn to Dawn》,獲得英國藝術媒體The Reviews Hub四星盛讚。今年底12/27-29一連三天,這檔作品將登場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邀請歌手萬芳擔任嘉賓,共創融合音樂聲響與劇場元素的體驗。

不以演員和敘事為核心,邀請觀眾代入自身故事

《明 Dawn to Dawn》靈感來自王榆鈞十多年前觀賞德國導演郭貝爾的作品《史迪夫特的事物》——空無一人的舞台上,僅有五架鋼琴自動發出各種聲響,打破劇場主要以演員和劇情建構的印象。多年來創作遊走於劇場、舞蹈、電影與VR配樂、影像、文學、展覽與當代藝術之間,王榆鈞亟欲挑戰「音樂劇場」,專注探究結合音樂與實驗聲響,企圖在抽象的聲音詮釋裡,勾勒出差異性的感知經驗。

王榆鈞跳脫以角色帶動理解,以音樂創造讓觀眾帶入自我故事的場域。

近年王榆鈞參與綠島人權藝術季、北師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對於文化認同議題有諸多感觸,「『Dawn to Dawn』是指黎明到下一個黎明,象徵時間的流轉輪替,隱喻我們這個世代承接的歷史傷痕與時間遷徙;「明」指涉了「不明」,與『不確定、缺席、不明』共生,好像就是我們這個世代面對自我定位的一種必然狀態。」王榆鈞希望跳脫以角色帶動理解,透過「敘事的缺席」,以音樂體現時間、創造空間,形成讓觀眾帶入自我故事的場域。

攜手鳯嬌催化室與萬芳,激盪多維想像

為讓觀眾更加沉浸現場,王榆鈞與主創團隊細緻設計了音樂、空間、影像、燈光、服裝、環繞聲場等呈現,並以生活物件作為發聲體,呼應樂器演奏的概念,陪伴她多年的古董鋼琴結構體也將一起登台演出。為在這個有機、幻夢的場域中,創造讓觀者凝視的視覺焦點,團隊與致力探索紙材可能性的「FENKO鳯嬌催化室」合作,發揮紙張特性與其互動,加深劇場表達的力道與可能性。

歌手萬芳將以特別嘉賓身份參與演出。
團隊與鳯嬌催化室合作,與紙張的互動讓演出更深刻。

身為王榆鈞多年好友的歌手萬芳也將參與演出,期待彼此能擾動既有劇場氛圍。王榆鈞並透過萬芳認識〈整個部落都是我們的教室〉計畫,團隊「南島魯瑪社」編寫母語課本與創生母語教室,找回失去的原住民語言,在本質精神上與《明 Dawn to Dawn》有所連結。此次演出將有部分收入作為公益捐贈,支持〈整個部落都是我們的教室〉計畫。

《明 Dawn to Dawn》

時間:12/27(五)19:30,12/28(六)14:30、19:30,12/29(日)14:30,共四場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購票資訊

◎圖片提供:晃晃跨幅町

王榆鈞 劇場 聲音藝術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