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聯合新聞網 文/袁世珮
李昂與詹宏志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寫實的對談。記者王聰賢/攝影

詹宏志與李昂的一場周五晚講座,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寫實的對談。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

這場「川婆在彼岸,作家在這端」的新書對談,4月11日在洪建全基金會的敏隆講堂舉行。李昂剛出版其《靈異三部曲》的第三部《彼岸的川婆》,公開宣言:「我是一個有靈異能力的人。」

「我從小就是一個神神鬼鬼的孩子。」李昂自小就困擾於自己的特殊體質,半夜起床上廁所,幾步路也一定要姊姊陪伴;住旅館,也總能聽到天花板上的熱鬧。多年來,她請教了包括達賴喇嘛在內的高僧大德。他們告訴她,遇見時就轉念、放空、屏蔽,這個建議陪伴李昂多年。

李昂自稱從小就是一個神神鬼鬼的孩子。記者王聰賢/攝影

被李昂稱為「無神論者」的詹宏志則羨慕這種能力。他朗誦了才寫的新詩〈或許我將習慣死亡〉,詩中感歎著「失去的親人與愛人從來沒有鬼魂回來造訪」、「我不明白生與死為何無階梯可通」等等,那是去年底至親接連離世帶來的傷感。

詹宏志有很多有特殊體質的朋友,但他並無感應,並且很習慣為所有無法解釋的事尋找合乎理性所知的理由,需要一個像血壓計測量血壓般,能明確證明「能量」存在的機制。如果都無法解釋,那就放著。

詹宏志說:「我是一個沒有能力、沒有機會、沒有天線可以接收這些訊號的人,所以我就變成一個相對孤單哀傷的人,任何我失去的,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他也渴望能獲得任何形式的「訊息」,他不怕,但日日等,沒有。

詹宏志自認是無神論者,但對於靈異是好奇的。記者王聰賢/攝影

城隍女與川婆

李昂寫了《殺夫》、《北港香爐人人插》等經典作品後,2004年出版小說《看得見的鬼》、2011年寫《附身》,成就了靈異小說前兩部,然後就去吃美食、寫美食。

直到5年前,還在疫情內,李昂深深感受到台灣像一個結界,那些在中國受不到供養的神佛來到有信仰的台灣,圍起結界保護這裡,當時她本在寫另一部《漂女》,突然之間「被結界拐去寫這個小說」。小說最初名《神靈集聚》。

那時,有位通靈人轉述了「上面的指導靈」對李昂的定位:「妳不是城隍爺的女兒,妳其實掌管一條河流,像忘川那樣的河流。」意思是說,李昂在河流的這一岸見到很多要投胎的亡魂,聽了很多女亡魂的故事,所以她才有能力寫女人的故事。

到去年鬼月,李昂終於放下所有的心理負擔,將整個小說轉向,不去寫神靈與島嶼的關係,認同了那位通靈者的說法,「我放下了所有的執著跟害怕,我有一個工作,就是在河川旁接引女亡魂,她們告訴我她們的故事,我就是那個川婆。」

李昂書寫《彼岸的川婆》,接受自己就是川婆的設定。記者王聰賢/攝影

這是李昂的第三部靈異小說,將主要場景用來寫人生的重要關卡情關,身為植物學家的男主角在小說五分之二處過世,女主角用盡方法想召喚回他。為了寫孟婆湯,李昂真的深入研究台灣的植物。

故事結尾處的另一高潮是送王船的祭典,這是小說家留下的隱喻。李昂說:「神靈集聚來台灣,要如何協助我們把疫情送上天?『王爺』如何覆命?我們是把那三尊中國帶著瘟神來的王船送回去嗎?」

李昂說,這是第三部曲,不寫那些寫過的通靈故事,希望面向擴展到最難的情關,情關之外還有更大的面向,那是土地、人民。如此一來,小說就從《神靈集聚》改成為《彼岸的川婆》,也就是小說家跟川婆對應上了,就是「小說家在此岸,而川婆在彼岸」。

詹宏志看李昂的新書:「用《彼岸的川婆》來做起點,這算不算是一種新型態的寫作?還是說這就叫靈異寫實?我覺得這是很有潛力的創作範圍,也有助於有敏感體質跟無神論者之間...

靈異與寫實

李昂提出靈異寫實vs魔幻寫實的可能性。除了她自己的三部小說,還有各式各樣的作家、談話節目或影像工作者,提供了像《紅衣小女孩》這樣的作品,她期待有明確的「靈異寫實vs魔幻寫真」的文學評論研究。

詹宏志提出,近期除了《彼岸的川婆》,還有平路的《夢魂之地》、林徹俐《附神》等處理類似靈異主題的小說和散文。前者的通靈者連到了太子蔣經國、後者則書寫與擔當乩身的父親之間的關係。

詹宏志分析,靈異跟寫實本是不相容的概念,但《彼岸的川婆》示範了一個可能性,靈異寫實要有靈異的部分,不同於一般故事會停在男主角過世之處,李昂寫著寫著,「其實是作者的自我追尋」。

詹宏志說,從書中,可以看到當年那位16歲的少女作家,她的敏感、跟家人的關係、跟環境、跟鹿港的關係也出來了,在這個小說裡寫得最多的還是作為女性的自我發覺,對肉身、情慾、感情、對世界的嚮往跟虧欠,也都在那些追尋裡。

他看李昂的新書:「用《彼岸的川婆》來做起點,這算不算是一種新型態的寫作?還是說這就叫靈異寫實?我覺得這是很有潛力的創作範圍,也有助於有敏感體質跟無神論者之間的交流。」

詹宏志認為,小說家就是引渡故事重生的川婆。記者王聰賢/攝影

創作者就是引渡故事的川婆

詹宏志看到川婆與創作者的連結,川婆引渡那些投胎轉世的女子,「作家也是引渡者,那些孕育成形還生不出來的故事,都是由小說家引渡再生,所以創作者天生就是招魂者、是讓故事投胎轉世的人,所以川婆就是作者。」

也許對讀者來說,《彼岸的川婆》並沒有太多靈異故事。李昂笑說:「的確如此,因為最大的靈異點就是這個小說家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川婆,這樣說還不怕天打雷劈。」

李昂的新書《彼岸的川婆》。圖/九歌出版社提供

李昂 詹宏志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