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自由自在」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聯合新聞網 編輯|陳宜慧

書寫成文的一筆一捺,背負著漢字如影隨形的時代意義,而書寫成藝的紛飛舞動,則是跳脫傳統,以紮實臨摹走出字與字、線與線之外,流動於空間場域的心之軌跡;無論以何種形式捕捉書道,皆能一展當代女性書藝家獨有的迷人姿態。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全新展覽「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於9月5日至12月1日於橫山書法藝術館(以下簡稱書藝館)展出。展覽由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盧慧紋策劃,首度聚焦臺灣百年來女性書藝家,並延伸至國際女性藝術家做為跨文化參照,一次展出59位藝術家、62組(件)作品,邀請觀者從女性視角出發,開啟書法藝術的性別新向度。

「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提供

書寫百年脈絡、再現女性身影

漢字書法有非常悠久而深厚的傳統,而且名家輩出,風格體系成熟。然而綜觀東亞書法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卻極少聚焦女性參與者的身影。此次書藝館透過59位藝術家、62組(件)作品的集結,讓更多人看見這些曾被忽視卻始終書寫的女性書藝創作者,理解她們如何在傳統中學習與創作、如何被紀錄與評價,並從中開闢出自主的創作空間。

展覽亦邀集來自歐洲、東亞地區的女性藝術家參與,作品涵蓋毛筆書寫結合當地媒材的創作,以及女性伊斯蘭書法作品展出,藉由跨文化參照,拓展女性書藝在不同語境中的表達方式與關懷主題。桃美館也期待透過這檔展覽,拓展女性書寫自身與時代敘述的新路徑,以及書法藝術發展的性別維度。

展場一隅。 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提供

以四大主題一展女性書藝視野

此次展覽作品橫跨臺灣百年來女性書法藝術家的身影,包括日治時期蔡碧吟、張李德和、黃寶珠等以詩文聞名的女書家,以及1949年後來臺的張默君、譚淑、顧瑞華、酆濟榮等書法參與者,一直到今日活躍的女性書法藝術創作者。展覽除了回顧這段書法發展的傳承與變遷,更著重探討她們在其中的角色,並從時代演變的社會脈絡,揭示她們如何透過書法來確立自身定位,乃至於藉此書寫其生命經驗。

展場一隅。 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提供

展覽以「網絡與系譜」、「她的身體」、「跨界」與「日常經驗與當代書寫」四大主題單元,織構出女性書藝視野。首先「網絡與系譜」透過作品的展示爬梳女性書藝發展的網絡與系譜,回顧女性書家在家學、師承與社群中的脈絡,呈現她們如何在有限條件下建立人際連結與展出,逐步累積能見度。其中臺灣女書法家學會十位會員融合多書體、篆刻與仿碑拓手法,拼組出多重層次的墨跡圖像,體現書藝美學於世代之間的共構與再詮釋。

「她的身體」則聚焦書寫行為中的身體感知,呈現筆墨運動作為表達意志與經驗的手法,展現書法與生命感知之間的密切聯結。展覽亮點之一為日本藝術家川尾朋子的《HITOMOJI PROJECT-Women-》系列,藝術家邀請五位臺灣女性以身體姿態入字,融合書藝、攝影與錄像媒材,捕捉她們迎向人生挑戰的姿態。

展場一隅。 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提供

「跨界」呈現女性創作者在創作上,如何利用書法與攝影、錄像、裝置等跨媒材對話,突破書法的傳統形式與語境,展現書藝與當代藝術的融合與延展。中華漢光書道學會以「傳承與時變」為題,透過抽象墨塊、層疊布料與燈光裝置,建構出光影交錯的書藝場景,展現女性書法社群的合作與共創能量。最後回到「日常經驗與當代書寫」,探討女性如何用書藝回應政治變遷與性別議題,以及生活節奏與情感經驗,或探索古典文本與現代語彙之間的詩性碰撞與實踐可能,叩問筆墨精神的當代價值。

展場一隅。 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提供

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日期|9月5日—12月1日

時間|週三至週一 09:30-17:00 (每週二休館;中秋連假期間照常開館)

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100號)

桃園 橫山書法藝術館 2025展覽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