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非善也非惡,只忠於人性的三位未來性演員

聯合新聞網 馬欣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3「當追台劇成為全民運動」

2019到2021這三年被形容是台劇爆發之年,我們一邊跟緊時事話題,一邊好奇台劇熱潮接下來會走向何方。《500輯》邀請三位資深影評人、影視工作者,分享這三年他們心中的三部關鍵台劇、三位關鍵演員、和三個關鍵策略,如本期作者馬欣所言:「不是大熱的選擇,但他們都代表了我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觀看也是一種參與,我們不只看劇,更看見台劇持續向前推進的能量。

此篇所列出的三位關鍵演員,不是大熱的選擇,但都代表筆者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以及...
此篇所列出的三位關鍵演員,不是大熱的選擇,但都代表筆者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以及...

人們都在說這三年是台劇爆發之年,說是爆發,更準確地是「我們急起直追的年」,隨著平台收看的日常化,戲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各國戲劇早已發展壯大後,我們就這三五年時間還能搶得一席空間。

從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國際性成功,到《想見你》、《華燈初上》從文青界出圈,進入了普羅視野,至少我們有了一點底氣。

在如今「影視的大航海年代」,現象級的大劇是文化力的展現,端看好萊塢如何向韓國的《魷魚遊戲》借光可得知,這不是一齣劇的成功,而是20年來國際對韓國影視累積的信心,才造成「魷魚」現象。

韓國的演員力,無論老中青都為世人所熟悉,台灣觀眾已不只喜歡歐巴而已,對於韓劇的童星與專業戶的「爸媽」都有熟悉度,這在於它們的劇種多元,無論愛情、玄幻或刑偵都玩得好,如同我們每隔一陣子都會關心日本有無天才童星,也有許多人因中國古裝劇曾有過的高品質,而習慣了它們的古裝審美與硬底演員等。

戲劇所帶來的移情作用超乎想像。尤其是觀眾早已習於戲劇與動畫跨次元的想像,知名IP與角色能衍生的魅力、所能帶來的持久聲量與利潤無可想像,如當年的《鬼怪》和《愛的迫降》等,都足以營造觀眾另一種精神上的原鄉。

此篇所列出的三位關鍵演員,不是大熱的選擇,但都代表了我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以及他們的未來性。

此篇所列出的三位關鍵演員,不是大熱的選擇,但都代表筆者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以及...
此篇所列出的三位關鍵演員,不是大熱的選擇,但都代表筆者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以及...

《做工的人》的薛仕凌:哭笑一體,慵懶與自爆融合的當代性演員

如《做工的人》的薛仕凌不是標準男主角的條件,但他的演技有著變色龍的潛質,最重要的是他的肢體是自然放鬆的。我們過往有許多演員在八點檔制式訓練下,即使表情做對了,肢體語言多是僵硬的。少有人能放鬆地演,更何況是薛仕凌這個演戲資歷不深的人。

且薛仕凌有一種當代的特質──表面上不在意,其實內心正心碎著。看似熱情實則內在高敏感,通常會以漫不經心的鬆散肢體語言呈現。

薛仕凌在《做工的人》飾演以車為家的怪手司機。 圖/大慕影藝提供

這點你在不少當紅的國際演員身上看到過,如日本的年輕影帝菅田將暉,看似慵懶,卻隨時有花豹一般的爆發力,他詮釋的角色多少對世道不抱期望,但卻有著對深愛事物孤注一擲的熱愛。韓國的劉亞仁也有著冷靜的外貌特質,以及夠鬆的身體表情,但在一切沒什麼好眷戀的厭世外表下,反差著足以令人心碎的執著。

包括美國的提摩西夏勒梅都有著一切已無須驚奇的氣質,這樣跟世界保持距離,且保持自己小世界的內爆,是這世代的特質,薛仕凌卻難得也有這樣夠慵懶的身體語言,與笑著心碎的演技。尤其在《做工的人》一眾資深實力派中,他跳出的原因更在於他演出了哭笑本一體,他對世界不敢抱期望的嘻笑疏冷,使得他的笑有了層次,比哭還有後座力。

如今流行的慵懶與內爆的反差,使得薛仕凌就算擔任配角,也能恰當展現劇的當代感──「應該早灰心卻該死地仍有熱情」的21世紀表情,終於在這位演員身上找到了。

薛仕凌就算擔任配角,也能恰當展現劇的當代感──「應該早灰心卻該死地仍有熱情」的2...

《追兇500天》林暉閔:演好探案劇中最需要的人性複雜面

我想我這選擇應該很冷門,但我始終覺得是台劇目前劇種不夠,才不足以讓林暉閔這璞玉演員有更好的發揮。曾因《星空》獲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提名的他,到了《追兇500天》已經歷練得相當會掌握微表情。

其實《追兇500天》是被低估的劇,裡面主配角,無論女主角小薰演活了歷經風月,只求在底層自保的幽怨女性,莫子儀也一改正派戲路,演出充滿憤怒的警察。這齣迷你劇的人物都受困在自己的階級,因此有著與台詞不同的細節演技,角色互動的火花,讓這齣劇不只是命案推理,更是推敲誰在說謊的迷宮劇。

林暉閔在《追兇500天》演出了層次。 圖/七十六号原子提供

包括林暉閔演出的18歲男孩,有著長年旁觀與受迫的內在累積,讓這角色低調到難以發揮,但林暉閔的多幕表情深沉,將內心的幽暗演出了層次,身為一個目睹親屬長期被暴力威壓的男孩,他的陰暗與悲傷演來如漩渦般。

林暉閔節制的演法,讓人想起東野圭吾改編劇的反派。他的清純外貌更間接投射了社會的殘酷。不用太多台詞輔助,他就顯出暗巷的冷與身處死角的絕望,跟小薰演的長年被身心剝削的女主角,兩人都能演出社會寫實劇所需的人心複雜度,除案件的抽絲剝繭外,林暉閔的演技也足以讓觀眾步步感到他內在的多面。

除案件的抽絲剝繭外,林暉閔的演技也足以讓觀眾步步感到他內在的多面。 圖/七十...

如今刑偵劇是全球的主力,尤其是韓國因在這題材的深耕而培養了不少實力派,林暉閔是個為社會寫實劇而生的好演員,只看我們是否能發展更多暗黑寫實題材。在缺乏好的反派演員的台劇中,林暉閔讓人看到曙光。

《天橋上的魔術師》李奕樵:台灣需要這樣有生活感的童星

對產業生態來說,童星是必要的。但以往台灣的童星多是工具型的演出,如小彬彬等,為了賺取觀眾眼淚而存在。或許從《天橋上的魔術師》演小不點的李奕樵開始,我們能有一個不只是賣萌而存在的童星。

李奕樵在《天橋上的魔術師》飾演小不點一角。 圖/公視提供

或許從《天橋上的魔術師》演小不點的李奕樵開始,我們能有一個不只是賣萌而存在的童星...

李奕樵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的小不點一角貫穿全劇,經歷生離死別。有幾幕讓觀眾印象深刻,除了他在進入自己的99樓──《戀戀風塵》的場景裡,在當他面對好友的不見、兄長離去,家庭變質後,心痛無法傳達也不明所以。童年所承受的「失去」,他將那份懵懂的孤寂演了出來。他與演其母親的孫淑媚,都將不堪承受的轉化成日日夜夜,兩人演技後座力強大。

我所期盼的這份演員名單並非主流,但他們都有能活化產業的多面實力,主要是他們演得自然,能往深處演,也能往塵埃裡活,如讓他們都能進入觀眾的眼中,我們將更能完整這缺角影視業的拼圖。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台劇 Issue53 薛仕凌 林暉閔 李奕樵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