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500碗評審/洪愛珠:以新北⼩吃為主軸!很多是我吃了⼀輩⼦的店
— 洪愛珠
曾奪下台北文學獎首獎,台灣文學金典獎等,著有〈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的作家洪愛珠,向來擅長以食寄情。新北市成長的她,將今年主軸定錨於新北市,跳脫⾸都與古都的主流關注,分享本地⼈才知曉的⼩食店家。因為⼩吃從不只是她筆下提及切仔麵時「入⼝鮮滋滋油汪汪,清香腴美」的美味,亦為其以⽇常步伐及味蕾持續呵護下,⾃童年時期萌芽⾄今的飲食記憶脈絡。
Q:⼩吃離不開⽣活,在您的個⼈成長歷程中,是否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吃趣事?
A:小時候隨外婆上市場,會在採買空檔吃⼩吃。你不妨留意⼀下,經常在早上10點前後,市場邊緣的米粉湯,米苔⽬這種小店,會有不少婦女帶著學齡前的小朋友吃東西,的那是主婦⽣活裡的⼩放風時間。 我家過去天天開伙,⼩吃是打牙祭,總有一種放假般的快樂。
我家附近有⼀攤大腸麵線,從有印象以來營業至今,營業時間是早上,所以鄉人是當早餐吃的。那是⼀台以打檔⾞延伸成的移動攤⾞,老闆會把⾞開上⼈⾏道,路邊放幾張塑膠板凳,在地⼈就蹲坐在人行道上吃麵線。如今二代接手,搬進店面,那景象已經沒有了。但在我記憶裡,那始終是門瀟灑的生意。
Q:⼩吃做為個⼈記憶與⽣活的寫照,您對⼩吃的認知、理解、定義為何?
A:我對⼩吃的定義就是,正餐以外的點⼼。臺語裡說「吃⼩吃」是「tsia̍h tiám-sim」,「tiám-sim」即是點⼼的意思。所以⼩吃是不撐肚⼦、但能在片刻獲得滿⾜感的⼩食。因此它最好份量不太⼤,但很富風味。
Q:有別於⾸屆參與評選時以「澱粉」為主題所挑選的「粥麵粉飯」,您今年評選500碗的標 準為何?
A:因為500碗不僅限於臺北⼩吃,因此我上一回參與評選時,就將一年內在屏東、彰化、雲林嚐到的美味小吃都選進來。不過這⼀屆,新⼿媽媽的我。環島旅行機會驟減,因此今年的名單必須非常誠實將範圍縮小成北臺灣,並且聚焦家鄉新北市,可視為我「童年的雙北小吃路線」(但有一家桃園的潤餅)。
最初的標準是新北⼩吃,後來稍微擴大成雙北和桃園。⼤眾平時討論度⾼的小吃,除了台北市區馳名已久的店家,就是古都像臺南、嘉義、彰化的老店,反而新北、桃園的⼩吃,時常處於聚光燈之外。比如桃園的「胡家潤餅」,他們的潤餅菜⽤⼤量的⽩蘿蔔去燉煮,灑大量蛋酥,非常香口; 我⼩時候跟爸爸去台北市武昌街上的排骨大王,已消失了數十年,最近吃到東區巷子裡的「武昌排骨⼤王」,味道久別重逢,吃得很高興。「武昌排骨⼤王」在當年是一家分店,在本店熄燈多年的情況下屹立至今,實在太好了。是簡潔的江浙風格排骨飯,不帶粉炸,酸菜與白飯的比例很好。
— 洪愛珠
Q:在尋訪⼩吃時,是否遇過令你印象深刻的⽤餐體驗,或有發⽣過深植於⼼的動⼈故事?
A:我認為臺灣⼩吃的定義,應該隨著不同的移⺠⽽越來越擴⼤,像是中和華新街,由緬甸華人經營的餐館和烤餅店,八、九〇年代就在來台,扎根地方,「清真雲南小吃」的烤餅配奶茶,是我動不動就開車去吃的美味。
新莊「尤協豐⾖⼲店」的烤⾖⼲。尤協豐從清朝咸豐年間創立⾄今,自家做豆腐、豆干、豆干炸,也賣豆漿。這種掌心大小的黃色燻豆干,以前都是拿來拜祖先的,家庭廚房裡,通常拿來切片做菜,炒芹菜或肉絲都很合拍。店家在用炭火烤自家豆干,一次可以只買幾片,完全是可以直接嚼著吃,滿是豆香、炭焙香,吃它們家豆干的滿足感,不輸吃⼀個蔥油餅。
這次名單裡,有特殊情感的是「朱記花枝羹」跟「林良號潤餅」。因為朱記在我爺爺家附近,巷口屋簷下,像鄰居一樣。爺爺已離世多年,有一次他單獨牽著我的⼿去買朱記,是很溫暖的記憶。朱記的花枝羹都是要和米粉炒配一套吃,我通常加辣椒和黑醋。
臺北⼤稻埕永樂市場⼀樓裡,從日本時代經營⾄今將近90年的「林良號潤餅」,以前專售潤餅皮,有大小兩種尺寸,餅皮極薄,柔韌度佳。外婆、媽媽到我,我家三代⼈都跟他們買潤餅⽪。如今大稻埕遊客眾多,林良號近年才賣潤餅捲,潤餅菜和配料,都是典型的北台灣風格,燉煮過並加一點咖哩粉,呈現淺黃色,吃來暖熱多汁。配料如紅燒肉,蛋絲,豆芽,皆非常家庭風格,沒有什麼新穎的,或去脈絡的食材。林良號的潤餅捲是我的書裡寫到的店,所以⼀直與他們保持聯繫,是三代人的朋友,老台北的印記。
Q:請問推薦這⼗碗⼩吃的理由?
A:名單裡新北市的七家店,都是我從⼩吃到⼤,並且在這⼀年來都持續在造訪的小吃。這種非觀光區的的小吃,服務的就是街坊,離家幾步路,就有營業很久,美味且做工純熟的吃食。 像位在五股的「阿勝切仔麵」即是座落堤防邊、附近連停⾞都很困難的本地小店,幾乎不被討論。其實阿勝的切仔麵做得很好,但因為我實在推介過太多切仔麵了,這回刻意選了阿勝的滷⾁飯,手切肉丁,燉的很好,熟客幾乎都會點。
此外,每當我想吃⼩吃時,最常想起的都是麵線。典型的吃不飽人,但暖呼呼黏稠稠撫慰人心的選擇。這回的阿倍麵線,在三重,是對外地⼈⽽⾔非常不容易抵達的位置。位在巷子裡的一間⾥長辦公室。坊間不少麵線芡汁太重,麵線沒有幾根。阿倍麵線之多,湯匙都能立起來。可選擇⼤腸加量,很受歡迎。對我來說,麵線就是最經典的下午茶。
— 洪愛珠
● 洪愛珠的精選10碗小吃
1. 新北市三重區/阿倍麵線:麵線加腸
開在里長辦公室的麵線店,熬的足夠稠,麵線量足,不靠勾芡,湯匙插著都不沉。大腸取腸頭為主,厚身,滷得也不甜濃,很耐吃。
2.新北市三重區/朱記花枝羹:花枝羹+米粉炒
我通常吃一套,花枝羹配小碗米粉炒。淺淺一碗,花枝鮮甜厚身不靠魚漿,清湯為羹,典型吃巧不吃飽的小吃。
3.新北市新莊區/尤協豐豆干店:烤豆乾
清咸豐年間開業至今,炭烤自家黃豆干,豆香極濃,風味樸實、耐吃、老味道。
4.新北市蘆洲區/阿榮切仔麵:粉麵
本格派切仔麵店,湯頭佳,麵體不糊爛。該店的一切黑白切皆新鮮,嫩熟恰宜。
5.新北市中和區/786李園清真小吃:奶油烤餅
整條華新街上都有烤餅,但清真李園小吃的貼爐烤餅,特薄而脆。必配熱奶茶。
6.新北市中和區/阿薇緬甸小吃店:魚湯麵
魚湯香稠如羹,魚肉如棉絮般煮融在湯裡。以薑黃、香茅、月桂、洋蔥、蝦醬、蝦膏、魚露等香料熬煮。內含芭蕉莖,纖維脆爽,又能吸收湯液。
7.新北市五股區/阿勝切仔麵:滷肉飯
切仔麵店的滷肉飯,不少店家都做得很好,源於對溫體黑豬的深度理解。阿勝就是如此,連皮帶肉切出來的肉丁,醬味滷的透,是北部風格的滷肉飯。
8.台北市中正區/林良號潤餅:潤餅捲
餅皮現場製作,極彈卻薄韌。林良號潤餅的手路,就是北北基桃經典 「家庭風格潤餅」的放大版,配料全部是我奶奶家裡會出現的,沒有夜市潤餅花俏或新派的食材。潤餅菜經過燉煮,加了一點咖哩,濕潤可口。
9.桃園市桃園區/胡家潤餅:潤餅
北北基桃風格的「加咖哩粉」的濕潤版潤餅菜,主材料是白蘿蔔絲(非常罕見,是桃園特色),加上大量蛋酥,潤餅香甜,配搭極簡,很可口。
10.台北市大安區/武昌排骨大王:排骨飯
江浙風格醃漬過,不蘸粉去炸的排骨,老派硬香口感,配菜簡約。排骨肉配酸菜丁高麗菜肉燥拌著白飯吃,越嚼越香。
● 500碗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bowlsaward
● 500碗2025全台入選小吃Google地圖: https://reurl.cc/gYW9l7
第三屆500碗 THE 500 BOWLS AWARD 2025主辦單位:500輯
首席贊助:永豐金控、永豐銀行
指定用酒:塔木嶺橡木桶玩家
贊助單位:Pubble氣泡飲、丸莊醬油、法大炸雞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