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探索,文心藝所葉曉甄:跟社區關係更緊密,線上觸及無限遠方

聯合新聞網 林佳蕙
「Miriam Cahn LEIB/BODY 米里亞姆・卡恩個展」現場。 圖/文...

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文心藝所」是一座以打造社區藝文氣息為使命的地方型複合式展館,沒有訪客的空間裡,只有藝術家米里亞姆.卡恩(Miriam Cahn)所繪製的暈光人影藉由畫布,演示著人與環境的關係。「文心藝所」籌畫已久的這一檔「Miriam Cahn LEIB/BODY 米里亞姆・卡恩個展」,剛好遇上三級警戒,為了符合政策的要求,藝所將所有的活動延期,附設的咖啡廳改採外帶制,唯有書店維持低限度的開放。

數位輔助是必定趨勢

於此狀況下,以「人體肉身與世界」為主題的米里亞姆・卡恩作品,竟意外成為一則隱性的寓言。藝術家所繪製的人體與背景的邊界線甚為模糊,兩者所呈現的其實是一種相互影響且穿透的情緒性關係,人們與世界的互動範圍,遠超過我們肉眼所見的實體界線。即如在疫情影響下,人們雖無法到場,展覽活動實際上卻沒有停止,透過線上看展,觀眾還是感受得到作品的魅力。

為了讓大家能吸取更豐富的資訊,展方在社群媒體上也以一周兩回的方式介紹展品或刊登相關文章。文心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曉甄說:「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勢必改變過往習以為常的模式,線上數位化是必要的轉換,線上的分享不僅能服務因疫情受阻的觀賞者,也能將訊息傳得更廣闊、更國際。」

米里亞姆・卡恩作品以「人體肉身與世界」為主題。 圖/文心藝所提供

文心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曉甄。 圖/文心藝所提供

她分析目前國際展館都在發展線上觀展的模式,讓觀賞者進入虛擬展廳以360度的方式觀展。但不可諱言,藝術作品以不同的媒材所展現的實體張力,以及場館佈置所呈現的空間氣圍,若非親訪現場難以全然體會,這都是實體展覽之所以珍貴的原因,數位呈現仍有未逮之處,「這是一個快速能夠得到資訊的方式,藝術作品還是很講求親身的體驗,我們認為,此數位化的觀展體驗只能成為一個資訊傳達平台、和因旅行的限制無法至現場的替代方案。」

由在地出發觸及遠方

「文心藝所」成立之初,便是以在地的社區型展館為使命,期許自身能為鄰里帶入更多的文藝資源與氣息。葉曉甄發現因疫情的關係,大家都被侷限在居家的生活圈範圍,以維持營運狀態的書店和咖啡廳為介面,他們和社區的關係又更緊密了一些。

「文心藝所因為疫情轉為線上模式後,很明顯地能感受到關注的群眾更聚焦了,能很明確地區分出受眾。」這樣的資料,對一個以社區作為發展據點的展館有重要的意義,藉由線上拓展並觸及的範圍,也進一步讓藝所超越地域的限制,吸引藝文愛好者自遠方前來。而儘管米里亞姆.卡恩的個展已在疫情期間閉幕,今年以「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策展亦將持續,線上不間斷累積的能量發揮影響力,讓之後接棒的展覽更受矚目。

數位化讓文心藝所超越地域限制,跟不同受眾溝通。 圖/文心藝所提供

文心藝所 葉曉甄 好想去美術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