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初心才不會忘了自我,更能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專訪漢學家比爾波特

聯合報 曾智緯

在現今汲汲營營,節奏飛快的時代裡,人們不斷追求內心的平靜,找尋真正的「快樂」。然而,《空谷幽蘭:尋找中國現代隱士》作者比爾波特(Bill Porter)卻在尋訪現代隱士時,發現「作為隱士,他們一無所有,但我從來沒有遇見過比他們更快樂的人了」。對生活或是工作早已痲痹的你我,很難去想像那是什麼樣的境界,但卻會對其單純快樂,心神嚮往。於是趁著比爾波特睽違多年再訪台灣時,500輯請他跟我們聊一聊,隱士精神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大隱隱於市的真義又是什麼?

《空谷幽蘭:尋找中國現代隱士》作者比爾波特專訪。記者吳致碩/攝影(場地/台北君品...

漢學家、作家比爾波特先生,年輕時因對漢學有興趣,在哥倫比亞大學期間,便開始學習中文,並偶然認識由五台山訪美的壽治法師,接觸佛法後,讓他內心起了變化。於是,在完成人類學博士學位,便毅然地放下一切,選擇來台追尋他理想的人生。在《空谷幽蘭》一書中,比爾波特便曾自述「我總是被孤獨所吸引。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就很喜歡獨處」,因此在台的二十年期間,他不是住在寺廟中過著規律生活,就是在陽明山的竹子湖,一個人獨居且著手翻譯寒山詩歌和達摩祖師的論著。彼時,比爾波特得知了中國古代「隱士」生活型態後,就思考著在現代裡,這些人究竟還存不存在?這成為了後來他前往中國大陸終南山探訪隱士、修行人的緣起,並集結所見所聞,以旅遊文學和對談錄形式,寫成《空谷幽蘭》。

【發現自我的旅程】

部分的人把《空谷幽蘭》當作中國旅行文學來看待,這也是此書受到普羅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使人得以同時緬懷過去歷史,又能透過比爾波特先生和隱居於山中僧人、道士或尼姑,交換對於他熱衷的佛學乃至於人生哲理。然而有些事情,卻不是透過言談即可知,就像比爾波特憶起眾多曾經尋訪的人,特別提到了「圓照」比丘尼,他說「第一次她是不見我的,直到第二年,我再去拜訪她。圓照確認了我的心意,才願意跟我聊」,這一段不經意的過去,對比收錄於書中的圓照比丘尼訪談內容,更顯得重要,她透過行動去傳達沒說出口的話。比爾波特也提到儒、釋、道,這三種宗教建構了中國隱士的樣貌,大抵上無論言談或生活型態,都脫離不了,他認為因為只有當我們獨處時,才會更清楚地意識到,其實我們與萬物同在,這也是為何隱士皆選在難已抵達的地方當作修行據點。

《空谷幽蘭:尋找中國現代隱士》作者比爾波特再訪台灣。記者吳致碩/攝影(場地/台北...

【物慾橫流讓人迷失自我】

習於便利的生活,只要手指頭點一點就能買下所有東西,幾乎可說現代人完全的被物質所綁架而不自知,得到的越多,卻失去了內在平靜。我們該如何像書中描述的現代隱士,即使過著清苦的日子,內心依舊能感到富足?關於這問題,比爾波特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他提到無論是信奉什麼宗教,抑或是無神論的隱士,「就像是研究生一樣,他們需要透過修行,逐步的找到屬於自己的理論」,也就是所謂的「道」,需時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是一輩子,並沒定論。以比爾波特自身經驗來說,尋訪隱士過程,就是對過去中國古老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是發現自我的旅程」。如同他曾遇到的志誠和尚,對於平靜是這樣解釋的「如果人靜,那麼他們在哪裡都能靜下來;如果人不靜,那麼他們在這裡(深山)也靜不下來」。

隱士皆選在難已抵達的地方當作修行據點,即使過著清苦的日子,內心依舊能感到富足。圖...

【隱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人心就如同書中的其一章節,比爾波特向一位道長詢問,現今弘道的困難?得到的回應是「道教要我們要清心寡欲,過寧靜的生活。但願意清心寡欲或者習静的人,在現在這個年頭,真是太少了。這是物欲横流的時代,他們的心不再單純、變得太複雜」。但比爾波特也分享說,不是人人可隱居在深山,有著孤獨面對自己的空間,而在城市中亦曾遇見隱士,使他的價值觀也改變,不再拘泥於非得要離群索居定義。就如同曾有人對比爾波特說,「真正隱士是即使擦肩而過,他也不會讓你發現他是隱士」。只要不受慾望困擾,只要心不受妄想左右,那麼在城市還是人煙罕至之地,根本沒有區別。因為,隱士的存在正是「純粹思考」和「純粹生活」的象徵,時刻的提醒著對於過多慾望的現代人,應維持初心才不會忘了自我,更能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專訪場地協力/台北君品酒店翰林軒VIP Lounge

《空谷幽蘭:尋找中國現代隱士》書中所載的修行者居住地。圖/如果出版社提供

在尋訪隱士過程裡,圓照比丘尼讓漢學家、作家比爾波特留下深刻印象。圖/如果出版社提...

《空谷幽蘭:尋找中國現代隱士》,作者:比爾波特(Bill Porter),如果出...

隱士 比爾波特 漢學家 作家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