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貞《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賺的概念必須要很貪心,不能只有錢

聯合新聞網 李惠貞

李惠貞2023年6月推出新書《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這裡節錄書中PART.II-不要恐懼〈你想賺什麼?〉

書寫這本書時,李惠貞說:「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你所接受的任何觀點,都只代表部分的世界。你是誰,以及世界是什麼模樣,希望你有勇氣,去得出自己的解答。不要為侷限而活,為可能性而活。不因恐懼而活,因好奇心而活。看見大人所看不見的,這才是年輕的定義。」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 圖/維摩舍提供

〈你想賺什麼?〉

如果你覺得錢很重要,那麼首先應該要有盈虧的概念。你獲得多少?代價多高?真正的賺(盈餘)必須扣除成本之後才會知道。

所以,媒體追捧的高薪工作,以及許多大人口中的賺錢,我們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賺到了,還是實際上是虧。

你一定經常聽到類似報導:某某人放棄高薪工作改行做別的事。這類故事總是被包裝成崇高的樣子,但我們只需去看事實:他賺到了錢,卻失去了其他。這就是他改行的原因。

所以在這本記錄盈虧的帳冊中,你要列出收穫,也要列出代價。如此才會知道到最後,你是賺還是賠。

「其他」是什麼?

對我來說,其他包含健康、成就感、與家人好友相處的時間、讀書的時間、旅行、自我成長。這些都包含在我想「賺」的項目裡,當然一不小心也會是我賠出去的東西。

你的清單可能跟我不一樣,重點是要記得,我們賺的不只是錢,賠的也不只是錢。一個人在建立自己的盈虧概念之前就去追逐賺錢,是很危險的事。因為有些賠出去的東西是再也賺不回來的。

******************

小時候我就發現自己有個特質,我很怕浪費時間。所以追劇超過兩小時我就覺得不自在,出門辧事沒帶本書填補空檔,我就會不安。

這樣的我,雖然錢未必賺得多,但我認為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賠」的人。

所以我在《成為自由人》書裡寫過一篇:〈把不喜歡的事變成喜歡的事〉。也許有人會解讀為我生性樂觀、正面,但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對「賺」很斤斤計較,我不能忍受時間浪費。

我並不追求每一刻都要排很滿、做很多事,發呆看天空對我來說也是有意義的。差別在於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不是重要?我努力朝重要的方向走去。追劇兩小時很放鬆、很開心,第三個小時樂趣開始遞減、空虛感增加,我就不會繼續坐在那裡。

我想我對我的盈虧帳冊有很清楚的認知。

因此,我很少重覆抱怨同一件事。面對變數,我比較傾向去找出它的意義,或改變心態及做法,為它創造價值。當然未必每次都成功,但我一定會設法。

******************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女兒因為交換學生身份,被困在巴黎的小宿舍裡。當時有段回國潮,但也因此有許多人在機場或飛機上受到感染。思考過後,我建議她一動不如一靜,暫時先留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恐慌。那兩三個月,待在小宿舍裡,她畫畫、寫日記、上網自修法文、建粉專、學習獨處,那段原本是賠(失去認識一座城市的機會)的封閉時間,因為心態轉換而變成是賺(自我成長)。

對我們家來說,賺的概念必須要很貪心,不能只有錢。

******************

我們的社會把錢看得很重,不論多有錢的人,仍想賺得更多。賺錢原本是手段,最終卻變成了目的本身。它會使一個人始終停留在生存階段,無法體驗生命的其他向度。

我們不妨試想——雖然這對你還很遙遠——當我們來到人生最後一刻躺在病床上時,你會因為想著戶頭裡那幾個零而欣慰地離去嗎?不需實際去安寧病房傾聽臨終的聲音(但我鼓勵你去)我們也想像得到,肯定不會。在那一刻,我們只希望自己的人生體驗夠豐富,品嚐到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不枉此生,因而能滿足地闔眼。

如果你跟我一樣很愛賺,我希望你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去填這個句子:

我想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一來,當你要找工作或換工作時,你就有了判斷基準。對你來說什麼是好工作、適合的工作,再也不用問人。

******************

我猜想,你接下來的問題是:「找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都不容易了,怎麼可能滿足所有條件?」

你相信有就會有,你認為不可能,那就一點機會也沒有。

再借用《成為自由人》的說法:

「『問題的問法,會決定你找答案的方向。』⋯⋯如果你設定了A目標,你就會朝A的方向努力,如果想要B,就會得出B的結果;但如果想要A又想要B,你就會想方設法去找出A+B的選項。舉例來說,如果你找的是一顆紅球,你眼中只會看到紅球,如果你要找的是一顆會發光的紅球,你會去找一顆紅球,而且它要能發光。」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圖|博客來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圖|博客來

◎本文節摘自《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作者:李惠貞,維摩舍出版

◎責任編輯:胡士恩

李惠貞 閱讀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