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件變身主角!義大利藝術家薩魯斯特里《保麗龍》北藝中心登場
如何將保麗龍轉化成猶如一個有思考、有行動力的生命?義大利藝術家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 (Andrea Salustri)知名作品《保麗龍》 (Materia),將於12月21日、12月22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登場。藝術家不只讓保麗龍化身為主角,同時亦透過物件劇場的形式,讓觀者重新審視人類與物件之間的關係。
從街頭藝人到當代藝術家!以保麗龍舞出藝術新視界
來自義大利羅馬的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 (Andrea Salustri),曾是街頭藝人,擅長接觸式雜耍和火焰操控。在擁有羅馬大學哲學學位後,便移居柏林深入鑽研當代舞蹈,曾於柏林舞蹈工廠和柏林大學舞蹈中心接受專業訓練,並獲2018-2019年歐洲未來馬戲計畫獎。
有趣的是,在創作這部作品前,藝術家對保麗龍並沒有特別的看法。而最初選擇此物件作為創作材料,也只是因為他從馬戲團表演轉向舞蹈後,開始嘗試將舞蹈的技巧應用於日常物件。然而,卻是在不斷實驗的過程中慢慢發現保麗龍的潛力,才決定深入探索。
探索保麗龍的無限可能!
隨著不斷地實驗和探索,他對保麗龍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薩魯斯特里表示,他發現保麗龍雖然是相對便宜的包裝材料,但卻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和可塑性。而他透過操控保麗龍,也創造出各種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並將保麗龍發展成一個有生命力的角色,因此,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注意力會逐漸從操控物件的人,轉移到操控的行為本身,最後聚焦於被操控的物件。
此外,在創作過程中,薩魯斯特里也與保麗龍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連結。他開始欣賞保麗龍的獨特之處,並試圖在看似平凡的材料中發現美感。他認為,「人類可以與非人類的物件產生共鳴,就像我們會對陪伴我們多年的物品或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產生情感依戀一樣。」
因此,當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環境、與物件之間的互動方式時,或許也能從廢棄物中看見美感。也能藉此作品賦予被丟棄物品的價值,並挑戰觀眾對日常物品的固有看法。值得一提的是,表演中所使用的保麗龍皆會收集並運回位在柏林的公司,由大麥蟲的幼蟲消化後製成堆肥,而一部份的保麗龍殘餘物也會轉化成系列藝術品巡迴展出。它們或許都曾是無用之物,而如今也能登上舞台,從廢棄到重生,甚至與更多大眾及環境展開對話。
►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購票: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