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冰與靈魂的鏡面──平路《南極.極南》,一場寫給自己的航行
作家平路在宏大的「台灣三部曲」之後,新作《南極.極南》是她首本以旅行為主題的書,卻不只是旅遊指南、地理紀略,而是一趟穿越記憶與時間、夢想與失落的深度航行。
以前不寫遊記的人,在南極的冰山、冰洋環繞的詭奇景色裡,好像鏡射般看到大半生剪影,平路說:「旅程是解鎖,為了明瞭此生所為何來。」
身為國家文藝獎、金典獎、金鼎獎、吳三連獎文學獎等眾多文學獎項得主,平路卻是第一次出版遊記。在去年以《夢魂之地》接續《婆娑之島》、《東方之東》,完成「台灣三部曲」之後,去年冬至前一天,她收拾行囊奔向極南之地,新書《南極.極南》紀錄了這段旅行的所見所思所想。
平路之前沒寫過遊記,「對於我,旅行純粹為了樂趣,總帶著漫無目標的情調。」她心中甚至有一種疑惑、一種恐懼,不寫,是為了不毀掉純屬於個人的趣味,因為怕寫下什麼,什麼就消失不見,如童年、如父親的形影,當她選定主題,按下快門,是不是就此遺失不在相片內的一切?
因此這本新書,是「不像遊記的遊記」。平路說,人在南極,像面對鏡子的魔法,往昔時光在鏡中清楚又模糊,冰山如鏡,純白的稜線像內心通道,多重折射出她的嚮往、探索、迷惘、漂泊、挫敗,直達赤裸的靈魂,「南極的行程好似靈魂拷問,讓人看清自己。」
出發前,平路沉浸式閱讀了南極相關書籍,想到第一位登上南極點的挪威極地探險家阿蒙森(Roald Engelbregt Gravning Amundsen )就是帶著巧克力、肉餅和3000本書;她好奇著在極地的漫漫永夜要怎麼過?南極的先行者在追尋什麼、相信什麼,如何對抗不時湧上來的自我懷疑?還有那些科幻小說裡的南極,那條地心通道是失物招領的進口嗎?
當平路真正航行於南極冰洋之間,破冰船橫越風浪與地球的軸心,抵達白雪皚皚的極地,她在尋索心靈彼岸,每一處行蹤都同時在剪輯往昔,每一座冰山都折射出生命的片段。這本書就紀錄著她如何在波濤中暈眩、在雪地裡凝眸、企鵝注視下撿拾自己的記憶碎片。
平路在福克蘭群島上與麥哲倫企鵝相遇,躲在芒草後面近距離觀察巢穴中的雛鳥;在新島上看到長相威風的跳岩企鵝,橫眉豎眼,一臉挑釁,「像企鵝中的暴走族,讓我毫無來由的想起叔本華,那位不修邊幅的哲學家。」還有國王企鵝、帽帶企鵝,以及在白雪覆蓋的山坡上疾走出一條「企鵝公路」的巴布亞企鵝。
書中不僅有平路對南極動物生態的有趣觀察和描述,她也博引南極探險家的故事,除了阿蒙森,還有謝克頓(Sir Ernest Henry Shackleton),帶領「堅忍號」船員脫險而聞名於世;帶領隊伍創下南緯82度新紀錄的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平路在前人曾探索的地方,思考著這些前人的故事。
倒反「南極」,便是「極南」。「一幀幀攝影負片,照出我的顛倒夢想。旅程是解鎖,為了明瞭此生所為何來。」平路引謝克頓船長的話:「看過神的光耀、聆聽大自然的啟示,終於抵達自己裸露的靈魂。」這是這一場旅行的意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