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VR遙望「家」,是安穩還是虛無?──漫談VR體感劇院主題特展《往家路上》的三部作品
編按:因應疫情,VR體感劇院即日起至5/28(五)休館,後續活動與票務訊息可見官方網站公告
「家」對大部分人而言,往往是安定的所在,總是兒時記憶中最舒適的場所,無論離家多久時間,一回到家總會充滿溫暖的感受。而家的基本定義可分為兩種:家人的存在以及對空間的回憶。VR體感劇院主題特展「往家路上」,使用「往家」而不是「回家」、「返家」等字眼,似乎是對家的歸屬感懷疑,特別是透過作品反思空間的變遷,你以為的家早已不存在,而你居住的場所也不見得能感受到家的氣息。
《舊家》:只有意識而沒有身體的「家」
儘管VR技術逐漸成熟,但許多時候觀影體驗仍備受侷限,我們仍像傳統觀影經驗一般,只是躲在一個特定角落理解劇情。
然而,許智彥的《舊家》卻一反常態,觀看者自身就是主角:你成為一位記憶退化的老母親,觀者被困在虛擬身體裡,觀看時彷彿真的成為失憶的老人家,從影像最初的模糊視線、親人直接對著觀看影片中的你說話,你確實一句話也不能回應,只能透過自我意識觀察與他們之間的互動。
《舊家》短短一個拜訪母親的情境,帶給觀者許多思考。子孫前來探訪卻還是要「各自回家」;居家看護作為家庭中一個既存在卻仍是外人的尷尬角色;年長者要如何感知並與這個世界互動?
用VR來隱喻身體障礙,無疑帶給觀者最佳的同理體驗,作為身心功能健全的人,在透過鏡頭觀看的同時,彷彿自己就活在那具有思考意識,卻無法動彈的身體裡。《舊家》中經常出現家人為了是否要給老母親吃東西而鬥嘴,或是提醒老母親自己是誰等橋段,最後的大合照,觀者更進一步體會被迫使用輪椅行動的感受。這些過程看似溫馨,卻也帶著辛酸,人與人之間的記憶,特別是家庭關係,隨著時間而流逝,讓人反思自身與家之間那些該珍惜的時光。
《雅加達時光紀事》:像幽靈般的全知者視野
喬納森哈加德的《雅加達時光紀事》是一部溫暖手繪動畫,組合許多雅加達的城市元素、透過簡單的市容轉變,暗喻印尼在地文化、歷史、政治、宗教、都市計畫、科技發展與氣候變遷的各種事件。作品中以一戶人家的路口為中心點,他們突顯了不同時代的印尼文化,經歷了峇里島觀光風情、皮影戲文化、現代化生活,到拆遷後成為資本主義下的便利商店,而對面的房屋也從雜貨店、手機行,到最後成為擁有液晶螢幕等高科技設施的巨大清真寺。
短短12分鐘的影片,濃縮了40年間的印尼城市演變,這些影像對導演而言,都是真實存在的記憶。記憶透過想像,重新組合成導演所描繪的空間結構,觀者被固定在一個位置上,只能前後左右觀看而不能移動,彷彿像幽靈般觀察這個歷史空間,卻也無力改變社會的發展。
《記憶之鑰》:家庭記憶與世界歷史的連結
席琳翠卡的《記憶之鑰》藉由讓觀者擁有鑰匙作為隱喻,逐步探訪靈魂的房間,時而有彩色光芒、飽受傷害的黑白靈魂,開啟一連串神祕體驗,故事讓人回憶起過去可能曾經遺失的友情或親情,或是自己也不確定是否還保有的純真。途中經歷怪獸襲擊,在一陣荒逃後,又有另一個物種引領你進入色彩繽紛的海洋,彷彿進入了古生物所在的傳說世界,但在最後回到殘缺的家,才知道這不過是場奇幻之夢,是場面對自我傷痛記憶的夢。
《記憶之鑰》的鑰匙隱喻難民在家鄉被摧毀時,所擁有的唯一信物,象徵與家的連結,而這趟旅程彷彿是在療癒難民失去家所帶來的創傷。透過VR的呈現,觀者可以體驗置身於神秘世界展開冒險的感覺,以遊戲的方式帶著鑰匙開啟的一道道關卡,也像是在探訪自我內心,表面上是對家的隱喻,更反映了戰爭時代下,家庭被迫分離的傷痛與內心的創傷。
VR體感劇院主題特展「往家路上」
日期:4月2日至5月31日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VR體感劇院(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 駁二大義區C9倉庫)
因應疫情,VR體感劇院即日起至5/28(五)休館,後續活動與票務訊息可見官方網站公告
◎ 責任編輯:翁家德,本文由高雄市電影館授權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