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人・西門少女》特展,西門町的文學之聲:專訪李鼎、初孟軒、范宸菲、夏騰宏

聯合新聞網 林文心

自7月20日至12月31日,西門紅樓2022文學櫥窗舉辦「尋人‧西門少女」特展,選出五位不同年代作家的文學讀本,打造出屬於西門町獨有的文學地景。五篇文本分別為:白先勇《孽子》經典的新公園同志、林懷民〈蟬〉的青春追尋、林佑軒〈紅CK〉的男同志困境、張郅忻《海市》的少女思索、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的科技推理。

現場不僅還原了野人咖啡室、萬年大樓等地標,也透過導演李鼎、演員范宸菲、初孟軒、夏騰宏的聲音表演,將文學作品轉譯成為聲音文本,並於展間播放。從文字到聲音,仰賴的是不同的感官與想像,不僅讓觀展者體驗多元媒介的交織,更賦予文學作品新生。本文邀請四位表演者到展間受訪,分享對文學、聲音與表演形式轉換的看法。

導演李鼎、演員范宸菲、初孟軒、夏騰宏,將文學作品轉譯成為聲音文本,並於展間播放。...

以聲音帶動觀者情緒

受訪四人不約而同談起「聲音表演」與「戲劇演出」的異同。夏騰宏說明,錄音與演戲在臨場感的差異上非常顯著──演戲時,片場有著具體的場景,表演可以自然地發生;但在錄音室中,卻是獨自面對著器材,因此錄音時,他總要盡可能地做出動作:「如果聲音需要喘氣,我就開始原地跑步。」范宸菲也說:「聲音要同時呈現出時間、空間、情緒,其實是在要求聲音做更多工。」確實,當聲音作為唯一的表現形式,如何「發聲」以帶動觀眾的情緒,便成了挑戰關鍵。

演員范宸菲以聲音演出《海市》直播主孫小漁、《虛擬街頭漂流記》大山部屬顏露華。 圖...

他們都同意「想像力」是不可或缺的。初孟軒將聲音與情緒「數據化」,嘗試去掌握、調配二者之間「從零到一百」的比例;而夏騰宏想像聲音的方式是「顏色」,他說:「我會根據自己的方式感受角色的心理氛圍,讀完作品後我會想到一種顏色,錄音時依照腦中色調去表現,輔助我對情緒的理解。」

李鼎則以「采耳」的過程來形容聲音文本之於受眾感官的意義,對他而言,采耳不單是清理耳朵,關鍵反而在於采耳師手持棉花、觸動耳朵、啟動感受的過程:「聲音,能夠觸及身體每個敏感的部位。好的演員要懂得利用聲音觸發觀眾的顱內敏感帶。」他將錄製《孽子》最後一句話的時刻,比喻為采耳師在內耳深處的輕輕一掏──雖然僅是觸碰耳壁,卻打開了整個身體記憶。

從閱讀到詮釋

在錄音前,表演者都事先拿到自己被分配到的文本以進行閱讀。談起初次閱讀的想法,范宸菲提到,文本之間有不小的區別:《海市》以對話為主,《虛擬街頭漂流記》則多是旁白及心內音。這樣的差異在以聲音進行詮釋時,變得尤其明顯,范宸菲表示,自己將《虛擬街頭漂流記》對話與敘事分別處理的方法,是遇到心內音段落時,會轉回中性聲調,以製造兩者的落差感。

對此,夏騰宏也有相似的觀察,他說錄製〈紅CK〉敘事段落時,因為是角色豪謙對戀人朱寶的告解獨白,自己會想像「王家衛電影」的氛圍;如果文本以對話為主,則希望另一位演員也在現場,否則較不踏實。初孟軒也表示:「這就像遊戲破關一樣,任務變成除了要閱讀文本、對角色有基礎理解之外,我還要再思考對方演員如何理解他的角色,這樣我們的表演才能銜接,遊戲才能進行下去。這其實也很有趣。」

演員夏騰宏以聲音演出〈紅CK〉主角情人豪謙、《虛擬街頭漂流記》嫌疑人何大山。 ...

給自己的功課

既然談起如何透過聲音創造對話的鮮活感,表演者們也自然地說起如何以聲音創造角色立體度的問題。范宸菲提到自己在《海市》中擔任的角色,是一位活潑、青春洋溢的小女生「直播主」,因此她特意以較高的音調進行詮釋,並為此下載數款直播app,揣摩直播主們的語速與說話方式:「其實一路看下來,直播主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發現他們都需要很有自信,像是真的在跟人、跟朋友對話。」

而在推理小說《虛擬街頭漂流記》中,飾演警探的初孟軒,面對文本中出現的「虛擬實境命案」,把自己定位成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間的橋樑,於是他設計了「調查時的情緒」、「起疑時的情緒」等分類,並藉由公司安排的發音課程經驗,以科學化的方式掌握自己發聲時的共鳴位置,進行聲音質地的調整,思考著「要在怎樣的情境中使用怎樣的聲音,才會是恰當的情緒?」這是初孟軒事前給自己的功課。

演員初孟軒以聲音演出《虛擬街頭漂流記》警探張璧河。 圖/吳櫂暄攝影

作品與人的關係

李鼎則是分享了《孽子》在他個人生命史中的意義——在師大附中就讀國中部時,因某次機緣倉促閱讀了《孽子》開頭的段落,由於時間緊湊,且文本帶有某種禁忌色彩,使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正是性別啟蒙的時刻。在四十年後的今日,李鼎沒想到當時讀到的段落正好就是此次要錄製的段落:「短短一張A4中,小說隱喻了性別、政治跟國家的關係,以及整個臺灣的氛圍。這是當時的我不曾注意到的。」

導演李鼎以聲音演出《孽子》主敘事者。 圖/吳櫂暄攝影

儘管如此沈重與感嘆,但李鼎認為,在詮釋時必須「重舉輕放」,他感受到敘事之中對時局的悵然,也認為這樣的氛圍和當今其實仍有所呼應;然而,這樣的理解是四十年後的體悟,而他決定先將這些感觸消化,再展開詮釋,「所以我大概錄了兩小時,好幾次跟工作人員說我不行了,中間還出去抽了四次煙。」

演員們分享彼此的閱讀體驗,交換了種種意見。在觀展過後,李鼎也對本次經驗做出總結:「聲音演出可以讓人發現自己跟作品之間的關係。不同媒材的使用、聲音表現與音樂伴奏的配合,都重新賦予了文學文本不同的存在意義。」

導演李鼎、演員初孟軒、夏騰宏分享彼此的閱讀體驗。 圖/吳櫂暄攝影

西門紅樓文學櫥窗:《尋人・西門少女》 

日期|2022.7.20(三)- 2022.12.31(六)

時間|週二至週五11:00-20:00;週六11:00-22:00;週日11:00-21:30(每週一休館)

地點|西門紅樓2樓

◎責任編輯:胡士恩

展覽新訊 台灣文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