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相遇——造訪高田唯工作室與近況

本期專題像是一場傳達設計的探索與實驗。《500輯》創造相遇的契機,走進高田唯位於東京的工作室Allright Graphics,與他及設計師夥伴陳文亮面對面談話。比起詮釋高田唯的設計,我們更在意這位創作者的本質與近況。我們試圖以文字重現訪談情境,不以人物書寫為核心,而是以四段結構,讓談話的氣息流動於紙上。
空間感
Allright Graphics位於多摩川附近的70年老屋內,庭院樹幹旁有植物圍繞,養著房東留下的一池金魚,水面罩上薄網保護金魚不受野貓打擾,角落台階放有兩個小碗,隨時歡迎小貓的到來。Allright Graphics由兩個空間構成「L」型場所,設計師會在大桌工作,定期聚在小桌午餐,大多設計作業都在此完成;另一個工作區是高田唯後來打造的,討論、會議或是他近期投入的手工製作則在那裡進行。問起攝影師拍照需要留意的地方,高田唯僅拿下張貼在廚房門邊、進行中的創作討論,像是設計對話在此蔓延、流動的痕跡。這個場域散發著「敞開與歡迎」的氣息,這似乎與高田唯作品給出的「空間感」相互映照。
「過去我不斷購買那些令我心動的事物(花器、器皿、物件、藝術、唱片機、椅子等等),才逐漸形成這樣的環境。花了不少時間,想要的東西還是很多。不過我也並不討厭極簡、什麼都沒有的空間。我知道『存在』能帶來滿足感,而『不存在』則能讓心靈得到調整,這種『兩面性』正是我的主題之一。我本身就喜歡『概念』。所以和不同的人對話時,能察覺到他們的主題、敏銳點、氣質,這讓我覺得非常有趣。」高田唯說。
真正的豐富
談起平面設計與立體造型的實驗與探索,高田唯流露出一種享受「編輯過程、不怕組裝麻煩」的特質,他是思考「設計訊息」如何被傳達的製作人:「我雖然喜歡個人創作,但也非常喜歡『組合』以及『編輯妄想』,透過將自己與他人的表現(繪畫、藝術創作、攝影、文字、詩等)混合時,誕生出未知世界的瞬間,會讓我感到強烈的喜悅。」
他的設計方法包含了觀察與互看,他一直在尋找能讓心靈為之震動的創作者。高田唯認為服務客戶案件時,面對業主與目標客群的雙向理解是重要的,他總是以此為基礎再往前多踏出一步,把面向未來的表現實現出來,同時加入實驗性;但在個人創作表現上,他有著不太一樣的思考:「雖然我總苦惱於如何分享『偶然發現的有趣之物』,但我基本上避免做具體的解釋。我喜歡『誤解』。我認為存在另一種解讀也很好。觀賞者的心是很難控制的,雖然也有人聲稱『能控制』,但那樣的表現往往帶有一種可疑的氣息,很少能讓我真正感動。我們握著那些看不見的部分,而它們總會以某種形式浮現表面。」作為創作者,他日復一日地思考,在表現中營造出如同願望般的東西,才能讓世界更接近真正的豐富。
享受偶然
高田唯近年的創作與以往已有所不同。2024年,他和畫家阿部寛文共同舉辦聯展《影響 Shadow of an Echo》,看到阿部寛文用鉛筆作畫,他腦中浮現了「鉛筆與繪畫並置展出的景象」。進而,他開始反問自己:若不是削筆尖,而是雕刻從沒有人在意的筆桿,會出現怎樣的結果?這個念頭成為他展開鉛筆雕刻實驗的起點。
為探索各種削法的可能性,高田唯試著去感受手持雕塑刀與使用電動刻磨機的不同,且為了讓鉛筆能夠直立,必須在底部筆芯處垂直打洞,他開始研究更大型的機具,學習實際操作:「過程非常令人興奮,因為那是我從未做過的事情。在開洞的時候,只要一點點角度的差錯,就會穿破鉛筆,於是我也學到在細微處磨練技術的樂趣。」若把失敗的鉛筆也算在內,這一年多來他雕塑了將近300支鉛筆,「其實這跟設計沒什麼不同:提出各種方案,做各種嘗試,最後沒有『最佳解』,同樣的東西也不可能再複製一次。」
這讓人聯想到他過往的計畫,例如「一日一花」、「三角形」、「風箏」,都是從相近概念出發,在「反覆做」中發現變化。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開始新的嘗試。「我的興趣會轉移,不是『膩了』,只是好奇心跑到別處。過去的作品也不是不喜歡,有時還會再做。」他想著:在三角形裡能有多少自由?換種削法能看到什麼新景色?這些計劃的本質一致——如何享受偶然性。而每當他捕捉到什麼,就會持續深入一陣子,並深信今後還會再改變。
走向立體
睽違三年再度來台辦展,高田唯說心境已有很大變化:「我從事平面設計快二十年了,這段時間主要以委託工作維生,也是因為喜歡才持續做下去。不過,也產生了想『暫時脫離電腦』的好奇心,走向立體。腦中只要浮現什麼,就會試著製作看看。」
問及立體創作的實驗是否帶給他在平面設計上的新刺激?他說:「一切都是連結的。剪紙或撕紙的作品,讓我記住紙張斷面的形態,可以毫不猶豫地用路徑資料再現;做花的作品時,開始強烈意識到構圖上移動或模糊的妙處,透過練習培養出判斷『關鍵所在』的直覺。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平面設計,我也不會走向立體。」
高田唯的好奇心使他不斷觸及「困惑」。談到最近的煩惱,他說:「就像任何時代一樣,我厭惡紛爭不斷的局勢,環境問題亦然。心理與精神疾病也隨處可見。包括我自己在內,日本人都不擅長表達煩惱。我認為諮商若能更普及是好事。日本許多文化已變得貧瘠,甚至被封閉。好的事物要擴散,壞的要結束。為了下一代,大人必須以態度示範才行。」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42「迷惘,是好事——高田唯」帶上留白的企劃,抵達東京與設計師高田唯相遇。
對偶然懷抱好奇,對現況充滿疑問,使我們都渴望對未知世界的新景色,盡可能做出觸動人心的表達。本期專題試圖靠近高田唯的本質與現況,同時在北京、日本、台灣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身上,看見不「標準」卻迷人的動機、試錯、混沌和想望。設計因而存在各種生活場景,在細微的差異中帶來真正的樂趣。
![]()
◎攝影:鄭弘敬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創造相遇——造訪高田唯工作室與近況
2025/10/03 -
季大純睽違24年來台!誠品畫廊個展「五夜山河水」呈現近20年創作心路
2025/10/03 -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集16組建築師與藝術家一展跨域對話
2025/10/02 -
是枝裕和創作30週年!誠品電影院10/4起特別獻映《幻之光》等5部經典之作
2025/10/02 -
洪建全基金會贊助 謝德慶首次完整回顧展在紐約Dia Beacon登場
2025/10/01 -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