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天藝術節《仁慈小酒館》北藝中心亮相!以無聲告別點亮家族記憶
被《衛報》盛讚「令人振奮的新銳才華」劇場新星希臘\阿爾巴尼亞裔導演馬里奧·貝努西(Mario Banushi)所執導的《仁慈小酒館》於11月28日至11月30日首度來台演出,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亮相!做為2025秋天藝術節壓軸鉅作、亦為導演「親情三部曲」終章,這部融合個人生命經驗與巴爾幹文化的動人作品,以獨特的肢體語言、詩意燈光與儀式感舞臺,將家庭、記憶與失落的情感赤裸展現,也讓人透過不同文化語境領略生命經驗的情感共鳴。
歐洲劇場新星貝努西的詩性創作
馬里奧·貝努西1998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6歲移居希臘,畢業於雅典音樂學院戲劇系。26歲即成為歐洲劇場界最受矚目的新星之一,現為希臘歐納西斯AiR駐村藝術家。他的創作長期關注己身移民身份認同及成長經驗,不只挖掘極其情感內核,更以豐盛濃厚的表達共感人心。
2020年他以短片《Pranvera》入選地拉那國際電影節,並於疫情期間創作舞台處女作《妊娠紋》,自此開啟親情三部曲,第二部《再見,琳蒂塔》榮獲Bitef藝術節兩獎,第三部曲《仁慈小酒館》自2023年雅典首演以來已巡演歐洲多國,場場完售,《衛報》更盛讚其「絕對充滿詩意,令人驚嘆」,在來台演出前,11月時國家兩廳院便邀請導演貝努西在臺灣駐館一個月,貝努西表示,「我看見我們與這片遙遠土地上的人們有多麼不同,卻又在根本上如此相似。臺灣的文化、傳統與歷史深深啟發了我。」因此,即便這是一齣靈魂根植於阿爾巴尼亞地拉那街區的演出,然而對於觀者來說,它並不是那麼遙遠,因為對於導演來說,「會發生的,就會發生;會感受到的,就讓它被感受。」
導演生命敘事下,移民記憶的告別儀式
《仁慈小酒館》以一盞從地拉那帶出的霓虹燈招牌為象徵,既串起導演追憶父親的旅程,也凝鍊出一個家族的記憶與缺席;在此部劇作中,貝努西將父親生前經營的小酒館意象帶到世界各地劇場,並藉由一場場無對白的告別儀式直面失去與哀悼。
舞臺設計靈感來自導演奶奶家的白瓷浴室,由洗衣機、蹲式馬桶等極具巴爾幹風情的生活感日常物件織構而成,而舞臺上的空椅子則象徵父親位置的永恆空缺,亦承載著家庭連結的力量。貝努西認為,「浴室是一個極度私密又充滿象徵性的場域。我們在那裡最為赤裸——不只身體,也包含情感。因此它象徵著轉化與重生。」因此,在這個空間裡,繼母與姊妹以身體語言展現人類最原始的需求—進食、淨身、排泄、傷害、撫慰,也在無聲之中承載對亡父的思念。
全劇無任何對白,但肢體、光影、聲響與音樂卻足以傳達最深沉的情感。導演以宗教儀式般的節奏掌控舞臺,透過希臘國寶級民俗歌手薩維娜·揚納圖(Savina Yannatou)所擅長的自由即興、人聲模擬和多語種吟唱為劇場注入靈魂,不只將巴爾幹民間儀式、宗教意象、希臘悲劇元素交織,並以當代表現手法重新詮釋死亡、失落與家庭。當光影、霓虹燈與音樂層層堆疊,肢體動作在靜謐與狂烈間切換,讓所有觀者以這場來自希臘與阿爾巴尼亞的靈魂詩篇,在無聲之中傾聽家族與時間的共鳴。
2025秋天藝術節《仁慈小酒館》日期:11月28日—11月30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