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事】設計師林唯哲/確定本質,風格就誕生
2020-08-19 20:00
林唯哲
當生活越趨於「智慧」、凡事都被賦予「智慧」,人好像就再也不需要智慧了。我們像是把自己的智慧都給了物品一樣,這是一個不太需思考、不需身體力行實踐,而是靠科技引導的時代。世界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人,再高的科技都是人在操作。人的本能是思考,它讓人類成為萬物中最有智慧的生物,可是在世界進步的同時,我們卻優先捨棄了智慧。
人其實可以靠自己把生活過的很好,不被這是什麼的生活所影響。形容詞總會換,但人還是人,當抽掉了這些華麗的形容詞,你是否還依然有魅力,或是空無一物?魅力都來自人的自信、思想、哲理、智慧,這些是替代不了的。我不會因為沒有了科技或不在主流之中就無法生活,因為我把思考留在了身上。有時候讓自己沒那麼方便反而是更有創造力的,因為會促使人思考、會提高人的敏銳度,因為不方便而發現了更多需求和新的可能。
我常常在提醒自己一件事,就是拋開「追隨」。不追隨時下風格、正流行的事物、不追隨那些看起來美好但不是發自自身的「附加物」。做品牌設計時也是一樣,我從不和客人談風格、樣貌,也不用參考圖,而是耐心的挖掘出品牌的本質,建立品牌的邏輯系統來跟業主、消費者溝通。
本質明確了,自然就會產生原創的風格了。本質就像一個優秀的棒球打者在打擊前站穩軸心,以軸心擊球,追著球跑是打不到球的。因應這個多變的世界,能不斷思考訂立自身不變的本質,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最新文章
-
樂評人王祖壽/「瓦合」:草東沒有派對之「大象席地而坐」
2023/06/05 -
雀雀/「親愛壞蛋」:台版「寄生上流」還是現代大觀園?戲劇轉折如倒吃甘蔗迸現
2023/06/03 -
飲食作家葉怡蘭/威士忌的回望
2023/06/02 -
影評人馬欣/餘韻十足的「烈火焚身」:在棋盤廝殺的國際現實中,如何保有人的完整與尊嚴
2023/05/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叔環島的理由:即便是漫無目的漂泊,也有其意義
2023/05/26 -
Ying C. 陳穎/無麩質飲食會是翻轉傳統米食沒落命運的救命稻草嗎?
2023/05/23 -
自由記者廖芸婕的以巴蹲點日記:笑我們如此需要田野
2023/05/20 -
雀雀/「和平歸來」與「疫起」:同為SARS封院故事 是互文還是平行宇宙?
2023/05/20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進台灣家常的川味:李雪辣嬌
2023/05/19 -
藝術收藏家姚謙/花季未了:關於男人的浪漫與溫柔
2023/05/15 -
芮塔/「造后者」打造韓國女性平權世界,選戰攻防宛如「行銷公關教課書」
2023/05/13 -
《人選之人—造浪者》共同編劇簡莉穎:承認無知、問對問題,故事才能長出對的細節
2023/05/11 -
雀雀/「不良執念清除師」:讓執念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笑淚兼具的青春奇幻台劇
2023/05/06 -
雀雀/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寫實入骨碰觸政治社會議題 更對台灣影迷胃口
2023/04/29 -
文化觀察家李清志/城市文化的歷史櫥窗:老街建築保存與再生
2023/04/28 -
Ying C. 陳穎/明星光環無敵?反思主廚作為品牌的經營挑戰
2023/04/25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認同的媒介:方政倫 鄒築園的索恩納
2023/04/21 -
藝術收藏家姚謙/用藝術回味一趟旅行: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Juan Ford試圖確認人類與土地的關係
2023/04/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