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事】設計師林唯哲/確定本質,風格就誕生
2020-08-19 20:00 林唯哲
當生活越趨於「智慧」、凡事都被賦予「智慧」,人好像就再也不需要智慧了。我們像是把自己的智慧都給了物品一樣,這是一個不太需思考、不需身體力行實踐,而是靠科技引導的時代。世界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人,再高的科技都是人在操作。人的本能是思考,它讓人類成為萬物中最有智慧的生物,可是在世界進步的同時,我們卻優先捨棄了智慧。
人其實可以靠自己把生活過的很好,不被這是什麼的生活所影響。形容詞總會換,但人還是人,當抽掉了這些華麗的形容詞,你是否還依然有魅力,或是空無一物?魅力都來自人的自信、思想、哲理、智慧,這些是替代不了的。我不會因為沒有了科技或不在主流之中就無法生活,因為我把思考留在了身上。有時候讓自己沒那麼方便反而是更有創造力的,因為會促使人思考、會提高人的敏銳度,因為不方便而發現了更多需求和新的可能。
我常常在提醒自己一件事,就是拋開「追隨」。不追隨時下風格、正流行的事物、不追隨那些看起來美好但不是發自自身的「附加物」。做品牌設計時也是一樣,我從不和客人談風格、樣貌,也不用參考圖,而是耐心的挖掘出品牌的本質,建立品牌的邏輯系統來跟業主、消費者溝通。
本質明確了,自然就會產生原創的風格了。本質就像一個優秀的棒球打者在打擊前站穩軸心,以軸心擊球,追著球跑是打不到球的。因應這個多變的世界,能不斷思考訂立自身不變的本質,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最新文章
藝術收藏家姚謙/煙雨對照人心「暮雲麥樹」:看不清楚遠方,亦不能亂了自己行腳
2022/06/28影評人馬欣/《尋人啟弒》: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繁華幻象中令人刺痛的底層現實
2022/06/26飲食作家葉怡蘭/自由不羈、熱鬧多端:一路進化的「台味義大利麵」
2022/06/24地下電影/《嬰兒轉運站》:偷窺之後的真實,是枝裕和的不法之徒揭示了「家庭」意象
2022/06/23美食作家陳慶華/絕妙的饗宴: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最大遺珠 非「他」莫屬
2022/06/23陳穎Ying C. /有了3D印表機之後,我們還需要甜點師嗎?
2022/06/21樂評人王祖壽/學生樂團登大人的蛻變與衝撞:你喜歡怎樣的「理想混蛋」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地下電影X方郁婷、李沐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重點就在括號裡X郭文頤、王渝屏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一頁華爾滋X朱軒洋、陳姸霏
2022/06/20雀雀/百無禁忌《良辰吉時》:串流擁抱各類作品 打開台灣影劇的可能性
2022/06/1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觀看基隆的方式:「水路」服務更浪漫
2022/06/17旅日作家張維中/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等待某種奇蹟的場域
2022/06/14影評人塗翔文/電影「必勝球探」:「節制」風格卻熱血感動 用影像傳達對籃球的滿懷熱愛
2022/06/12雀雀/《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不只是喜劇,也是拍給台灣醫護的一封情書
2022/06/11創意人李擴╱元宇宙裡的市集 虛擬新消費時代商機無限
2022/06/10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內的水族館:安靜深呼吸,欣賞有如異星宇宙的蔚藍世界
2022/06/03陳穎Ying C./出國念廚藝學校就能一舉圓夢嗎?釐清「真實目標」再決定
2022/05/3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