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小店永豐計畫/溫柔永續的粉藕色——TAIWAN DYE與檳榔子染

2025/09/15 文/彭巧如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屏東平原滿是檳榔園的風景。圖/Kris Kang
屏東平原滿是檳榔園的風景。圖/Kris Kang

王一帆與黃琬婕夫婦畢業後在台北成家立業,兩人除了正職工作外,在文創市集尚未盛行前便創立品牌「iStudio COLOR」,特地至國外蒐羅各種特殊花布,設計開發出各式各樣的生活便利物。後來因新冠疫情影響,衝擊品牌生意,兩人開始認真思索未來的方向。2021年因客委會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一帆離開了生活40年的台北,一家人搬回至琬婕的故鄉──內埔。

長久以來,檳榔即為六堆地區農村種植的主力經濟作物之一,但因近年的健康政策宣導,產值逐年遞減,形象也偏負面。因此夫婦倆不斷思索檳榔可以怎麼被運用、翻轉,翻閱了許多文獻後,發現可以做成染劑,運用在他們本來就有興趣的布料上,因此一股腦地投入了「檳榔子染」的研究。透過實驗,記錄下檳榔子不同的變因所造成的顏色差異,希冀在掌握檳榔子染的控色後,除了用於商品配色設計,也可進入產業鏈。

古老又當代的檳榔子染

一帆運用自己的圖資專業,查閱文獻,跟著前人紀錄、研究檳榔子染的腳步,在三合院的廚房裡努力不懈的反覆操作染色實驗,建立起檳榔子染流程與辨色記錄。「長輩們覺得這個人超怪,為什麼要一直霸佔廚房,還一直狂叫瓦斯、曬一堆色票」一帆笑著說,琬婕則在一旁說明,若要脫離「手作體驗」的範疇,想商品化,勢必得建立出成色純淨且穩定的色票。說起來很簡單,但若想建立色票,只能花很多時間一步步地找出成色配方和比例。

負責產品發想、設計、打樣的琬婕說道,要想做出有質感的產品,布料的成色至關重要,「但我只負責產品設計,顏色部份我就是出一張嘴,剩下的一帆會想辦法」。從一帆、琬婕一來一往的鬥嘴互動中,可以感受到兩人除了是相互扶持的伴侶,也是相互依靠、信賴彼此的工作夥伴。

一帆於工作前講解檳榔產業及發展檳榔子染的過程。圖/Kris Kang
一帆於工作前講解檳榔產業及發展檳榔子染的過程。圖/Kris Kang

為了讓檳榔子染能夠進入產業運用,夫妻倆歷時近3年的時間建立標準工序,步驟大致為──拾果、日曬、取籽、萃液、染色、成色。

我們看到的「檳榔」外層是檳榔殼,也是中藥的「大腹皮」。剝除大腹皮後,中心深紅棕色的核才是真正的「檳榔子」,主要的紅色素便是來自這。將檳榔子敲碎、熬煮1-2小時候便可取得最基本的檳榔子染液。此時若直接進行染色的成色是粉藕色;二次泡染時若加入媒染劑「明礬」可增豔獲得偏橘、紅色系,加入「鐵」則呈現較深的咖啡至黑色。整體而言,檳榔子染的成色色域以大地色系為主,可大致分類為粉藕至紅磚色/奶茶至咖啡/菸灰色系。

剝除大腹皮取檳榔子。圖/Kris Kang
剝除大腹皮取檳榔子。圖/Kris Kang
撿拾田間檳榔落果。圖/Kris Kang
撿拾田間檳榔落果。圖/Kris Kang
將檳榔子敲碎製作染液。圖/Kris Kang
將檳榔子敲碎製作染液。圖/Kris Kang
檳榔子染商品布包。圖/Kris Kang
檳榔子染商品布包。圖/Kris Kang

具有環保和社會責任的檳榔子染

草木染是目前的世界潮流,雖然成本較高,但因減少化學加工,對環境相對友善。以一帆、琬婕的經驗來說,檳榔子染的優勢就是不需另外處理染色過程中產生的染劑、廢水,可以直接排至水溝,「我們試了半年了,水都直接排進田裡,植物們還是長的很好」。且運用在染色上的檳榔子,是本來只能成為田間肥料的「老檳榔種」落果,如今發展檳榔子染的產業等同於讓農廢再利用。

早期檳榔集貨場會請婦幼來打工,將採收下來整串的檳榔一顆顆剪下、進行分類揀選,方能進一步批發至檳榔攤。如今這種交工的概念也可用於檳榔子染的產業,長輩在巡田水時可順帶撿拾老檳榔種,一帆再和長輩們收購、並聘僱長輩們協助去檳榔殼,維持社交、身體勞動同時又可賺點外快,對地方來說也可漸漸地扭轉過去對檳榔的負面印象。

砍掉重練不實際

一開始回到內埔,還不夠了解地方,聽長輩提起檳榔產業的沒落,便勸長輩改種。當長輩提出各種關於改種的苦惱時,一帆開玩笑地說,「沒關係我來幫你想辦法,沒有台北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但真的深入了解後,才發現事情不是台北人想的那麼簡單。要轉作其他經濟作物,得重頭再學習新的種植和照護知識,「我40幾歲學習新事物都氣喘吁吁了,要這些平均年齡70以上的長輩學新專長,太刁難了」。再者,平均一分地的檳榔田只需一個人即可看顧,但同樣大小的果園,需投入3-4名勞動力,偏偏在人口凋零的農村中最缺乏的就是人力,轉型之路可謂窒礙重重,甚至有長輩幽默自嘲說「不然就跟它拚阿,看是檳榔先結束,還是我的人生先結束」,轉作之路不切實際,也因此更加堅定了夫妻倆發展檳榔子染的心。

讓檳榔成為永續環保的綠金

介紹完檳榔產業和地方的脈絡後,夫婦倆帶著大家走進檳榔田裡,家裡的檳榔田目前已無使用農藥與化肥,樹下的土地長滿了生意盎然的雜草,蝴蝶與瓢蟲也在其間自在飛舞生活。婉婕提到小時候天氣很熱,家中的大姊們會帶著她到檳榔樹下的雜草堆上午睡,每次看到動畫《龍貓》裡小月小梅兩姊妹躺在龍貓身上午睡的場景,她就想起那柔軟又帶點水氣的長草皮,彷彿帶著青草香的涼床,是一段很舒暢沁涼的回憶。

曾經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經濟作物,「綠金」檳榔撫育了好幾代的人們,時過境遷卻因健康考量和政策等因素逐漸被社會冷落。一帆和琬婕希望透過推廣檳榔子染,讓檳榔重回經濟產業,同時也能以更友善環境、讓年長者再就業等具有良好社會責任的面貌被大家重新認識,也期望將檳榔子染打造成具有台灣代表性的天然染色品牌TAIWAN DYE,讓「Taiwan Brown」如同「Japan Blue」般成為國際認同的台灣色彩。

顏色是文化的載體—從檳榔的紅,到土地的褐,我們用染布說台灣的故事。

小店永豐計畫

永豐基金會發揚小店文化,號召「好事之徒」為地方帶來力量

永豐基金會發揚小店文化,號召「好事之徒」為地方帶來力量

2022/10/06
小店永豐計畫發表 3場「跨域名人串連體驗」一起深入認識在地好店

小店永豐計畫發表 3場「跨域名人串連體驗」一起深入認識在地好店

2024/09/26
小店永豐計畫/坪感覺:星探一號!挖掘坪林潛質,打造包種茶園的發光舞台

小店永豐計畫/坪感覺:星探一號!挖掘坪林潛質,打造包種茶園的發光舞台

2022/10/06

最新文章

大武女兒潘美緣與丈夫將老家空間化為更多在地創生的可能,新成員店狗「雪球」則是稱職...

小店永豐計畫/大武女兒的溫柔鄉 那些家家酒書房裡的「大武小時光」

2025/09/15
透過合作社的運作,溫源田與馮修雙串連起部落裡的小農資源,再藉由美學設計與創意行銷...

小店永豐計畫/山谷間的Bulaku!布拉谷合作社種下的部落永續故事

2025/09/15
店主人芃諭與書店門口的海龜主視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打開新的對話想像—小島停琉

2025/09/15
返鄉後的林德盛承接了父親的土地,培育友善無毒的檸檬園。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金喜檸檬」守護土地,也守護部落的永續未來

2025/09/15
像簡天才師傅學習的法式魚排料理方式。攝影/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從魚塭游上餐桌的鱻—三魚直賣所

2025/09/15
回到妻子的家鄉都蘭,阿詮以「出力釀」開啟一段追尋傳統製麴文化的旅程。圖/Kris...

小店永豐計畫/從酒麴復育到出力釀酒杯 啜飲部落糯米酒的風土與記憶

2025/09/15
藉由海女研習所、圖鑑、資料庫等建制,成功海銀行攜手海女們,一起努力將這擁有歷史的...

小店永豐計畫/翻開潮間帶的文化採集帳本 在成功海銀行提領與海共生的海洋智慧

2025/09/15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溫柔永續的粉藕色——TAIWAN DYE與檳榔子染

2025/09/15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小店永豐計畫/與部落同行的藝術實驗所 米麻岸的文化行動筆記

2025/09/1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