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複身犯》的人性思辨,失去社會連結的當代孤獨
繼《麻醉風暴》後首度回歸醫院場景拍戲的導演蕭力修,在電影《複身犯》中運用色彩強烈、節湊快速的運鏡手法,刻畫一場懸疑與倫理交織的科幻故事。《複身犯》改編自台灣作家洪子詠2016年榮獲優良劇本獎首獎的作品《193往月球路》,大膽挑戰未來科技可能引發的兩難議題。
劇中為解決兒童綁架的社會案件,警方與醫界攜手將5位嫌疑人的意識,植入代號「193」的死刑犯(楊祐寧飾)腦中。在分開、共同偵訊的過程中人格開始交雜,包含193公車路線司機(林哲熹飾)、尋死女孩(王淨飾)、中年房仲(陳以文飾)、神秘年輕人(劉修甫飾),觀眾隨著劇情窺探他們記憶的同時,也帶出個人隱私、生命權等議題。
「明明是這世界病了,憑什麼是我要吃藥?」在一場映後座談中,編劇透露《複身犯》一開始是沒有這麼多角色的,而是死刑犯、王警官(李銘忠飾)、博士(張榕容飾)三個人想要尋找孩子的故事。他們各自的動機不同,但迷失的孩子實是孤立無援。當代社會不僅是成年人,連孩子也深感孤獨,或許在網路社群上有上千好友,遇到困難時卻孤立無援,這已非個人層次,而是家庭、社會的共同課題,但我們往往在遺憾發生後,才又重新關注孤獨所帶來的問題。
《複身犯》的六個意識/身份共存一個身體,但「他們」彼此間卻更為分歧、互不了解甚至容易發生衝突。據《孤獨世紀》一書指出,人們每天平均查看手機221次,年用量將近1200小時(50天),「科技操弄生命」的倫理議題與「孤獨」在當代同等重要,科技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人們透過情感的交流與體會,才能瓦解藩籬。
不可逆的科技手術,使得劇情僅能以「193的死亡」合理作結;然而複身諧音「附身」、「復生」,實是叩問角色、也是觀眾的我們,若有再一次重生的機會,你心中最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什麼?無論答案是不再社會冷漠,或多一點科技倫理的思考,都期盼走出電影院的你,將這樣的體悟帶到社會的更多角落。
最新文章
-
刺青師柯廷:被交予皮膚一部分的永遠,是工作最浪漫的地方
2025/02/22 -
燈光設計師建權:讓燈光成為敘事推手
2025/02/22 -
音樂人WADE DAO:創造音樂被聆聽的方式
2025/02/21 -
雲門舞集《定光》前進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新作《關不掉的耳朵》秋天首演
2025/02/21 -
撥動時間的痕跡!韓國藝術家莉景「時空蝕:光的間界」MoCA Studio展出
2025/02/21 -
電玩場景化身藝術創作!皮凱《疾破次元壁》個展Bluerider ART登場
2025/02/20 -
感受書篆藝術的深厚底蘊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公布四組競賽得獎名單
2025/02/20 -
2025高美館必看七大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
2025/02/18 -
2025桃園燈會懶人包!18公尺主燈、小提燈、交通10+10重點總整理
2025/02/18 -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3/15亮相!兩座巨型蜘蛛雕塑重磅登台
2025/02/18 -
RELEASE; x 山陽山陰策劃!《リリース百科》以物件探索世界與自己的關係
2025/02/17 -
因著一塊門牌的牽引 溯源出書 蔣勳:地方寫出本地故事 讓觀光有文化根底
2025/02/17 -
瘋魔與混亂才能激盪出真我,在《酒神有沒有派對》經歷恐懼與慾望的旅行
2025/02/10 -
絲襪小姐20週年《伏流》演唱會2/15登場!何欣穗等八組神秘嘉賓同台
2025/02/07 -
創作歷程大公開!《羅迪尼.狄克森》全新人物誌畫冊、展覽路由藝術登場
2025/02/06 -
2025TIDF巡迴展四大城市接力放映!日本導演小田香4月來台映後座談
2025/02/06 -
京都祇園花街藝術博物館!8大主題體驗藝伎編織的優雅世界
2025/02/06 -
林懷民首度執導馬戲!FOCASA《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28臺南登場
2025/02/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