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複身犯》的人性思辨,失去社會連結的當代孤獨
繼《麻醉風暴》後首度回歸醫院場景拍戲的導演蕭力修,在電影《複身犯》中運用色彩強烈、節湊快速的運鏡手法,刻畫一場懸疑與倫理交織的科幻故事。《複身犯》改編自台灣作家洪子詠2016年榮獲優良劇本獎首獎的作品《193往月球路》,大膽挑戰未來科技可能引發的兩難議題。
劇中為解決兒童綁架的社會案件,警方與醫界攜手將5位嫌疑人的意識,植入代號「193」的死刑犯(楊祐寧飾)腦中。在分開、共同偵訊的過程中人格開始交雜,包含193公車路線司機(林哲熹飾)、尋死女孩(王淨飾)、中年房仲(陳以文飾)、神秘年輕人(劉修甫飾),觀眾隨著劇情窺探他們記憶的同時,也帶出個人隱私、生命權等議題。
「明明是這世界病了,憑什麼是我要吃藥?」在一場映後座談中,編劇透露《複身犯》一開始是沒有這麼多角色的,而是死刑犯、王警官(李銘忠飾)、博士(張榕容飾)三個人想要尋找孩子的故事。他們各自的動機不同,但迷失的孩子實是孤立無援。當代社會不僅是成年人,連孩子也深感孤獨,或許在網路社群上有上千好友,遇到困難時卻孤立無援,這已非個人層次,而是家庭、社會的共同課題,但我們往往在遺憾發生後,才又重新關注孤獨所帶來的問題。
《複身犯》的六個意識/身份共存一個身體,但「他們」彼此間卻更為分歧、互不了解甚至容易發生衝突。據《孤獨世紀》一書指出,人們每天平均查看手機221次,年用量將近1200小時(50天),「科技操弄生命」的倫理議題與「孤獨」在當代同等重要,科技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人們透過情感的交流與體會,才能瓦解藩籬。
不可逆的科技手術,使得劇情僅能以「193的死亡」合理作結;然而複身諧音「附身」、「復生」,實是叩問角色、也是觀眾的我們,若有再一次重生的機會,你心中最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什麼?無論答案是不再社會冷漠,或多一點科技倫理的思考,都期盼走出電影院的你,將這樣的體悟帶到社會的更多角落。
最新文章
-
「未來圖書館」一世紀後出版!藝術家Katie Paterson在當代創作、未來實現
2024/10/15 -
聚焦「穀倉」集體力量!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台灣特展挾三大子計劃亮相
2024/10/15 -
2024徠卡LOBA攝影獎!從Leica視角打開對人與環境世界性關懷
2024/10/15 -
喧囂的孤獨10/12北美館開展!以146件作品閱讀膠彩畫的時代印記
2024/10/14 -
《十字路口的豬》10/25誠品上映!兩大名導欽哲諾布、蔡明亮首度對談
2024/10/14 -
創造力的大爆炸,在自由的時空裡成長的想像——「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
2024/10/14 -
超越漫畫的大谷翔平——四位日本棒球漫畫家的經典之作
2024/10/13 -
2024南國漫讀節/首度來台 趙南柱暢談女性主義 透過寫書表現真實狀況
2024/10/12 -
富邦美術館新展「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以50件作品展現風動光影詩意
2024/10/12 -
文學大師瘂弦辭世享耆壽92歲 曾遺憾「我的詩實在寫得太少」
2024/10/12 -
台北「望氣」陶作個展:聯手聲音、舞蹈、花藝家演出,展現生命的殘缺與力量
2024/10/11 -
It’s Shotime!從二刀流到50-50俱樂部,大谷翔平的六個關鍵賽場
2024/10/11 -
時代的轉折,大谷翔平——詹偉雄:他把棒球帶到充滿可能性的新世界
2024/10/11 -
南韓女作家韓江獲2024諾貝爾文學獎!以詩意直面歷史創傷揭示人類脆弱
2024/10/11 -
北美館拓展藝術影像的敘事疆界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首波片單搶先看
2024/10/11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的老電影」一探卓別林、基頓的影像魅力
2024/10/11 -
C-LAB「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亮相!四大章節、26件作品探索AI時代新頁
2024/10/07 -
小店學系列講座/高耀威X沈奕妤:拓展店面、品牌的影響力-談小店創業「營運」
2024/10/0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