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玫舞團/「林投姐」虛實跨界前進德國威瑪藝術節
擅長打造超現實幻像的「何曉玫MeimageDance」,繼去年結合VR科技,推出《林相繽紛—從肉身到虛擬的極相與無相輪迴》VR—林投~姐ㄚ之後,今年受到德國威瑪藝術節的邀請,更進一步延伸出虛實整合的全新演出。
透過VR 360度零死角的視野,以林投姐女體作為肉身創作的發想主體,將舞者身體巨大化為表演空間,時而如肉塊、時而如藤蔓,邀請觀眾以8K VR新技術與體感蛋椅的連動裝置,遊歷於林投姐的幽冥世界。
在體驗完VR演出、拆下頭戴式裝置之後,何曉玫設計讓觀眾圍繞著圓形的米藝,映入眼簾的是遍地的米,埋住舞者,讓舞者慢慢在米中甦醒與舞動。
何曉玫表示,在農業立國的臺灣,「米」有著祝福、重生的意涵,再現了臺灣傳統農業社會敬天謝地的感恩之心。從而帶領觀者從VR巨觀下的肉身風景來到眼前,進而反思身體與真實的意義。
擔任這次演出的舞者何亭儀則表示,演出的最大挑戰其實是「要怎麼開始動?」在觀眾入場前就潛伏在米堆裡的她,在開始第一個動作之前,就持續感受周遭的氣氛、米粒的溫度、空氣濕度,甚至觀眾呼吸的起伏,亭儀的感官覺察力必須放鬆與覺知,感受身體當下與環境的狀態。因此,每一次的演出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有機、流動的。「我給自己的挑戰就是每次都要嘗試不一樣的動作,挑戰極限的不可能,在螺旋運動模式中自然流暢地完成整個演出。」
除了虛實場景呼應,為了徹底打破性別、身體部位的界線,這次林投姐的演出,加入了「特化藝術家」盧玫璇的視覺創意。何曉玫說,在臺灣的民俗信仰裡「換花」,認為性別是可以選擇的,因此我們想到打破原本人體器官的配置,胸部變成屁股、脊椎用鼻骨置換,跳脫性別,錯置、重整,你以為的裸並不是真的裸,而是一個不被定義的有機生命體。
何曉玫強調,許多人認為新科技的出現,讓表演藝術競爭環境變得更辛苦,但她認為,科技不該被藝術排除在外,應該融入作為新的創作手法。鏡框式的舞台表演形式,創作者有很大的支配權,但在VR虛擬空間裡,是無法完全控制觀眾的視角,觀眾的主控權較高,同時也因為VR的私密性,讓人可以更卸下心防去感受整個表演。
舞團受邀將前往德國威瑪藝術節表演「林投姐」,將臺灣傳統文化故事呈現在外國人面前,會不會擔心有文化隔閡?何曉玫一派輕鬆地表示,「語言會有隔閡,但身體演出反而更能跨越國界,端看觀眾是否打開感官去感受、與表演者連結,更期待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國外觀眾的反饋。」
何曉玫MeimageDance
最新文章
-
信仰包含著傳統,但信仰不會限縮於傳統價值觀——馮國瑄
2025/09/07 -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
女神就像溫暖長輩,共鳴與陪伴身為女性的自己——倪瑞宏
2025/09/06 -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2025/09/05 -
邁克爾 ‧ 穆勒《關於繪畫的思考》爍樂畫廊展出!一睹沒有邊界的畫布創作
2025/09/05 -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NOKE忠泰樂生活展出!一睹當代創作者藍色收藏
2025/09/04 -
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自由自在」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2025/09/04 -
2025 Camping Asia 11月登場!以舞蹈為語言、5檔精選表演節目一次看
2025/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