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聚焦「穀倉」集體力量!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台灣特展挾三大子計劃亮相

2024/10/15 文字編輯/陳宜慧

有鑑於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中印尼團體ruangrupa所提出的穀倉(Lumbung)概念,充份體現「穀倉」不只做為資源共享的互助系統,同時也形構出人們在此交流的核心理念。全新登場的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於10月1日至11月15日在雅加達藝術中心展出,此屆同樣以「穀倉」為主軸,聚焦集體力量的意義,同時場內台灣特展亦邀請羅秀芝擔任總策展人,以「策展地誌學三部曲」三個子計畫,深入探討台灣與雅加達之間複雜的歷史與當代連結,同時也藉由藝術探索彼此的文化交流。

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台灣特展以〈誰之城〉、〈本草城市:雅加達〉、〈移動地誌〉三大子題深入探討台灣與雅加達之間的複雜歷史及當代連結,並探索城市互動與文化交流的廣泛主題。

 圖/雅加達雙年展、馮偉中提供、攝影:Fauzi
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台灣特展以〈誰之城〉、〈本草城市:雅加達〉、〈移動地誌〉三大子題深入探討台灣與雅加達之間的複雜歷史及當代連結,並探索城市互動與文化交流的廣泛主題。 圖/雅加達雙年展、馮偉中提供、攝影:Fauzi

成立於1974年,今年適逢50周年的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以以「穀倉」為核心概念強調在公共空間、社區空間、展覽空間及表演空間中,藝術性與詩意的社會實踐。同時,亦以「雅加達集會」(majelis Jakarta)的概念,推動民主討論與公共參與。其中,來自台灣策展人和藝術家的參展計畫「策展地誌學三部曲」亦為此次雙年展亮點之一,透過這些計畫亦打造出充滿歷史脈絡、城市跨域以及藝術協作的互動場域。接著一起來瞧瞧三大子計劃裡的亮點之作吧!

子計畫1:〈誰之城〉五件亮點之作

2024年恰逢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建立熱蘭遮堡(建於1624年)400周年,該計畫由策展人尤瑪·達陸與羅秀芝共同策展,梳理了台南和雅加達之間的歷史連結。雅加達(昔稱巴達維亞)曾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總部,這段歷史為探討當代生存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並進一步反思穀倉精神(資源共享、互助合作)的多面向發展,同時此展亦匯集以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為主的作品。

►安力·給怒的〈圖騰變奏曲、我正在改變〉

身為泰雅族藝術家,安力的作品深藏著特殊民族的文化品質,同時又極富現代感,他經常透過繪畫符號、人像、圖騰及鮮明、對比的強烈色彩,展現其獨有的原住民族成長經驗。此作品亦體現出圖騰系統如何結合社會秩序與宗教情感,並適應著當代變遷而持續創造出新的文化表達。

安力·給怒〈圖騰變奏曲,我正在改變。《誰之城》。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安力·給怒〈圖騰變奏曲,我正在改變。《誰之城》。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安力·給怒,〈圖騰變奏曲〉,我正在改變。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安力·給怒,〈圖騰變奏曲〉,我正在改變。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弗耐·瓦旦〈祖先的小米〉(錄像作品)

同為泰雅族人,來自石加鹿群(Syakaro,泰雅分支)的弗耐,不只長期投注心力於泰雅族文化調查研究及出版、傳統建築,也擅於以鏡頭捕捉屬於部落文化的紀錄片。此部作品記錄了泰雅族追尋祖先足跡、重振古老小米文化的努力。

弗耐·瓦旦,〈祖先的小米〉。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弗耐·瓦旦,〈祖先的小米〉。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尤瑪·達陸〈聽說,但是......〉

向來致力泰雅族傳統染織技藝20多年,持續復興瀕臨失傳泰雅染織技藝的尤瑪,曾以夾織與挑織技法及泰雅族織紋保存,獲得2016年國家文化部授予編織類「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榮譽。此作她則是以探索泰雅族、海洋與鮭魚之間的隱喻關係,宣揚獨立敘事,反思自我歷史記憶與文化遺產。

尤瑪·達陸,〈聽說,但是......〉。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尤瑪·達陸,〈聽說,但是......〉。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12. 尤瑪·達陸,〈聽說,但是......〉細節照。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12. 尤瑪·達陸,〈聽說,但是......〉細節照。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豆宜臻〈「紅毛館」計畫〉、〈Lohizaw 越山計畫〉

身為藝文工作者,豆宜臻曾以創作計畫《lohizaw越山:重返賽夏遷移路徑》,藉由影像、訪談紀錄與藝術行動梳理自己,探索地方的歷史故事與族群關聯,而此次的〈「紅毛館」計畫〉主要探索地方的歷史故事與族群關聯,而〈Lohizaw 越山計畫〉則記錄缺席地名,揭示被忽視的歷史與記憶。

豆宜臻,〈「Lohizaw 越山」計畫〉、〈「紅毛館」計畫〉。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豆宜臻,〈「Lohizaw 越山」計畫〉、〈「紅毛館」計畫〉。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豆宜臻,〈「Lohizaw 越山」計畫〉、〈「紅毛館」計畫〉。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豆宜臻,〈「Lohizaw 越山」計畫〉、〈「紅毛館」計畫〉。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豆宜臻,〈「Lohizaw 越山」計畫〉。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豆宜臻,〈「Lohizaw 越山」計畫〉。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阮原閩〈一身的紅Embanah〉

曾獲2017高雄獎首獎,創作關注身為當代原住民面對現代化與全球化急遽擴張下對於身份認同的追問,作品形式涉及織品、族群、性別以及影像觀看。此次他亦以探討身份尋找與文化根源,溯源原住民生命經驗,藉此反思全球化挑戰與機遇,並探索藝術家的自我演變之旅。

阮原閩,〈一身的紅Embanah〉。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阮原閩,〈一身的紅Embanah〉。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

阮原閩,〈一身的紅Embanah〉。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阮原閩,〈一身的紅Embanah〉。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Aguce

阮原閩,〈一身的紅Embanah〉。 圖/藝術家提供
阮原閩,〈一身的紅Embanah〉。 圖/藝術家提供

子計畫2:〈本草城市:雅加達〉三大亮點之作

此計畫最初源自《鏡城地誌學》(《策展地誌學》三部曲第一部)中的《本草城市:北投》,後將其概念延伸至雅加達。原計畫圍繞台北北投為中心,探索城市空間、當代社會及環境議題,以及地方知識系統與當代藝術實踐。而「雅加達版」則根據當地情境進行調整,探討雅加達與台北之間的城市反映與互動,同時也突顯其獨特而緊密聯繫的城市生存狀況。

►晁瑞光《土地是一面鏡子》

長期關注土地的環保工作者晁瑞光,利用空中攝影呈現污染現實,不只揭示土地生態與人類行為的影響,同時也探討知識與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

晁瑞光,〈土地是一面鏡子〉。 圖/藝術家提供
晁瑞光,〈土地是一面鏡子〉。 圖/藝術家提供

晁瑞光,〈土地是一面鏡子〉。 圖/藝術家提供
晁瑞光,〈土地是一面鏡子〉。 圖/藝術家提供

►馮偉中《海邊的巴別塔》

做為影像工作者、動畫設計師,馮偉中藉此作品深刻反思充斥貪婪與消費的現代文明,同時也揭示了人類構建理想城市的代價及環境逐漸毀壞的過程。

馮偉中,〈海邊的巴別塔〉。 圖/藝術家提供
馮偉中,〈海邊的巴別塔〉。 圖/藝術家提供

46. 馮偉中,〈海邊的巴別塔〉。 圖/藝術家提供
46. 馮偉中,〈海邊的巴別塔〉。 圖/藝術家提供

►許震唐《海峽:北緯23° 58’》

以紀實攝影關懷社會的許震唐,透過此作探討台灣西海岸的經濟發展與環境挑戰,亦強調漁業、工業和能源轉型之間的重要選擇。

許震唐,〈海峽:北緯23° 58’〉。 圖/藝術家提供
許震唐,〈海峽:北緯23° 58’〉。 圖/藝術家提供

子計畫3:〈移動地誌〉2件亮點之作

此計畫基於這些台灣藝術家曾參與第15屆卡塞爾文件大展「穀倉」的經驗,同時也透過與雅加達藝術平台gudskul的合作,藉此展現共享資源和集體力量的穀倉精神。

►陳昱清《雲》

在移動地誌部分,此作探討雅加達道路設計對行人的忽視,讓藝術家化作行走的雲,象徵陰影與交流的空間,並藉此與人們互動以反映當地文化的特徵。

陳昱清,〈雲〉。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Fauzi
陳昱清,〈雲〉。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Fauzi

►古伊琳《「托、切、餵」動作如詩》

陳昱清、古伊琳共同運營「不存在劇場」,以居家格局與黑盒子劇場的結合,打造出可提供藝術家短期進駐、展演、展覽等的場域,此作探討個體與他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反映女性自我價值,結合文學閱讀與現場表演,呈現某種存在的狀態。

古伊琳,〈「托、切、餵」動作如詩〉。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Aguce
古伊琳,〈「托、切、餵」動作如詩〉。 圖/雅加達雙年展提供、攝影:羅秀芝、Aguce

2024雅加達雙年展

日期:2024年10月1日—11月15日

地點:雅加達藝術中心(TIM,Taman Ismail Marzuki)

官網:https://jakartabiennale.id/

最新文章

巴勒斯坦雙人組Basel Abbas與Runa Aburaham,作品由三個多屏...

藝術評論家曾文泉/2025愛知三年展:在灰燼與玫瑰之間的時刻

2025/09/16
「石晉華」展呈現了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多種類型的創作探索。

安卓藝術雙展:呈現行為藝術家石晉華畢生創作,新銳嚴友亨獨特繪畫視角

2025/09/12
《Dust and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雙個展於9 / 28 起推...

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塵與金》藤村真 × 道川省三台灣首展登場

2025/09/12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起登場!首週五檔必看節目《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

2025臺北藝術節9/11-9/28登場!首週5檔必看跨域大作開啟「超限動」之旅

2025/09/11
襲園美術館展出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 以裂口為起點,展開感知、記憶與未竟的重構。...

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襲園美術館展出!以殘形凝鍊當代、描繪時代印記

2025/09/11
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的「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由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匯...

「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攜手國際音樂家共演高歌

2025/09/10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圖|...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2025/09/10
2025基隆潮藝術邁入第十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圖/2...

2025基隆潮藝術9/26登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2025/09/09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