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4年末,王榆鈞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實現了對「音樂劇場」的想像,《明 Dawn to Dawn》是一部音樂為主體,無從以劇情敘事和演員角色理解的作品。王榆鈞遊走在舞台上兩座浮島與長河之間,獨自演奏著鋼琴與吉他,敲擊石塊、撩撥水箱、拍打殘破的老琴琴弦,發出各種聲響;當她吟唱不同語言的詩歌,擺動肢體與「紙張」共舞,相異的時空與情感就層層湧現,演繹著天明之間的時間流轉,以及未明的感知與狀態。
過往多以音樂設計角色參與劇場的王榆鈞,把全部的自己放進來,攜手合作多年的夥伴,打造一個全由台灣團隊原創的實驗性音樂劇場,結合許多異媒材與劇場元素複聲共振,開拓劇場邊界的可能。從彼此的專業出發對話,「邊界」成了不知道要害怕而能被挑戰的東西,舞台上所有設計元素都成為有主體性的語言,與觀眾進行著多層的對話。
音樂劇場是什麼
德國導演郭貝爾的《史迪夫特的事物》讓我開了眼界,那件作品裡沒有故事結構,沒有人,有三個水池,有五架鋼琴透過機械動力裝置發出聲響,演奏了巴哈的音樂,原來劇場可以創造從未有過的感知經驗,當時我剛畢業沒多久,創作上不管是吉他或鋼琴都還著重在音樂性的思考,也才剛開始接觸舞蹈。
我記得我買了《史迪夫特的事物》的節目單,每次搬家都會清掉一些家裡的節目單,這本我一直收著,那是我對音樂劇場的創作起點。我並不是每天都會想起這件事,一年裡面浮現一兩次,想起「音樂劇場是什麼?」,我就會去查一下。
2023年,我在TIFA看了新加坡音樂家陳靈的作品《龍族女兒不流淚》,她常年跟John Cage合作,在兩廳院的實驗劇場彈奏玩具鋼琴,講述她身為新加坡人,後來到美國學音樂,藉作品梳理自己不同生命階段與音樂的關係,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作品。
不同面向的「我」
在創作上,我是音樂表演者也是歌手,玩樂團也做電影音樂,製作VR策劃展覽,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知道我做配樂的人有些並不知道我有在唱歌。每一個角色都只是一部份面向的我,我試著把她們放進同一個音樂劇場,邀請欣賞的設計團隊共同創作,讓這些「我」對話表達,聽起來很瘋狂,但就是因為不知結果會如何,更顯這次嘗試的重要。
《明 Dawn to Dawn》裡面的元素,包含鋼琴、紙、石頭、水、河流,每一項都能抽出來做獨立展演,我想回看過往曾經做過的事情,雖然不像陳靈那樣地回顧所有的生命歷史,也不能說是集大成或要呈現出什麼累積,我把元素自然而然擺在一起,在創作時梳理了自己一番,把每一個「我」放在合適的位置,讓大家去感覺聲音世界的好玩。
在創作的邊界冒險
做音樂劇場,最困難與最喜歡是同一件事情:舞台、燈光、視覺、服裝,這些有才華的藝術家們,每個人在創作領域中都會有看不見的、難以突破的邊界感,無論那是自己認定的已知,或是創作時的某種安全感,如何鼓勵大家把邊界往外推,是否有機會在那個空間裡用專業去創造、去冒險,更超越一些,要號召大家相信這個方向很不簡單,但是一起走向困難有時讓我感覺非常快樂。
《明 Dawn to Dawn》大多是我的solo,但其實在我心裡面,每位幕後設計師都是表演者,我希望能鬆動觀眾的感知,使它們位移,某些時刻看影像,有時專心聽聲音的跑動,有時去意識到整個空間、舞臺帶來的想像,所有的感知是一直在改變的。
我們以聲音為主體,讓設計夥伴從服務性解脫,轉變成創作狀態,在《明 Dawn to Dawn》裡設計師用擅長的語言、媒材跟音樂對話,比如作品中的「紙」,我們跟鳳嬌催化室合作,讓紙化作服裝,用紙造空間,白色的紙有很多象徵,當我跟它互動時,那好像是某個想念之人、某段過往的回憶、某種你想從身上帶走的或是想擁抱的東西;當我和它共舞,紙成為語言,與空間合一,成為投影的一部份,劇場裡的所有元素都有自己的主體性。
讓觀眾深陷其中
劇作的另一個困難在於「如何不演」,我的演,是不演。我們確保每個動作都有基礎的設定,但不去限制肢體的表達,我們保留了非常當下的瞬間,我試著在眾多觀眾眼前感覺自己旁若無人,用不演的方式,把自己的投射都給出去。
「遺棄」是這次作品裡的重要語言,好比舞台上古董鋼琴結構體、砌成格子狀的石頭、用來敲擊的毛豆殼,被視為不重要或即將被丟棄的物件,它們依然有生命力,我用它們發出日常聲響。
作品演出後,很多人問我音樂劇場跟演唱會有何不同,我在思考怎麼回答時,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在音樂劇場裡,我想創造一種不斷轉變的、跟觀眾之間的距離感,這個距離感也可以說是一個不可視的舞台,不管是透過光線打出來或用聲音建立,當我抽掉整個作品的某一種敘事主體性的時候,我設想的是:觀眾不是用第三人稱視角,而是第一人稱角度,觀眾是深陷其中的。
用聲音的機制捕捉直覺
劇場在這個時代還是有某種不可取代性,它跟電影、VR、展覽等藝術媒介帶來的感受不同,當科技不斷發展,劇場還是那麼依賴手工,每一個燈光佈景道具都是人創造出來的,用一段漫長的創作時間,換來舞台的一刻,那麼的直接,劇場創造的感知是非常美妙的。
我很相信創作的直覺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不是等靈感從天上掉下來,而是你如何真的感知生活周遭,這些年我在創作裡都有這樣的意識,有時候一時半刻湧上的心情,很難以言喻,但是那些感知非常的真心,相信每個人都有,而我則是不斷透過音樂或聲音的機制,捕捉它。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3「我在劇場裡的發現」劇場創作是沒有邊界的冒險,藝術家都說自己瘋了,自嘲「到底誰會那麼做」的下一句,永遠是「可是我怎麼能不做」。他們用才華應證想像,讓內心被打動的瞬間登上一座永不拆卸的舞台,觀眾總能帶走自己想要的東西,總是想回到劇場,一次一次重新發現。
◎圖片提供:晃晃跨幅町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
泰國樂團強勢席捲全台 YONLAPA、FOLK9、KIKI、H3F帶來聲音奇幻之旅《Buzzing Tour in Taipei》
2025/01/09 -
嘉義《+1+1+1》第三期亮相!鄒駿昇操刀封面以細筆插畫勾勒魔幻小城
2025/01/09 -
「誠品生活台南」空間3D圖首曝光!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獲世界設計大獎
2025/01/08 -
「XR互動式:奇幻大冒險」精選5部國內外作品挑戰感官沉浸體驗
2025/01/08 -
嘉義「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橫跨兩大展區、百場活動、表演、市集、展覽
2025/01/07 -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
2025屏東燈節1/11登場!4大燈區54+組作品點亮屏東
2025/01/07 -
林懷民重出江湖!台灣首齣馬戲帳篷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月首演
2025/01/06 -
「走自己路的」李明則個展以11米六聯屏展現神話與現實的交會
2025/01/06 -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影展演
2025/01/06 -
《人類與動植物關係學》伊日藝術計劃展出!以多重媒材詮釋人與自然共生
2025/01/03 -
雙重視角的色彩交融 塚本曉宣與杉野ギーノス聯展《Beautiful Oblivion》
2025/01/03 -
Peter Su/從巴黎到杭州:跨越時空的靈感之旅
2025/01/03 -
巴布·狄倫60件珍品登場!簽名光碟、手寫歌詞、Fender吉他朱利安拍賣亮相
2025/01/02 -
北藝中心今年必看5大作品!肯特里奇《女先知》、6小時沉浸派對《共和國》
2025/01/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