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浪人私評論】從車站大廳透視設計心理學
深澤直人的設計哲學裡,有一個環節引用心理學而延伸出所謂的「spontaneous design」(自發性設計),就像是騎車遇到紅燈,右腳會情不自禁跨在人行道高於路面的墩;抑或是回家後脫下的外套不掛在衣架而放在椅背上。探究行為背後成因,「等一下綠燈我就要騎走了」、「搞不好明天還會穿」等,即便這些立體物當初被設計出來的造型或理由都不是為了讓使用者這番利用。
川流人往的車站大廳卻滿是席地而坐的人群也是一例。放眼世界的車站大廳或許僅有台北車站有這奇妙場景,探其原因可能是2012年時,新移民為慶祝穆斯林開齋節群聚於北車大廳,而伊斯蘭教中做禮拜時通常都會鋪張禮拜毯赤腳踩上跪拜,對穆斯林而言以肉身席地而坐在文化當中自然不過,經過的台灣人有樣學樣,日子一久遂成此等光景。
日本在公共空間的規劃經常會把短暫歇坐的需求考慮進去,表參道沿路都有一個看似裝飾、實則可以稍微靠坐的欄杆,東京車站更大手筆購入百張德國設計師Konstantin Grcic設計的名椅「Chair One」置於車站供路人使用,也是日本公共空間因自我文化衍伸的樣貌。
唐鳳說「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北車大廳使用方式因新移民文化產生爭議,最近因交通部長林佳龍協調終於暫時出現了一道光。被各種不明外來勢力脅迫慣了的台灣人最不喜被打壓,於是我們自傲人心最美,包容各種非我族類,願台灣的各高層,都能找到心中缺口的那道光。
最新文章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來自市場的情味:在台東 Icifa 感受從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
2021/02/2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社區的客廳:街角咖啡店
2021/02/25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第一代法國美食家布西亞.薩瓦蘭: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
2021/02/25策展人梁浩軒/你青春裡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來過了嗎?
2021/02/23旅日作家張維中/語音社群 Clubhouse 讓我想起的事:Twitter 崛起前的日本社群軟體 mixi
2021/02/18美食作家張聰/AKAME新品牌MATHARIRI是一間餐廳,還是一個趨勢的開始?
2021/02/15創意人李擴/疫情時代,人們何必守在擁擠城市?宅家經濟再定義
2021/02/15張家齊/把愛人還給她的家人,是一種現代的體貼
2021/02/09【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談薩古魯智慧:從日常開始練習回應的能力,那就是一種自由
2021/02/07【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葉肇元:善用AI,也能讓人類智慧更精進
2021/01/30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經此一疫,甜點店是未來餐飲業新希望?
2021/01/29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談大和頓物所、驛前大和旅社:屏東咖啡香與老建築再生
2021/01/29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被低估的農業國家隊,走訪西螺延平老街「永豐米糧行」
2021/01/29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2021/01/28飲食評論家高琹雯/宣揚餐桌樂趣,進化飲食論述:美食家的社會角色
2021/01/28【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許慧貞:從閱讀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2021/01/25音樂人左光平/告五人《運氣來得若有似無》的新世代暖浪漫
2021/01/21旅日作家張維中/因《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再度蔚為話題的「澀谷站前交叉口」
2021/01/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