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浪人私評論】進擊的台式美學與地方style
自從2016年雙十國慶設計開始找設計師操刀後,越來越ㄅㄧㄤˋ的設計顛覆台灣民眾美學認知,更有許多人做出網路對比圖,訕笑過去擁抱黨國體制的華國美學,已不再符合當下年輕人潮流。此外,從民間倡議的「身分證再設計」有了立委推波助瀾,很近的未來,我們將會擁有一張絕美的數位身分證;而前陣子為了國人出國出示護照時,不再被誤認為「China」,外交部公布了新的護照封面,在不更動預算與觸動太多華國美學擁護者的敏感神經下,在可接受的最小變動內,我們有了可清楚被辨識的台灣護照。這幾年下來,高舉台式美學的旗幟下,華國美學已漸不復存。
中央持續推動美學翻轉是一回事,但地方style仍讓人啞然失笑,尤其是在台灣各地大量出現的異國文化移植。宜蘭魔法古堡民宿、溪頭妖怪村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參考標的是什麼,是否有原版授權尚且不論,但我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多外國IP大雜燴園區,而不能真正用台灣文化創造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IP?
回頭想想,小時候參加的團體國旅中,最熱門的景點當數九族文化村。已成立30餘年的園區,至今遊樂設施仍推陳出新,甚至有VR遊戲主題,加上靠近擁有原民傳說的日月潭,在報復性國旅如此興盛的此刻,不禁讓人想在中秋連假規劃出遊一番。只是這樣主題明確的原民樂園,依舊搭配著不明所以的水沙連歐洲花園、西班牙海岸、馬雅探險等,雖說台灣本身是個多元文化混雜的國家,但我們真的需要如此藉由其他國家的文化IP附身 ,才有辦法提升國人的遊玩意願嗎?
讓我去一趟台北松山車站的citylink,走進轉運鳥居的陰陽結界,靜心思考一回。
最新文章
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2021/01/28飲食評論家高琹雯/宣揚餐桌樂趣,進化飲食論述:美食家的社會角色
2021/01/28【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許慧貞:從閱讀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2021/01/25音樂人左光平/告五人《運氣來得若有似無》的新世代暖浪漫
2021/01/21旅日作家張維中/因《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再度蔚為話題的「澀谷站前交叉口」
2021/01/21【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許育華:培養品味,保持好奇心是重要關鍵
2021/01/15上班新日常:在荷蘭Work From Home,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平衡
2021/01/14美食作家張聰/北京米其林二星餐廳:「京季」榮派官府菜
2021/01/13飲食作家Peray/美食決定旅行的方向:重度美食愛好者的3個推薦
2021/01/13作詞人姚謙/畫裡畫外:閱讀西洋古典美術史,漫遊畫外曲折離奇的故事
2021/01/13創意人李擴/我看日劇《30歲魔法師》:如果碰觸文具,似乎就有魔法
2021/01/11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私廚」和餐廳的相反邏輯
2020/12/28旅法作家陳穎 Ying C./是限制還是挑戰? 無麩質與純素甜點新趨勢
2020/12/24美食作家張聰/酒杯與酒的加持關係
2020/12/23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交會互放的光亮:侯孝賢御用編劇朱天文
2020/12/21日本女性結婚標準炎上事件:那位「不普通的普通男性」星野源
2020/12/16塗翔文/韓國電影導演金基德的影像魅力
2020/12/14創意工作者李擴/寫在雙十二狂歡之際:說買之前,先學會對「價值」的判斷
2020/12/1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