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詹宏志讀《隱形人》之後──科幻與歷史,科幻小說巨擘H.G.威爾斯與他的時代
詹宏志先生在「週三讀書會」導讀科幻小說《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1897),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H.G.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藉由《隱形人》深入探究「科幻小說」。詹先生分享,科幻小說試圖探究另一種文明與另一種歷史,得以將自己投射到另種時空,在另種文明看見自己。在《隱形人》之後,H.G.威爾斯接續還創作其他影響後世的作品,本文將以讀書會中提及的《時間機器》,以及《世界史綱》這兩本書,側寫威爾斯思想的轉向。
H.G.威爾斯成名之作《時間機器》
威爾斯早期作品並不全受出版社青睞,但在轉向科幻小說之後,卻帶給他空前的成功,也建立科幻小說的典型。1895年出版的《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融合科學事實及諷刺浪漫,運用豐富想像發展出生動、幽默、深刻的故事,讓他一舉成名,被譽爲天才。
威爾斯在《時間機器》一開場即提出數線存在與否的弔詭,並挑戰大眾認知的幾何觀點,他利用這種認知的距離營造一種「科學先知」的氛圍,彷彿只有時空旅行家的先知先覺可以打破十九世紀未一般人的無知。科學作家葉李華提出科幻的構思,必須符合「現在的絕對不可能」與「未來的一定要有可能」兩個條件,由此可見科幻跨越現在與未來,交織著可能與不可能;但所謂的可能與不可能,至少要從兩個不同的層面理解:可信度與可行性。科幻企圖打開另一扇想像之門,它的合理性或許無法支持它的可行性,但一個合理的假設卻是可信度的必要條件。
《時間機器》並非首部提出「穿越時空」的作品。但威爾斯在這部小說中,摻入大量的科學哲理辯證,一步步帶領讀者克服那種「不可能發生」的心理。而這種「人類因得到某種科學技術,世界變成了某種樣態」的寫作框架,也成為科幻小說的一種經典,也因為這部作品讓「時光機」、「穿越時空」、「時空旅行」等衍生概念逐漸流行。
從虛構科幻到歷史著作
威爾斯從科幻小說的成功,轉向期望科學的進步能改善人的生活與思想。他預見人造衛星、太空旅行等發明,以及人類科技高速發展,將摧毁舊的社會與政治秩序。他構想出一種有共同語言和統治的「新共和國」(New Republic),並寫下《世界史綱》(The Outline of History)這本書,藉以傳播現代的烏托邦想法。
時代的影響,其實也是不能忽略的原因。一次世界大戰告終,舉世滿目瘡痍。人們追溯惡果的源頭,實與強權過於「宣揚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製造國家神話,實現帝國主義」有關,為此他呼籲唯有打破舊有的的民族主義史學,代之以人類福祉爲導向的新史學,才能避免戰禍重演。
換言之,史學不應被濫用作為戰爭的工具,應從慘烈的教訓中覺悟,促進人類普遍的繁榮與和平。威爾斯在一次大戰開始之際,即撰文表示他的看法:一次大戰爲「以戰止戰」的戰争。他在戰後強烈主張國際聯盟,以確保永久和平,這一富於時代精神的觀點,常顯現於《世界史綱》之中。
在時代更迭中逐漸褪去光環
《世界史綱》獲得如潮好評,威爾斯有鑒於此書暢銷,又寫一本《世界史簡編》(A Short History of the World),1920年代是他寫作及聲望的高峰,投身國際和平工作,與列寧、福特等人會談,期望世界領袖能和諧一致。
然而,在寫作一段時間後,因其作品及思想難有突破,加上世界經濟不景氣,產生新的意識形態,使威爾斯的構想從新奇趨於陳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更粉碎他的新烏托邦美景,科學發展失控,使他昔日所持「科技可使人類趨於完美」的樂觀幻象破滅。二次大戰結束後,他充滿挫折感,憤怒地在自己的墓碑上寫道:「我告訴你們,上帝詛咒你們。」(God damn you all, I told you so.)
威爾斯一生創作不少膾炙人口的小說,更難得的是他在科學、歷史、文學全方位的素養,替「科幻文學」開創新的面貌。在科幻小說史上,威爾斯有著不可抹滅的重要地位,科幻作家布里安・阿爾迪斯(Brian Aldiss)更將其稱作「科幻小說界的莎士比亞」。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最新文章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