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因為九○復古熱影響之外 《少年吔,安啦!》到底如何能在30年後讓跨世代影迷為之瘋狂?
近幾年時尚圈刮起一股九○年代風潮,無論是向經典設計致敬的復刻款,或是重現當年熱門電影造型的各式單品,總之從高端精品到平價品牌都充滿了濃濃的「九○味」,讓許多曾經歷過九○年代的人,能找回熟悉的過往,回憶起有共鳴的情懷;沒有經歷過的年輕消費者,也能感受到那股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時代所蘊含的復古魅力。
而台灣最近也因為一部1992年誕生的電影《少年吔,安啦!》4K修復版的上映,讓這種跨時代對話的現象更加鮮明。18歲的學生看完電影後興奮地和周圍朋友強力推薦,20歲的影迷為劇中飾演阿兜仔的譚至剛早逝的生命惋惜不已、對年輕瀟灑的高捷深深著迷,35歲的觀眾終於得以在4K修復畫質中看清楚這部在他們童年時期因年齡限制無法觀賞的傳奇作品真實面貌、彌補了曾經的錯過。
距今整整30年、九○年代初期的台灣,就這樣隨著《少年吔,安啦!》的重新上映,變得更加清晰了起來,每個人也都從中找回自己與九○年代的獨特連結。
神秘感造就傳奇地位 修復後得以一窺廬山真面目
《少年吔,安啦!》紀錄了解嚴初期的台灣,觀眾們跟隨兩位青少年主角的腳步,從純樸的雲林北港到熱鬧迷人的台北探險,從小混混日常的逞兇鬥狠逐漸感受到何謂江湖生活真槍實彈的恐懼。電影的寫實風格,揭露了那個年代的狂放與失序。而4K修復的高清畫面,不僅為電影本身抹去了造成它被低估30年、足以成為經典的灰塵,也為走進電影院中的不同世代,擦亮了對九○年代那股陌生又熟悉的印象與視角。
「陌生又熟悉」,正是主角之一的顏正國用來描述與譚至剛合作的感想,兩個當時才17、18歲的青少年,在銀幕上自然展現屬於那年紀的懵懂與衝動,靠著默契撞出各種絕佳互動。也因為徐小明導演、侯孝賢監製運用了很多長鏡頭去帶到周邊景物,加深了人物與環境的連結,產生一種實地紀錄的真實感,更首度使用杜比立體聲(Dolby Stereo)系統製作,這也是為什麼這部片一直被用「生猛」來形容,的確寫實到令人害怕,每一次的開槍與爭執,都像目擊現場或是新聞畫面那樣,感覺離我們好近。
1992年,是台灣新電影剛要起來的時候,《少年吔,安啦!》當年上映票房慘淡,但隨著時光的推移,早已成為網路上的一個傳說。這個傳說來自它的「神秘感」,因為30年前的電影「錄影帶」畫質跟現在的高清觀影體驗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即便後來推出的DVD頂多也是720X480p的畫質。再者,以前發行電影不像現在有各種宣傳活動規劃,留下來的相關背景資料非常少,觀眾們看不清楚的不只是電影畫面,連帶對拍攝的幕後故事、演員合作細節等等都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唯一最輕易能觸碰到的,就是電影原聲帶,於是《少年吔,安啦!》就在網路上流傳糊成一片的盜版畫面搭配經典配樂和濃厚神秘感的襯托下,成為傳說。每當有黑幫電影像是《艋舺》、《角頭》出現時,《少年吔,安啦!》就會被以「台灣最道地的黑幫電影」之姿提起,擁有無法觸及的崇高地位。
跨年齡層觀眾好口碑持續擴散 極度寫實風格震撼年輕影迷
這次《少年吔,安啦!》4K修復版上映首周票房開出近300萬佳績,創下歷來數位修復電影在台上映的首周票房紀錄,更打破數位修復電影在台賣座兩大代表《末代皇帝》、《霸王別姬》的全台首周票房紀錄,目前票房已達近800萬。說真的,一部30年前的非主流老電影要取得這樣的票房成績,除了參與演員們如顏正國、高捷等人的賣力宣傳之外,跨年齡層觀眾們的好口碑相傳絕對是無法忽視的影響因素。
發行商牽猴子透露,他們觀察到這次有許多年輕觀眾進場(25-35歲,以北部首映周狀況為例),或許是因為剛好碰上暑假,但在社群平台上流傳的許多觀影心得,的確也記錄了非常特殊的觀眾組成。知名編劇劉梓潔說,這部電影讓她看到「文青和兄弟齊聚一堂」的景象,也有家長表示,帶著200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去看電影,原以為會睡成一片,卻收穫了各種新奇好評。而我實地走訪影廳觀察,更發現許多18、20歲的大學生呼朋引伴地來看電影,看完後還因為太過震撼而留在座位上等字卡跑完才離場。這些完全沒有親身經歷九○年代的青少年們,放開心胸地接收了這部對他們來說像是新片的電影所傳達的一切,也大方與我分享他們的觀影心得:
「我替電影裡兩個青少年感到惋惜,在那樣子的時代環境,因為家庭因素導致走錯路真的很可惜。片中的社會氛圍很不一樣,但跟我以往看到媽媽那個年代的照片裡的造型和感覺都很類似,蠻喜歡這種熟悉感的。」
「男生小時候多少都會對幫派、混兄弟有興趣,但這部電影讓大家看到真實的下場,我有被嚇到,覺得很震撼。」
「我是因為喜歡老車才在老車相關社團發現這部電影,在電影裡看到很多不錯的老車,還有跟現在不一樣的西門町,認得出是哪個路口,但是景觀都不同了。片中的外省口音也很有趣,跟我們印象中的外省老兵口音南遠北徹,陳松勇的台語口氣也好有味道!」
「那年代的景色好美,我喜歡片中出現河流、沒有太多高樓的城市景色等等。」
「沒想到高捷年輕的時候那麼帥、那麼瀟灑!以前聽過當警察的爸爸講那年代的事情,所以我對這部片的時代背景很好奇。平常也有在玩底片,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對九○年代更有興趣了,會去找更多資料。」
「其實在任何年代的年輕人應該都很類似,只是片中角色真的好衝動!」
「很多造型現在看還是很時髦,像美美跟小琪,我覺得在那個時代能用這種風格塑造出『大哥的女人』的形象,是很前衛、高明的。」
「柯受良雖然只出現在開頭幾分鐘,但他看起來根本不像在演戲,好自然。」
「這部片最吸引我的就是真實,堪比紀錄片,演員或場面都無法復刻。也能感受到裡面的每個人都急欲掙脫束縛、很想好好活出自己,不管選擇的方式是好還是壞,都讓我感受到了躁動、衝撞卻又大膽的時代氛圍,我喜歡電影中那種絢麗且張揚的生命力。」
「以前多少有聽過爸媽口中的九○年代、接觸過相關的歌曲、影視作品,我眼中的九○年代跟片中羅大佑和林強在台上唱《大家免著驚》的那幅景象很相似,前衛、大膽、台北夢,我可以從音樂和畫面中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憤怒、熱血與熱情。」
懷舊之情讓魅力加乘 許多當年的遺憾也一起被修復
真正探究起來,寫實類型電影其實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鮮事,但是人們對「當下」總是容易忽略、見怪不怪的。聽著這些年輕觀眾的心得,看著他們開心地懷念舊時光(之中大部分的人根本沒經歷過),我開始思考如果《少年吔,安啦!》是現代所拍攝的,收到的迴響又會是什麼模樣?這部電影紀錄了算是近代但卻也早已遠去的九○年代、透過無比寫實的表現手法將這些有點陌生又熟悉的場景變成展示當時黑道日常的平台,於是觀眾就這樣一邊沉浸在曾經有過輝煌時期但現今已較少見到的流水席氛圍中,一邊被沒有絲毫緩衝的槍聲嚇傻,仿佛我們每個人都成了那場戲的賓客,在銀幕前膽戰心驚、不知所措,或許也就是這樣從故事情節、環境刻畫、服裝造型、場景和配樂、編曲風格等等都充滿了特殊的時代印記,幾乎像是舊照片裡的景物居然動了起來,所以更能觸動人心吧?
關於《少年吔,安啦!》的後續發展,在這次4K修復版上映的相關宣傳中也揭露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為整部片再添上更多傳奇色彩。顏正國的入獄、譚至剛的意外過世,他們兩人像是將電影中的人生交換,在戲外無奈地寫下了另一種戲劇性轉折,已經有完整構想的續集也因此做罷。顏正國本人當年無法參與首映,這次總算圓夢。而上周末,光點華山電影院舉辦了一場譚至剛紀念場次,徐小明導演、顏正國、資深影人褚明仁都出席,現場除了三人的位置,另外還擺放了一張椅子給那位生命永遠停在17歲的少年。譚至剛的爸媽和親朋好友和影迷們齊聚一堂,欣賞大銀幕上他的清晰身影,也像是修復了一個經歷30年的遺憾。
冥冥中注定的最佳時間點 讓經典能以更完美的面貌展現
映後,徐小明導演透露,當年他們去東京現像所沖印底片後,帶著品質優良的《少年吔,安啦!》拷貝到坎城影展,首映非常成功,播放也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回到台灣,設備先進的影廳都留給了好萊塢電影,在其他影廳設備跟不上電影規格的狀況下,《少年吔,安啦!》頻頻遇到了畫面過黑、聲音模糊等問題。此外,上映期間遇上周星馳的《威龍闖天關》,可想而知不會有多少人關注這樣一部會被誤以為「教壞小孩」的台灣黑道電影。
然而30年之後,《少年吔,安啦!》在各方影人的努力下迎來了4K修復版,還因為疫情從本來預計上映的五月延至七月,恰巧吸引了放暑假的學生族群。由設計師陳世川打造的嶄新電影海報,也在電影正式上映前在社群平台上掀起第一波熱議。而已逝資深製片張華坤出於對電影的珍視之心,更為這次重映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援—他早在1999年就將《少年吔,安啦!》底片捐贈給國家影視聽中心,在完善的保存環境下讓這部電影得以在品質良好的底片基礎下進行修復。發行商牽猴子也表示,他們以能做這部電影為榮,希望讓更多年輕人來感受它的獨特與經典,也因為4K修復的成果和票房佳績,期待能循此例讓其他修復電影之路走得更加順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在一篇臉書貼文寫道:「2022年的電影現象之一,應屬《少年吔,安啦!》修復成功,甚至在商業市場引起相當熱烈迴響。」想著這部電影上映以來取得的好票房、影廳外等著與導演合照、索取簽名的長長人龍,還有每一位與我津津樂道觀後感的年輕影迷們,我不禁開始這樣認為,《少年吔,安啦!》在誕生那刻起是否就冥冥中被安排好了一個陰錯陽差的劇本?在它被時代辜負30年後的此刻,在台灣電影修復技術和影廳設備、懷舊情懷都正剛好的時候,終於得以一種方方面面都就位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即便它不一定貼近每個人心中的完美作品,但肯定的是,這一次,當年的劇組人員絕對不會再因為自己的堅持與心血不被看見而感到挫折失望,總算可以真真實實地跟自己說一聲「安啦!」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回應